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初级中学“铸理想信念·做师德先锋”系列学习之一:“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故事

Reinna

<h3><font color="#010101"><h3>&nbsp; &nbsp; &nbsp;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经丰县初级中学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开展“铸理想信念·做师德先锋”教育名家的成长之路系列学习活动。</h3><h3>&nbsp; &nbsp; <b>&nbsp; 学校全体老师在读完本篇学习材料之后,需记录不低于300字的学习笔记。</b></h3></font></h3> &nbsp; &nbsp; &nbsp; 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br>&nbsp; &nbsp; &nbsp; 在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全场响起热烈掌声。<h3><b>  在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中学课堂里成长起来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是基础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者</b>。</h3> 于漪老师曾被评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为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漪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于漪入选新中国成立70年“最美奋斗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br> <h3><font color="#010101">  于漪老师为何能从一位普通一线教师成长为“人民教育家”?她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她的重要贡献是什么?她为何如此有魅力?笔者特地多方搜集于漪老师资料,制作成美篇发布给我校全体教师,期待我校教育工作者以于漪老师为榜样,担负起并完成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  【于漪简介】</font></b></h3><h3></h3><h3><font color="#167efb"><b>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代表作品:《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1978年获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2018年获上海市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漪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被评为“最美奋斗者”。</b></font></h3> <h1><b><u><font color="#167efb">一、“一切为民族”成为铸造师魂的基因</font></u></b></h1> <h3> 于漪生于长于一个风雨如磐的年代。1937年,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于漪就读的江苏镇江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尽管曲调温柔敦厚,节拍缓慢,但老师边解释边打着节拍唱,边唱边一句句解释,眼中含着泪水,这些七八岁的孩子被深深感染了……“我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大字眼,似乎一下长大了许多。从此,这首歌不断在我胸中激荡,构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年轻老师眼含泪水教唱的形象经常在脑中萦绕。”于漪深情地说:“我的爱国思想源于小学这一堂课。”<br> “现在想来,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老师是用‘心’在歌唱,唤起我们幼小心灵的觉醒。当年的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如此的震动。就像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一样,这一课,我永远忘不了。”<br>  连天炮火中,于漪辗转求学,考到镇江中学。在物质条件、求学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形下,老师悉心教导,她和同学们求知若渴,心中生发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目标。</h3><h3> “<b>求学为什么?从愚昧走向文明,就要立志为解救苦难的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b>”老师激昂的话语揭示了求学的目的,树立起做人的标杆。“为此,我们风华正茂的学生孜孜矻矻,努力进取,把物质生活的贫乏、艰难踩在脚下,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欢乐。镇江中学‘一切为民族’校训,掷地铿锵,成为我铸造师魂的基因。”</h3><h3> 1947年,18岁的于漪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大学里,曹孚、周予等教授严谨治学的品格和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她,滋养了她深厚的学识基础。于漪说:“回想自己小学、中学、大学求学的经历,我真是一个幸运儿,所以我当教师以后,一直是带着感恩的心在工作。”</h3> <h3>  1951年的大学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实行全国统一分配。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于漪,立志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h3><h3> 奋斗,是于漪人生的背景色。在6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她从未间断过和艰难困苦作斗争。大学专业是教育,由于工作需要改教高中历史,正当教学有点眉目之际,又由于工作需要,改教高中语文。“隔行如隔山,各学科自有自己的性质、功能、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怎么可能一下子驾轻就熟?但再难也要担当,工作就是克服困难。”</h3><h3> 经历过生活的颠沛流离、艰难困苦,于漪倍加珍视教师岗位,也更清楚百废待举的国家民族需要、学生成长需要。她把全部的才情和汗水都奉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学生。“<b>热爱祖国,首先要积极投入祖国建设,热爱自己的专业,刻苦钻研,以身相许</b>。” 68年来,于漪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h3><h3> <b> “一切为民族”,早已镌刻心底,不可磨灭。</b></h3> <h1><b style=""><u style=""><font color="#167efb">二、“他们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后代,都要用心教,尽心尽力教”</font></u></b></h1> <h3>  于漪说,<b>基础教育是没有选择性的,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只要是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我们都有责任尽心尽力把他们教好,“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孩子”。