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第三次来巴黎了,主要任务是拾遗补漏,把前两次想去又没去成的地方给补一下。但已经没有了前两次的期待、兴奋和新奇美好的感觉了。</b></p><p class="ql-block"><b>它就像是一个平常的城市那样引不起我十分好奇的心情,更何况这是经历了大半年黄背心动乱后的巴黎,我并不期待会有比以前更好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b>到巴黎那天是7月13日,第二天就是法国国庆节,真的很无奈就这样赶上了。</b></p> <p class="ql-block"><b>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b></p><p class="ql-block"><b>做计划时,特意把参观拉雪兹神父公墓放在国庆节的上午。一来,不想凑热闹,二来避免交通不便。</b></p><p class="ql-block"><b>到的时间有点早,整个公墓除我们十来个人以外再无本地人和游客了,他们都去庆祝他们的国庆,无暇顾及这边的冷清和寂静。</b></p> <p><b>法国各界的巨擘或者著名人士中有许多人埋葬在这座墓园中,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成就使墓园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遂使谒者如潮。</b></p><p><b>陵园里,有大路有小巷,有门牌有路标,有绿意浓浓有鲜花伴随,因为墓地生活永远是人间生活的续曲。</b></p> <p><b>作曲家肖邦、剧作家莫里哀、诗人阿波利奈尔、作家巴尔扎克、演员伊夫·蒙当、画家毕加索、修拉、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等这么多声名显赫的名人都埋葬于这个公墓</b></p><p><b>巴尔扎克的墓很好找,没费多大功夫,远远地大家就认出了那高高大大的巴尔扎克雕像。</b></p> <p><b>肖邦的墓也好找,不看碑文就能辫认出来。大理石雕的墓碑上刻着肖邦的侧面像,顶座上音乐女神也为年轻逝世的天才而哀恸,周围永远都会有鲜花环绕。</b></p> <p><b>出生于都柏林的英国作家、诗人王尔德,也在拉雪兹占有永久的一席之地。由于他有同性恋性取向,加上他的作品颇受一干读者喜爱,于是,这里成为了一些人示爱之地。墓碑上一度被重重叠叠的红唇印所覆盖,不得已,墓地管理者在他的坟墓周围围了一圈玻璃围栏。令人尴尬的是仍旧还有不少爱慕者在玻璃围栏上印红唇印。</b></p> <p><b>墓地就像是一座雕塑公园,大多数的雕像既代表了逝者的人像、又有生平的艺术简洁凝聚,让人浮想联翩。</b></p> <p><b>离开拉雪兹,由于交通管制,我们只能步行回城。</b></p><p><b>一路走来,竟路过了巴黎圣母院,和前两次来不同,围墙中的教堂似乎大病一场后已经没了生气。</b></p> <p><b>侧面再也看不到那高高的、傲娇的哥德式尖塔,眼前浮现的是熊熊大火中折腰坍塌的情景。也担忧着爱丝米拉达和卡西莫多现在“暂居”何处?</b></p><p><b>再神圣的东西也不会是永恒的,告诫人类且行且珍惜。</b></p> <p><b>在巴黎塞纳河边有“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 - 莎士比亚书店,它很小,安静的藏在城市角落,却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影视剧爱在这里取景,为自己打上一层文艺光圈。它出现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Before Sunset》中男女主角在这里重逢,港剧《冲上云霄2》中Issac和夏晨也在这里情愫互生。</b></p> <p><b>1921年,年轻的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移居巴黎,在那里结识了一帮文学同好,并经常到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聚会。后来,这群文坛新秀中的许多人和海明威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莎士比亚书店也成了见证他们文学生涯的关键地标。</b></p> <p><b>塞纳河畔的一长溜旧书摊,好像是一根纽带,一头牵着巴黎的昨天,一头连着今天。</b></p><p><b>你可以在这里淘到几百年前的印刷品,稀缺孤版的出版物,就看你的运气和眼力见了。</b></p> <p><b>天空中不时传来直升机的马达声,三架一组、四架一组,持续了很久,猜想一定是国庆检阅结束后飞回营地的。</b></p> <p><b>继续沿河向西,过了好几座塞纳河上的桥,也又经过这座被誉为塞纳河上最美丽的桥亚列山大三世桥。