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赏一轮明月,闻一抹桂香,听一场秋雨,或许是在悠然自得的日子里沉浸得太久,突然翻看日历,才惊觉秋天的节奏已经到了霜降时节。</h3><h3>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遗情伤。”霜降后的秋天落叶随风一径黄,雾气始重露成霜,满目的萧瑟让人新增感伤。</h3> <h3> 然而霜降后的深秋又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候,漫山枫叶炽热如火,成了寒秋里最为明艳亮丽的色彩。</h3><h3> 宋代诗人罗与之说:“看花应不如看叶。”道出了文人们的赏叶情结。登高远望,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红色强烈冲击着视觉,热烈又壮观。</h3><h3> 刘禹锡作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想,诗人之所以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寂寥秋风中的烈烈红叶吧!<br></h3> <h3> 在众多描写红叶的诗人中,杜牧可谓出类拔萃。“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远上寒山,走过蜿蜒曲折的石径和白云飘拂的石屋石墙,为的便是欣赏这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美丽景色。这首《山行》用精准传神的语言,描绘了一副山林秋色图,雅淡致趣,美的令人心醉,堪称红叶诗作中的经典!</h3><h3> 据说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原名为“红叶亭”,后来因为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而改名,成为中国的四大名亭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少年”们曾来此读书。多年后,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更是以如椽大笔描绘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象。<br></h3> <h3> 枫叶火红,两两相并呈心型相连的图案,像是深情的恋人,因此红叶又是爱情的象征,人们借枫叶书写出一桢又一桢爱情的传奇。唐代就有一个有名的“红叶题诗”故事:进士李茵,尝游苑中,见红叶从御沟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来这个李茵果然同题诗的宫娥才女缔结了良缘。</h3> <h3>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一天突然收到青年革命家高君宇寄来的一封求爱信,信中只有一张白纸夹着一片红叶,叶上写着两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但石评梅因曾遭受过感情挫折,于是在红叶的背面写下“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忍痛拒绝了对方的求爱。</h3><h3> 但高君宇却一直爱着她,不久终因心力交瘁而病倒。石评梅闻迅赶来,尽管她悉心护理,并亲口应允婚事,但为时已晚,高君宇不幸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此时,石评梅悔恨交加,悲痛欲绝,含泪写下了新诗《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直至石评梅死后才与高君宇合葬于北京陶然亭,长眠红叶旁。<br></h3> <h3> 绚烂的红叶是寄意深情的锦笺,是凝聚了人们美好追求的物象,它是秋日的欢唱,更是生命终结前的辉煌。汪国真说:“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拾步山林,看灼灼红叶,刹那芳华,才算不负这深秋里生命的绝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