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岁月的长廊,翻阅记忆的像册。重温那曾令我感动的时刻。那一幕幕瞬间,触及到我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h3><h3> 二零一九年的新年刚过,我困为工作调动及将离开我工作了十五年的地方,店坪变电站。离别前夕,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过去的一幕幕象放电影一样展现在我眼前。</h3><h3> 我是二零零四年的九月份来到店坪变电站工作的。当时我们公司一线员工正处在新老交替阶段。为了响应公司号召年青同志到一线去。我从公司后勤调到了店坪变电站。到站后,受到了大家热烈欢迎。站长寇新龙同志详细地介绍了我们站的历史,周边环境,民俗民风,站内组成人员等等。</h3><h3> 变电站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北,刘家口村村南。占地面积四千九百平米。始建于一九八二年。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建成。一九八三年八月八日投运。担负着朔城区北部煤碳工业及居民的供电任务,是朔城区电力,电网重要枢纽。</h3><h3> 变电站坐落在朔州市朔城区刘家口村。该村是朔城区与平鲁区的交界之处。二一二省道穿村而过。闻名中外的中煤东波煤矿就在此处。这里民风淳朴,宗教信仰多元化。坐落在村西建于清朝年间的鸿福寺,雕粱画栋,建巩精美,巧夺天工。庙内供奉着,释加牟尼,观音,文殊菩萨等诸多神圣,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庙内常年香火不断。诸多善男信女虔诚祈祷,保佑这里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平安吉祥。</h3><h3> 刘家口村地处矿区,外单位比较多,外来人员很多。热情好客的刘家口人张开双臂,接纳八方来客,和睦相处,我在此工作多年已和大家融到了一起,这里的人们已把我当成了村中一员。</h3><h3> 变电站共有四名工作人员,负责全站日常巡视,监护,开关分合闸任务,责任大,任务重。经过六个月的实习。我基本掌握了工作技能,安全要领,经考试合格,我顺利上岗,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变电运行人员。其间发生的三件事,至今记忆尤新,终生难忘。</h3><h3> 记得是我刚来变电站不久正赶上变电站升级改造。当时带队的是我们局修试公司王振山同志。工作班有十多名成员。既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也有退休返聘回来的老同志。大家为了早日完成工作任务,团结一起,加班加点,毫无怨言。记得有一天,大家工作到了中午,但接好的开关怎么也分合不了,师傅们逐条逐条检查线路,终于找到错误的地方,改正以后才开饭。饭后同志们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工作中需要登上六米多高的架构进行变压器接引。当时工作班年青人员没有会登杆的。如果等公司派来人员得耽误二个多钟头。这时,老工人王平师傅不顾年老体弱,不顾疲劳,亲自登杆完成了工作,事后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h3><h3> 更有一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我和另外俩同事紧张地注视着监控电脑频。生怕线路出现故障。这时一阵汽车轰鸣响过,站长寇新龙同志冒雨赶来了(今天他休班)。进门第一句话就问,站内有无异常,线路有无故障。当他听到全站正常才放下了心。随后对我们说,如此恶劣天气,最容易出事故,我们一定高度警惕,加强监护。这些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触动很大,它教会我今后怎样做人,做事。</h3><h3> 时光在不知不觉得过去,二0一六年公司为了加强智能化管理,决定所有三十五千伏变电站撒人。只留一名留守人员。经过公司领导考查,我有幸被留了下来,从此责任大了,任务更重了。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索信连老婆也搬来了,真正实现以站为家。老婆的到来让站内更有生气。她本是农村人,勤劳善良,手脚勤快。把站内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种上好几种我叫不来的鲜花,闲来无事,开垦出站内生活区一片空地。种上了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诸多蔬菜,除自给自足外,公司同事来站上也能尝个鲜。我每天巡视完设备后,也帮她干一些家务活。工作之余,我自已动手在院内做了一副秋千。晚饭后,经常一个人坐在院中树下的秋千上,喝着香茶,看着天上的明月。听着声声蝉鸣。微风吹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此情此景,我突发灵感,作成一首打油诗。月影印枝头,独坐凭栏观。蝉鸣微风临,花香入鼻端。老婆戏称曰,耗子进了书箱里,咬文嚼字哩。</h3><h3> 好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二0一九年的新年过了,当时我还沉静在新年的喜庆之中。一月八日突然接到公司领导电话。让我回公司,工作另有安排。当时我傻了,不知他在说什么,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h3><h3> 二0一九年一月九日,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早晨我早早起来,把站内外彻底打扫了一遍。把所有的工具,台帐摆放整齐。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工作了十五年的地方。</h3><h3> 再见了,变电站,再见了朋友们。 </h3><h3>我一定会常回来看你们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