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醉美武夷,茶韵天然
黎秀冰(木子)</h3><h3> 金秋时节,秋色醉人,我在秋的怀抱中醒来,当温暖的阳光穿透清晨的露水时,我们已行走在福建武夷山的景区中。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福建武夷山,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湛蓝的天空中,云朵自由穿行于天空与山中。云雾缭绕, 鸟鸣山居的武夷山,远隔城市的喧嚣,大山不语中,让人顿觉天地辽阔。
武夷山中的天游峰,巍然耸立,独出群峰,常年云雾弥漫,登其颠,观云海,有如天上遨游,故称天游,为武夷第一胜地。人才辈出的泰宁古城,就有着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泰宁状元文化雅称。中华大卧佛的礼佛圣地——淘金山,富有特色风味的沙县小吃更是让游人印象深刻。
植被茂盛 ,深?2?0幽长,奇险峻秀的寨下大峡谷,它因在地壳构造运动中,砂砾岩遭长期风化、侵蚀、在重力作用下,流水沿崖壁自上而下扇形浸润、冲蚀形成弧形内凹穹窿状洞穴。丹崖斑斓中,大小不一的洞穴在陡坡峭壁上就像镶嵌着蜂窝网状形的天坑,这些丹霞地貌地质堪称“丹霞洞穴博物馆”。
远望这些穹窿状洞穴,让人联想起《西游记》中的盘丝洞与蜘蛛精。它们又像排列有序巨大的圣杯,随时等待着天降甘露,甘甜馥郁的雨露滋润着大山中的茶林树木。行走其中,流水潺潺,环境清幽,恍若世外桃源,又如一座天然大氧吧。
行行复行行,远远的摩崖石刻的“岩韵”二字,苍劲有力,衬托着大红袍景区中的品种繁多的茶树,叠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各有特色,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长势茂盛。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乃茶中之王,属乌龙茶,品质优异。我们的武夷山之行其中就是寻访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茶树。“”找到了!找到了!”,随着众人的惊讶声,抬头远望,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名闻海内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就深藏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岩壁山上。真的是藏在深山有远亲啊!今日终得见其庐山真面目。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大红袍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其条形壮结、匀整,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其色泽深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这片青山绿水以脉脉深情润泽着这片古老的茶树,让它浸润着岁月光华,而老茶树也没有辜负天地,没有辜负这片好山好水,它们饮露沐风,日晒雾浸中依然枝杆粗拙,茂盛苍翠,大红袍茶树叶形似娥眉,紫红,如娥皇女英般秀美。
有关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
传说某年有位秀才进京赶考,病倒在武夷山九龙窠山路上,恰好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缘,把脸色苍白的秀才救回寺庙中,用九龙窠岩壁上生长的三棵六株茶树中的采制而成的茶叶用沸水冲泡后,秀才连喝几碗,就觉身体舒畅,如此几天很快康复了。
秀才病好后拜别方丈说:“方丈仗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谢恩。”然后带着老方丈所赠茶叶赴京赶考。
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状元,愉巧此时皇后得病,御医们速手无策,状元献上茶叶,皇后饮后凤体渐康,皇上大喜,问明缘由,御赐红袍一件盖在茶树上。
秀才蒙圣恩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谢方丈,后来状元派人把天心寺庙整修一新。
同时派入看管,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这三株六棵大红袍茶树所制作的茶叶就成为贡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
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派兵把守,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在不同方位安装摄像头日夜守护着这处中华瑰宝。
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除了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品种外,还有浓郁桂花香味,色泽褐绿的武夷金桂,乌龙茶中精品的老君眉、佛手,滋味醇厚,回味甘爽,岩山老丛水仙,香气浓郁幽长,绵滑略带甘甜的金毛猴。
在这碧绿的茶园中,我刚好身穿浅紫色的斜襟上衣,配上绵麻的白纱裙,复古的装扮中宛若这首《采茶女》的诗歌中的采茶人。
手持竹篓具,上山采茶去。
南山采茶女,晨间闻鸡起。
手持竹篓具,上山采茶去。
十指撷新芽,双手蝶翻飞。
素手溢清香,玉口似莺啼。
朝迎旭日红,夜披星露衣。
采尽翡翠色,凝成清香味。
云雾缭绕中,俯瞰大地,我禁不住尽情地与茶园亲密接触,一杖杖茶尖在指尖中上下翻飞装进竹篓,在满园散发茶香中,感受到原始的武夷岩茶味道。
秋风起,秋茶香。
茶,这一片叶子,从在中国发现至今经历了三千多年。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花”,人们都离不开茶。
茶的种类中,绿茶主要是清血,红茶主要是消化。血热的人,血粘稠的人,绿茶最好,茶叶里面有一种物质叫茶多酚,有解毒、清血、抗辐射、防腐等一系列功能。
在晴日的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细品名茶。普及茶叙,品茶吟诗,以茶会友,闻茶香,品茶韵的乐趣,岂不惬意?
