如舟的龙川啊

荷花池

<h3>  不知是胡氏应感谢龙川还是龙川应感谢胡氏,但我知道,不管是龙川还是胡氏都要感谢一个人,这人就是胡焱。</h3><h3> 东晋大兴元年(318),胡焱被朝廷委任为散骑常侍,奉旨提兵镇守歙州。咸康三年(337)胡焱娶华阳汪氏为妻,遂举家徙居华阳镇。不久,胡焱“游观石镜,登龙峰景致,羡其山水清丽”,地势恢宏,东耸银瓶龙须山,南依天马贵人峰,西势形同鸡冠若凤舞,登源河蜿蜒似飞龙,乃携家室迁居此地。</h3><h3> 胡焱因此而成为龙川胡氏宗族的开山之祖。</h3> <h3>  胡焱来之前,这里只是一片长满黄荆条的荒河滩,因盛产黄金(荆)蜜而被称为荆林里。传说胡焱率族人定居荆林里后,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先生察看了一番后对胡焱说,这里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东耸龙须山,西峙石笏山,天马山南旋,登源河北来,龙川溪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形成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龙舟出海,蓄势而发。但家族姓氏对家族的发展非常不利。<br></h3><h3> 原来在绩溪,胡被念成“浮”音,有漂浮不定之意。</h3><h3> 要想破解需去外地请来一位丁姓人家,居村之尾,且只能世代独传。</h3><h3> 令人费解的是,几百年来,丁家几乎代代单传。据说是因为风水先生叫人挖了在丁家祖坟上的龙脉,只留一息脉气,故他家竟然是十六代单传。(这也是龙川两大迷之一,另一个迷是在胡氏宗祠的殿宇中,看不到一个蜘蛛网,甚至连麻雀之类的小鸟也没有,五百年来不用清扫却整洁如新。)<br></h3><h3> 龙川胡氏历代人才辈出,尤其到了明代达到了巅峰,前后共出过十一位进士,有两位尚书,第一个当大官的是胡富,他于明成化年间考中了戊戌科(1478年)进士,后来当上了户部尚书;紧接着是他的侄儿胡宗宪,于嘉靖年间考中戊戌科(1538年)进士,他比胡富小58岁,而考中进士的时间刚好相隔一个甲子年,所以叫“奕世尚书坊”。胡宗宪是第一个将钓鱼岛标注在中国地图的人。“奕世尚书坊”这几个字还是文征明的手书。我们去时,奕世尚书坊正在修建,而尚书府导游没带我们去参观。</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水街的水已干枯,水街两侧石道,南高北低,南边用青石铺就,北边用麻石。南为男,北为女,所以又叫龙街和凤街。</h3><h3> 走在街上,两边到处都是历史文物,就像走进了历史隧道,让人惊叹不已。</h3> <h3>  这是胡炳衡的故居,胡炳衡是胡锦涛的爷爷。胡炳衡故居与胡氏宗祠隔河相望,门牌是“大坑口10号”,这是一座孤零零徽州老宅,解放后住着一位孤寡老太,后来又被一把火烧掉了前厅。2002年,县文物保护部门整修了这座民宅,本想对外开放,没想到上面来了通知:暂不开放。现在整日锁着门,只有院内那棵凤尾竹毫无顾忌地生长,摇曳在院墙上方的竹叶,频频向一张张陌生的脸打招呼。</h3> <h3>  号称“江南第一祠”的胡氏宗祠,是龙川最亮的一处看点,据说这是胡宗宪衣锦返乡时修建的。胡氏宗祠以宽弘的殿宇、巍峨的仪门,尤其是精致的木雕而著称于世,专家誉为“木雕艺术殿堂”。</h3> <h3>  荷花浮雕精美绝伦,构思巧妙,刀法娴熟,将荷花玲玲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h3><h3> 宗祠左侧有一座副祠,胡家为丁氏所建祠堂。丁家祠堂地基略高于胡氏宗祠,以表示尊敬,但胡氏宗祠高达十米,丁家祠堂只有一半高,丁家祠堂比胡氏宗祠要小得多。祠堂有一横匾,上书“邦家之光”,“邦”字一撇不出头,点到为止。</h3> <h3>  如果说,桃花源是历代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那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是毫无现实意义的,而龙川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理想的典范。</h3><h3> 龙川的成功不是得益于龙须山,也不是得益于龙川溪和登原河,择水而居是先人栖居的智慧,龙须山的龙须草只能给龙川人一个经济上的支持,龙川的成功得益于教育。</h3><h3> 教育是回报最高的投资,这是现代人总结的经验。当一个人或一个村把“不读书不如一头猪”当作口头禅的时候,这个人或这个村必定要发达。当年胡焱率族人来到龙川,必定创办师塾,让族人子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由此形成良好了的读书仕进的风气,以后就不断地会有族人通过考试而飞黄腾达。</h3><h3> 风水宝地一说会给族人一个了不起的心理暗示,让每一个胡氏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高考中榜,这种心理作用力巨大,让人更自信更发奋。</h3><h3> 如舟的龙川啊,希望你永远拨浪航行,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成功的启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