</b><br></h3><h3> “做人第一要心地善良,第二要勤劳,自己吃点亏吃点苦,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力所能及都要帮助别人……”母亲的话影响了于漪的一生。</h3><h3> 家访的时候,于漪看到有的孩子家庭困难,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于漪把积蓄用在学生们身上,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甚至是学生家里的困难她都尽力承担。“学生身上的事,都是我教师心上的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所以,师爱超越亲子之爱。不管校长也好,年轻教师也好,顶顶重要的就是要有高尚的情怀。”</h3><h3> 在于漪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家庭的宝贝。<b>“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过‘有教无类’,好的生源要教,困难的生源也要教。他们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后代,都要用心教,尽心尽力教。”</b></h3><h3> 一辈子做教师,于漪没有在名校做过教师。也许,这也是一种成就“人民教育家”的独特经历。</h3><h3></h3> <h3>  “文革”期间,于漪整整十年被“罚”教非常差的班级。这些乱班、差班的孩子,家庭环境差、学习积极性差、接受性很差、行为能力差。“培养一个孩子,哪里只是传授知识啊,那是心血浇灌啊!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全校没有办法了,来到我的班级。我把这个小孩带到家里,点点滴滴陪伴、教育,后来这孩子变好了。乱班带出来了,我真的差点丢半条命啊!”</h3><h3> “回过头来想,这十年让我带差班、乱班,对我是极大的培养。”从初一到高三,于漪什么层面的学生都教过,<b>“面对过各个层面的学生,总在思考该用怎样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提高、成长,就会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b></h3><h3> 2008年,上海市普陀区桃浦基础教育联合体成立。这里是上海市老化工基地,也是老百姓眼里的“教育洼地”。当基地倡导者、上海市桃浦中学老校长李金龙提出请于漪指导联合体工作时,于漪欣然应允,“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这里的学生,确实是平民的孩子,他们的前辈就是周恩来总理领导上海工人三次起义的参与者,为改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状况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b>“他们的后代有权利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康地成长。要对得起我们的革命前辈”。11年来,于漪每年都要到桃浦,为教育洼地崛起义务作指导。</b></h3><h3> 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于漪刚刚退休,就有民办学校开出60万年薪聘她作“特别顾问”,她婉言谢绝。那时,于漪退休工资是每月2000元。“我信奉中国文化,我还有点本事,我能够培养师资,我带了几代特级教师出来。”这些特级教师,于漪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手把手”一点一点培养出来。为了培养更多教师,她还负责上海市名师基地、德育基地、种子教师基地的培养工作。于漪很感慨,又十分欣慰:“真的很累很累,<b>但我觉得能够把自己有限的经验,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这就是一种幸福</b>。”</h3> <h1><b><u><font color="#167efb">三、“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滴灌孩子的生命之魂”</font></u></b></h1> <h3>  什么叫教育?<b>教育是“人之完成”,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b>教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充分认识当代学生成长需要。于漪经常勉励青年教师,<b>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师重任在肩,要用正能量教育他们,让他们成为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绝对不是“思想的矮子、解题的机器、分数的奴隶”。</b></h3><h3> 2018年10月,于漪给上海市金鼎学校的教师开讲座,主题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人学”》,她说,老子讲“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把“人”和天、地、道放在一起,可见对“人”尊崇到什么程度;《左传》讲人是“神之主”,对人非常尊崇;儒家研究的是“人学”,就是人活在世上,怎样才能把“人”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b>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滴灌孩子的生命之魂,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人生,长成后为国服务,为民造福,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人生意义和价值。</b>”于漪说。</h3><h3> 于漪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些学生毕业多年,回来看望她,竟然能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教的课、说的话都背出来。“于老师,您在教《长江大桥》时写的板书,您在教《文天祥传》时说的话,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h3><h3> 老师,您是这样讲的:文天祥被杀害后,他夫人在他衣袋里看见一张纸条,上面第一句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第二句是“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您说,<b>读书为什么?为做大官?做大款?读书是为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没有国,哪来家?没有素质良好的国民,没有德才学出众的人才,我们国家怎么能够</b><b>发展……</b></h3><h3> 老师,您说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一代的优秀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不衰,就是这些中国脊梁支撑着我们的社会发展,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h3> <h3>  <b>季羡林先生说,好人就是碰到事情有60%能想到别人。“教师何止60%想到别人,70%、80%、90%都是想到学生,因此教师都是大好人,一辈子为了培养孩子。”</b>于漪说道,有中国文化的基因在身上,就会觉得自己有力量,就能够高尚起来,因为人有两个基因,第一个是世代遗传血统的基因,第二个是民族文化的基因。“真要感谢老祖宗创造了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给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h3><h3> 什么叫“活着”?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教人做君子乃至圣人。<b>“我们要力争做优秀教师,做卓越教师,把自己融进教育事业中,把孩子培养成国家有用人才、专门人才、卓越人才,这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这就叫‘我活着’”。</b></h3><h3> 一辈子做中学语文教师的于漪,讲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满堂彩”,青年教师听得如痴如醉。