茶就是“人在草木间“,茶生于林,长于林,成长在清山绿树之间,高山峻岭之中,吸收山水灵气,天地日月之精华。草木如诗,美人如织,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人合一就是人生的自然之道。
茶来自草木,因人而得到独特价值。唐朝时的”茶圣“陆羽踏遍三山五岳,千山万水潜心所著的《茶经》可谓博古精深,全面叙述了我国有关茶的分布,生长制作工艺,品茶之道。其中的茶学,茶艺,茶道等一纸了然,那种以茶思源,以茶会友,以茶入诗,入画,那种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淡雅,可谓“清茶一杯也醉人”。所以,茶虽草木,但经陆羽的《茶经》最终使茶成为华夏的饮食和精神缩影而流芳千载。
虽然我们不能常常游历山林之间,却在品茶之中独得山林之趣,一杯清茗,就仿佛蓦然走进草木之间。
“茶如隐逸,酒如豪土;酒以结友,茶当静品”。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品茶时心思才能宁静,才会于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
因茶常植于山林之中,临水之滨,经历了四季的风雨,经受过霜雾雹露,所以茶自然之中蕴含日月之精华,天地之正气,自能洗涤人内心的凡尘污垢,把草木清新之气吸纳进自己的生命之中,让自己常常处于淡泊宁静之间。
当携一壶好水,静坐煮茶,看着淡淡的几片叶子在水中上下翻飞,当茶香四溢时,清浅的绿色就好像沏进了一片阳光,好像让人感受到山林中风吹叶落,飞花散漫的情怀,品尝到溪水叮咚中的山泉之甘甜。“
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施茶耳”,一人独饮好像跟山林,溪水静静地交流,大自然的神韵悠然而来。两三知己品出茶趣,也品出知己般的情投意合,七八个人共喝唯解喝而已。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人生如茶,要慢慢品尝。当夜阑人静时,一壶清苟茗几卷书册,邀明月相伴,泛舟书海,仿佛置身于满湖的荷花中,置身于山水之间,山林之中,觉得生命就是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黯淡与灿烂并蓄,精采而内敛。
山中大岁月,杯中见人生,一杯清茶,淡雅的茶香如兰花般盛开,清风自来。人杰地灵的武夷山之行让人明净见心,山无言,然非无声,醉美武夷,浑然天成的武夷山风光让人在茶香,茶韵中品味着自己人生之旅般。<br></h3> <h3>金秋时节,秋色醉人,我在秋的怀抱中醒来,当温暖的阳光穿透清晨的露水时,我们已行走在福建武夷山的景区中。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福建武夷山,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br></h3> <h3>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湛蓝的天空中,云朵自由穿行于天空与山中。云雾缭绕, 鸟鸣山居的武夷山,远隔城市的喧嚣,大山不语中,让人顿觉天地辽阔。</h3> <h3><br></h3><h3> 武夷山中的天游峰,巍然耸立,独出群峰,常年云雾弥漫,登其颠,观云海,有如天上遨游,故称天游,为武夷第一胜地。人才辈出的泰宁古城,就有着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泰宁状元文化雅称。中华大卧佛的礼佛圣地——淘金山,富有特色风味的沙县小吃更是让游人印象深刻</h3> <h3>远望这些穹窿状洞穴,让人联想起《西游记》中的盘丝洞与蜘蛛精。它们又像排列有序巨大的圣杯,随时等待着天降甘露,甘甜馥郁的雨露滋润着大山中的茶林树木。行走其中,流水潺潺,环境清幽,恍若世外桃源,又如一座天然大氧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