</b></p><p><b>塞纳河边都是国庆检阅观礼结束后疏散的人群,想不到竟像个挤挤挨挨的大市场。多处墙角边有一滩滩的尿迹,弥漫着熏人的骚味,马路上到处垃圾。我很惊讶和诧异:这还是我心中的花都吗?</b></p><p><b>经历了黄背心动乱、如今的巴黎像一个落难的大家闺秀,再无秀丽景色、满城飘香着的空气和安宁祥和的氛围。</b></p> <p class="ql-block"><b>塞纳河上的片刻停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b>过桥去河的对面,一位衣衫和秀发都在风中飘逸着的女子进入了我的眼帘。我大喜,一边调整着手机,一边快步跟上,连按了两下快门。她也一定发现我了,但她并不显得懊恼,也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微笑地疾步前行。好感叹这位巴黎女郎,美丽、大气、自信的风度。</b></p> <p><b>过了河,远处传来踢踢踏踏的马蹄声,原来是检阅结束回营的骑兵大队过来了。</b></p><p><b>虽然是遭遇国庆节交通管制,需步行几小时的路,但上帝也不想亏待我们。</b></p> <p><b>骑兵队过去后,一队一队各种制服的兵种松散地经过我们身边,就像让我们也检阅一遍似的。</b></p><p><b>我们一路走的很累,但反而感到运气不错!</b></p> <p class="ql-block"><b>好脾气的士兵也会应游客之邀合影一张。</b></p> <p><b>步兵过去后,又来了装甲兵部队,加上前面从头顶过去的直升机编队,好像还挺全的。</b></p> <p><b>上午由于国庆戒严,多条道路不能行车,我们步行了二、三个小时,计两万七千多步,走到实在不能再走的程度,终于到了午餐的船上。</b></p><p><b>下午戒严结束,我们立马驱车去下一个目的地——位于塞纳河畔的奥赛博物馆。</b></p> <p><b>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有一座博物馆你可以从头参观两次,一是看它的建筑、二看展品,看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内容,收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震撼。这样的博物馆在世界上只有一座,就是闻名于世的巴黎奥赛博物馆。</b></p> <p><b>奥赛博物馆建成于1900年,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当时设计建造时就已经很像一座艺术殿堂了。它曾为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服务过,1982年被决定改做一座艺术博物馆。</b></p><p><b>随着时光的流逝,它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历史意义,并很快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而保护下来。</b></p> <p><b>作为文物保护的车站,它原有的气质、结构、格局等都要保留,这是至高无上的。</b></p> <p><b>建筑师米诺.巴尔东们依旧保留大厅的整体气势。经过精心重修的玻璃拱顶透进的柔和的自然光正好是馆中的艺术品所需的。</b></p><p><b>大厅中,那座卡尔波的青铜雕像《世界四部喷水池》赫然在目。</b></p> <p><b>艺术展品的部分布置在一楼大厅,许多曾在各种媒体中见过的著名雕塑,在这里见到了真容。</b></p><p><b>比如在圣米歇尔大教堂的尖塔上那座镀金米歇尔雕像(右上图)就是眼前这座十几米高的作品。</b></p><p><b>还有左下图那座红背景的雕塑就是被安置在巴黎歌剧院大门左侧两米多高的著名群雕《舞蹈》,竟也是卡尔波的作品。</b></p> <p><b>奥赛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在法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位置。</b></p><p><b>法国的美术史,是通过巴黎的三座美术馆有序地展示出来的,古典部分展示在卢浮宫,现代部分成列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中间的近代部分就放在奥赛了。因此,奥赛博物馆展出的美术作品基本上都是近代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等画派的,和今天的我们距离更近一点。</b></p> <p><b>上上下下几十个展厅,看得眼花缭乱,精彩部分都在最高层的几个展厅,有莫奈的、梵高的、雷诺阿的、德加的、还有毕沙罗、高更、马奈等等耳熟能详的著名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真实地展现在眼前。