于漪自己,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生长的“好大一棵树”。</h3> <h1><b><font color="#167efb">四、“要把教育做到骨头缝里头,每节课都有你的信念、情操、学识在闪光”</font></b></h1> <h3>  于漪认为,<b>学生发展是教育的第一立场。教育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内心需求、成长需求。</b>我们讲了多少年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要做到很不容易。</h3><h3> 听过于漪课的人都叹服不已。然而,正如冰心老人所说:<b>“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b>”于漪高超卓越的教育教学境界,何尝不是这样得来。“我工作的时候,一直是超负荷,二十几岁就吐血,胃出血是喷出来的。”</h3><h3> 于漪说:“我上完课后总觉得有毛病。”每次课后反思,写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闪光点;二是自己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为什么?“<b>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b></h3><h3> 她激励青年教师,吴天明导演的《百鸟巢凤》,讲一个道理:什么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比如说唢呐,要吹奏得好非常难。影片中的焦三爷说,要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头才行。“<b>我们教书育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要有把教育做到极致的追求</b>。”比如说升国旗时要唱国歌,国歌是在什么年代产生的,为什么现在还要唱,一共84个字,37小节,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灵魂在里头,这些必须让孩子知道。“真正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成人,到骨头缝里头了,智慧才会发芽。”</h3><h3> 于漪说,<b>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为了家家户户的幸福</b><b>,“真的要把教育做到骨头缝里头,拿出心血,拿出智慧,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灿烂”。</b></h3><h3> 什么叫教课?教课就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于漪说:“我们老师的课不仅是上在课堂上,是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b>从课的质量到人的精神,努力做到每节课都有亮点,都有耐人咀嚼、耐人寻味的东西,经得起听,不同层面学生都能受益,都有满足</b><b>感和上进心;每节课都有你的信念、情操、学识在闪光。</b></h3> <h1><b><font color="#167efb">五、“坚守中国立场,拥有世界视野,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font></b></h1> <h3>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要回应现实关切,又要展望未来图景,也要认认真真回顾历史。历史是理智的启迪,它给追求理想的人新的起跑线,从中吮吸精华,能增强民族自信。于漪说:<b>“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教育自信</b>。”</h3><h3> 2017年2月,于漪在《人民教育》刊发《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文章写道:<b>中国不是教育穷国,历来尊师重教,从孔子到蔡元培,留下了丰厚的教育遗产,其中精华仍光照人间</b>。如:以人为本,追求理想与人格的完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务本求实,匡时济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教育核心价值、核心理念,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探讨、实践、批判、修正、提升,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昭示后人读书与做人需紧密结合,读书为明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天下之理,“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自我修养,达到“至善”的境界。<b>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把育人的终极价值推到极致。</b></h3><h3> 于漪写道:</h3><h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地基上,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办规模极大的教育,彰显的是中国人的志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边干边行边改进,积蓄改革的动力,渴望力争上游成为发展的现实。</h3><h3> 即使到基层学校,校园里有些美丽的风景至今让人怀念。主题班会上,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谈学习动机,谈人生梦想,交流碰撞,那份热情、那份豪迈令人欣喜。清晨阳光还未露脸,操场上长跑的学生已熙熙攘攘,为祖国锻炼身体,强壮体魄。下午放学后,操场上龙腾虎跃,各种体育锻炼,跑的、跳的,各种球类竞赛,欢声笑语。文学讲座,科普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座无虚席,那种身心健康发展的美景,难道不是教育的宝贵财富吗?班级基本是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干部起核心作用,教师当参谋、作指导,学生自治自律能力在实践中获得锻炼获和提高,这不也是很有价值的教育财富吗?</h3><h3> <b>教育从来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任何国家均如此。它的核心是价值塑造、价值追求。我们教育追求的价值观是培养我们的教育对象深刻领悟并身体力行,中国人就是中国人,要热爱中国,为中国服务,奉献是天职,是自己的责任担当。这个价值一旦丢失,教育就失魂落魄,丢了民族精神的根、爱国主义的魂,于国于民都会发生危机。”</b></h3> <h3>  “<b>坚守中国立场,拥有世界视野,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走自己的路,我们的定力将更强大,我们的前途会更宽广</b>。”于漪充满深情和希冀。</h3><h3> 五千年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绵延不断,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如火如荼、任重道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在悠久文明与现代教育伟大的历史交会处,必定有更加辉煌的教育新篇章。当然,正如于漪所说,要“建立在我们扎扎实实艰苦奋斗基础上”。</h3> <h1><b><u><font color="#167efb">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font></u></b></h1> <h3>  前文中,我们学习了于漪的事迹,了解了于漪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h3><h3> <b>我们在向她致敬的同时,也应该回到自身,审视自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b></h3><h3> 最后,我们以于漪老师的25条语录作结,听听于漪老师怎么说一一</h3><h3><br></h3><h3>1.