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0月18日,寻途户外织织一行50人,两天两夜游玩福建平潭岛。</h3> <h3>海坛岛,亦称平潭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为267.1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总面积的72%,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简称“岚”,别称“东岚”,旧称“海山”。</h3><h3>海坛岛名胜古迹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h3><h3>至2013年底,海坛岛总人口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20‰,人口密度1065人/平方公里。</h3><h3>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155.39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39339元,比2012年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4.5:34.0:41.5调整为本期的22.7:31.1:46.2。[1]</h3><h3>中文名称</h3><h3>海坛岛</h3><h3>外文名称</h3><h3>Haitan island</h3><h3>别名</h3><h3>东岚、海山、岚岛</h3><h3>行政区类别</h3><h3>省辖区</h3><h3>所属地区</h3><h3>福建省</h3><h3>历史沿革</h3><h3>海坛岛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闽中郡。</h3><h3>海坛岛</h3><h3>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属会稽郡南部都尉。</h3><h3>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会稽郡侯官都尉。</h3><h3>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会稽南部建安郡侯官县。</h3><h3>晋属晋安郡原丰县,隋属建安郡闽县。唐属泉州长乐县。</h3><h3>五代十国、宋朝时期,属福清县。</h3><h3>元代时期属福清州,明属福清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海坛岛属平潭县。</h3><h3>嘉庆三年(1798年)海坛岛及周围9岛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州府。</h3><h3>民国元年(1912年)废厅置平潭县,属福州府。</h3><h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四专署,1983年,随平潭县划归福州政府管辖。</h3><h3>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平潭县改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岛属“平潭综合实验区”。</h3><h3>行政区划</h3><h3>截至2012年,海坛岛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该岛辖7镇,4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h3><h3>地理环境</h3><h3>位置境域</h3><h3>海坛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大约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市、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成为中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坛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福清市相望,为平潭县主岛,面积为267.13平方公里。</h3><h3>地形地貌</h3><h3>由白垩系石帽山群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砂砾岩、粉砂岩、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等构成,并有第四系海积平原和风积砂堆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三十六脚湖。岛上海蚀地貌十分典型,有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风动石和球状风化花岗岩等,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地势低平,中部略高,最高点君山海拔434.6米。以丘陵,平原为主,海岸曲折,长204.45公里。</h3><h3>气候</h3><h3>平潭岛,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h3><h3>水文</h3><h3>海坛岛上河流较多,但河流短小,独流入海。</h3><h3>地理构造</h3><h3>海坛岛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h3><h3>在中生代以前,闽东南沿海为一隆起区,自中生代侏罗纪后的燕山运动起,发生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由于遭受到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和左旋扭动作用,带内岩石普遍产生韧性剪切变形或破碎带,或破劈理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带等。经后期的岩脉活动和岩浆热液作用,上述变质带及其断裂大多数被酸性、基性脉岩贯入或被硅质充填与硅化作用所固结而稳定。</h3><h3>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以及第四纪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的基本特征是:以继承性的隆起回升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对稳定;差异升降活动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屿口—县城为隆起中心,与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状的构造形态;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异反映断层和断块构造的差异。</h3><h3>至全新世早期,海坛岛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芦洋埔和七里埔一带同时受断陷的影响,下降最烈,海积—风积层厚度达40余米。从全新世中期开始,海坛岛岸转为上升为主,海岸线继续外移,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平潭岛的雏形基本完成。这时期,三十六脚湖所在的古海湾在上升中因湾口为泥沙淤积而形成泻湖。近2000年内,芦洋埔在缓慢上升中形成为平原。</h3> <h3>平潭石牌洋海景</h3><h3><br></h3><h3>远远望去有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象一艘大船两块巨石象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石牌洋。又称为“双帆石”。</h3> <h3>平潭岛将军山观景</h3><h3><br></h3><h3>将军山原名老虎山,为纪念1996年初春三军联合演习期间,一百多名将军登山观战之盛况,平潭县委、县政府于同年4月1日决定更改山名,使该区的旅游开发主题更为突出。</h3> <h3>仙人井</h3><h3><br></h3><h3>东海仙境位于平潭王爷山南麓,在此处,有一直径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蚀竖井唤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与海洋相通。“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间裂开之大峡谷,唤作仙人谷。</h3> <h3>海坛古城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坛南湾组团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板块,占地面积1047亩,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其中古城核心区为96万平方米,其他生活配套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6亿元,是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是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h3> <h3>海湾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