</b></p> <p><b>恍惚中,这些大师们都站在我的眼前,那么熟悉又无比的陌生。这些画真实尺寸地展现在眼前也是十分震撼,不再是二维平面的,而是镶嵌在镜框里立体的呈现。我在心里说,真难以置信,真品就在眼前一米的距离,但隔了几百年。</b></p> <p><b>顶楼阳台边有个咖啡厅,临街那面墙是用原车站大钟做的窗户。</b></p> <p><b>在阳台上看到塞纳河上湛蓝的天空</b></p> <p><b>在巴黎的第二天,乘车进入香榭丽舍大道。车子路过凯旋门,一面法国国旗垂在门洞上。等下车再去看时,那面国旗已经被收下了,原来是国庆节时挂的。</b></p> <p><b>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铁塔。</b></p> <p><b>上午,去卢浮宫,尽管这是第三次参观,但后两次都是团队集体行动,看什么、怎么看就都由不得自己,原计划想去看一些作品,但都做不到,非常不爽。</b></p> <p><b>卢浮宫里的建筑</b></p> <p><b>人头攒动的展厅</b></p> <p><b>这里的艺术品大都是文艺复兴前后期的,以古埃及、古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主。</b></p> <p><b>希腊神话中的雌雄同体雕塑,从不同侧面看,一半是女性、一半是男性。</b></p> <p><b>这个由巴洛克艺术家贝尔尼尼配上去床垫绝对以假乱真,好像真皮床垫?我想伸手去摸一摸,弹性一定不错吧!😀</b></p> <p><b>每来必看的卢浮宫镇馆之宝的“三个女人”。</b></p><p><b>蒙娜丽莎笑看眼前人头济济的人们</b></p> <p><b>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经典中的经典。她于我18年前去参观时一模一样,连位置都未移动半步。</b></p> <p><b>胜利女神周围的空间是最大的,便于她迎风展翅翱翔海空吧?</b></p><p><b>这件2200年之前的雕塑近3米高,3吨重,看上去却如此轻盈,那些衣服皱褶,感觉像被海浪打湿了,几乎可以感受到女神身上的那种肉欲感。</b></p> <p><b>巴黎令人印象独特的永远是满大街的露天咖啡吧,真正的巴黎就藏在左岸的咖啡香里。</b></p> <p><b>这是休闲场所,也是社交场所。</b></p> <p><b>一杯咖啡在手,任凭周围再怎么热闹也可享受独处的宁静。</b></p> <p><b>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坐落于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b></p><p><b>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b></p><p><b>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入内参观。</b></p> <p><b>拉丁区的街头</b></p> <p><b>玛亥区的玫瑰街</b></p> <p><b>玫瑰街是条步行街,挤挤挨挨的人群好不热闹。</b></p> <p><b>街上各种店铺还是当年的老店吗?</b></p> <p><b>人行道上也摆着待出售的商品</b></p> <p><b>玛亥区别致的小巷让人以为误入了时光机回到旧巴黎</b></p> <p><b>被时光磨得溜滑的石块路是时尚巴黎的另一面,这里一定有许多老巴黎的秘密和故事。</b></p> <p><b>爱好历史的可以在寻古访今挖掘尘封的秘密</b></p> <p><b>毕加索博物馆</b></p> <p><b>犹太历史及艺术博物馆</b></p> <p><b>彩虹电影100年免费展览会</b></p> <p><b>无目标地闲逛真好,误打误撞竟遇上了一个巴黎电影的百年展,不进去看看有点亏了,再说也不需要门票。😁</b></p> <p><b>老街印象</b></p> <p><b>日常生活中的巴黎人。</b></p> <p><b>这次去法国的最后一站巴黎也就呆了2天时间,实在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也有点拾遗补漏的目的。</b></p><p><b>最大的遗憾是把以前留下的许多美好印象给打碎了。</b></p><p><b>当然也有收获,拾遗补漏,把前几次没看到的一些地方给补上了。</b></p><p><b>但愿巴黎能恢复她以前的模样,那样芬芳、那样雅致、那样充满艺术魅力。</b></p><p><br></p><p><b>全篇均由华为P30所摄</b></p> <p><b>附:17天的法国游线路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