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h3><h3>2. 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h3><h3>3.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h3><h3>4. 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h3><h3>5. 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h3><h3>6. 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做人。</h3><h3>7. 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开窍,会飞快进步,茁壮成长。</h3><h3>8. 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h3><h3>9. 教育界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太同意。知识会老化,知识结构须更新;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课堂里没有时代活水流淌,能与学生心灵碰撞、能使学生兴奋吗?</h3><h3>10. 教师要有自信力,建立自己的教学人生。</h3><h3>11. 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h3><h3>12. 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撒播理想的种子、美好情操的种子,这样,这个孩子才能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既懂得做人的底线、有追求的目标,又有生存的本领。我想,这就是一名好老师应该全力以赴做的事情。</h3><h3>13. 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不是绝对挂钩的,关键取决于你对自己工作价值的理解和热爱。</h3><h3>14. 在这个物质需求不断放大的社会里,作为一名教师,精神上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说教师的物质待遇不需要保障,但是,不能过于追求金钱,如果人和钱之间画上等号,失去的就是精神,就是灵魂,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了,对学习有追求了。我一直以为学生的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h3><h3>15. 如果教育不追求德性与智性的统一,就是残缺的教育形态。难道,我们要培养的是只有好成绩但自私自利的学生吗?一些学校的口号和标语让人心惊肉跳,让人心寒,什么“眼睛一睁就是竞争”“现在不吃苦以后就抢不到别人的饭碗”,这哪里还有和谐友善,对这种错误的口号,这种伤害学生心灵的理念,教师一定要有批判精神。</h3><h3>16. 你要做到的就是“艺高胆大”。你把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整体框架、来龙去脉都吃透,怎么教都可以把学生教好。</h3><h3>17. 教师提问的角度、运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被你触动。</h3><h3>18. 把讲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像改作文一样修改,之后背下来,再口语化。也就是把极其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成不那么规范的口头语言。每天,我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把课堂上要讲的话规范化,力求做到出口成章。</h3><h3>19. 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关键是“目中有人”,一定要去了解学生,对学生用心,也要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h3><h3>20. 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教师心中没有太阳,怎么把阳光洒到学生的心中?经典就是点亮教师心中的明灯和太阳的。</h3><h3>21. 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h3><h3>22. 基础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根基。为人师者, 当智如泉涌。为人师者, 思想当永远年轻。为人师者, 当为人之模范。为人师者, 当善读好书。选择了当教师, 就选择了高尚 。</h3><h3>23. 教师要随时随地开放自己的感官,让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爱好、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等等各种信息进入自己的脑中,分别储存起来,千万不能闭锁自己的感官。</h3><h3>24. 我们是想让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话语权,我们要有中国教师自己的教师学!</h3><h3>25. 教育无选择性,每个学生都是礼物,只要生长在这块热土上的孩子,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培养他们。</h3> <h3>  如今90岁的于漪老师,仍在为培养青年教师奔忙着……</h3><h3> 回溯人生,于漪有诸多感慨,从受业于师到授业于人,她心存感激:<b>“老师使我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逐步逐步多起来,所以我就想,做一个老师是了不起的事,他可以使很多学生从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到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无知到有知,所以我这一辈子最崇高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b></h3> <h3><b><i><u><font color="#167efb">三尺讲台,二支粉笔</font></u></i></b></h3><h3><b><i><u><font color="#167efb">一位人师,通天达地</font></u></i></b></h3><h3><b><i><u><font color="#167efb">六十年韶华流逝</font></u></i></b></h3><h3><b><i><u><font color="#167efb">忘不下的,抹不掉的</font></u></i></b></h3><h3><b><i><u><font color="#167efb">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满心喜悦</font></u></i></b></h3><h3><b><i><u><font color="#167efb">是修身、成己、达人的圆满具足</font></u></i></b></h3><h3><b><i><u><font color="#167efb">无欠无余</font></u></i></b></h3><h3><br></h3> <h3><b>【后记】</b></h3><h3><b> 编辑完这篇学习材料,于漪先生的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心间:</b></h3><h3><b> “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写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b></h3><h3><b> --教育,这个让人心甘情愿付出、沉醉的词语,涤荡在老师们心中最明净的位置。教育永远在路上,永远在每一位老师前行的步履中,愿我们行走,并铭记!</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

于漪

教育

学生

教师

老师

孩子

我们

就是

培养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