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满贯之五 --- 芝加哥马拉松

Jihao Shan

<h3>六大马拉松比赛只剩下伦敦和芝加哥没有跑过了,原打算把芝马放在最后跑,离家近,赛道平,容易出好成绩。只可惜一直也没有机会进军伦敦,也许我最终会放弃这个讨厌的伦马,因为实在没有理由给抠门的英国人捐什么钱,如果这个善款能捐给中国或者是加拿大,可能这次的芝马真就可以搞到六星奖牌了。好了,对于六星的事,我已经越来越淡了,跑步的初心是为了锻炼身体,一切随缘吧。</h3><h3><br></h3><h3>这次芝马再次PB,提高了接近7分钟,的确有点出乎自己的预料,2:50:22的成绩应该就是我的终极成绩,再突破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了。250后面还多出了两个2😂,虽然难听,但好记😀!</h3><h3><br></h3><h3>芝马的进步并非是这一夏天的努力结果,一切还应该从去年秋天的蒙马谈起。去年秋天原本不想参加任何比赛,突然选择蒙马是因为想得到大满贯积分的消息,当时只有十几个比赛可以选择,所以就抱着投机的心里参加了蒙马,破三的目标也提前在蒙马实现了。</h3><h3><br></h3><h3>为了准备今年春天的波马,去年冬天第一次跟18周的AM70计划(蒙马时跟的12周计划),应该说我训练的一直很认真和努力。</h3><h3><br></h3><h3>前两次参加波马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第三次参加同一比赛肯定要想得多点🤔,想多了,真的是想多了,结局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不是太高的温度,把我这个北极熊一下子就热趴下了,再加上心里没数😂,跑出去十多公里就自动放弃了,反正波马随时可以来,磨叽到终点就是胜利✌!</h3><h3><br></h3> <h3>终点到了,虽然跑的不好,但气势上也要摆摆样子。占了明年将升级年龄段的便宜, 3:12:44居然也成功实现一马3Q了😜</h3> <h3><br></h3><h3>大家约好了,2021年第125届波马再来!</h3> <h3>波马之后回国度假, 却病了两周,一直拖着, 波马的总结也就一直没有写。虽然跑的不咋地,但我很高兴这次放弃的很洒脱,完全没有了首波马之后的失落,本来就是个玩吗?没必要那么认真,有机会争取当然好了,但这次波马我是真的没机会。</h3><h3><br></h3> <h3><b><br></b></h3><h3><b>简单地聊完波马,现在开始正式胡扯一下芝马。</b></h3><h3><br></h3> <h3>在波马上成绩虽然没有什么进步, 但一冬天的训练, 自我感觉能力上还是有提高的, 只是比赛当天心气太高, 心理状态调整的不好, 最终没有跑出来。</h3><h3><br></h3><h3>所以这次芝马的训练继续采用的18周的AM70计划, 训练目标时间比准备波马时只提高了一分钟。 另外感觉AM70的计划已经是我能力的上限了, 增加训练量一是时间上耗不起, 另外最重要的是觉得自己的身体会恢复不过来, 进而训练效果会打折扣的。</h3><h3><br></h3><h3>训练中最烦的就是weekday中的中距离跑MLR, 大早上要在上班前完成23、4公里,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操场上拉磨😩。</h3><h3><br></h3><h3>训练中最尴尬的事则是参加了30k的莎士比亚夜跑, 作为215的兔子, 在进行第二圈的15公里跑时, 肚子里岔气的严重, 不得不又搞了一个跑走结合训练, "超额"了6、7分钟🥵</h3><h3><br></h3><h3>训练中最开心的事是莎士比亚夜跑一周后的长距离跑LR, 自已进行了一次三小时跑, 完全没有任何间断,也没有吃胶,顺利地跑过了40公里。终于把一周前丢掉的信心又找回来了💪</h3> <h3>训练中最郁闷的是被Garmin手表显示的训练状态所困扰, 在最后的几周, 手表显示我的状态十分低迷, 信心也就被手表这么忽悠着。</h3><h3><br></h3><h3>最讨人嫌的是训练后阶段, 不知是什么原因, 稍微用点力训练就会咳嗽, 虽然还不致于影响跑步。</h3><h3><br></h3><h3>当然最最困难的则是赛前减肥, 尤其是在Taper减量期, 时时刻刻都盼着饭点赶快到😂。</h3><h3><br></h3><h3>这次的训练和准备总的来说比以前是有进步的, 也可能是这个周期的目标没有定的太高, 耐力训练基本上都完成了, 速度训练也比从前干乎了一些, 我知道灌水是一种美德, 但这次少灌点, 不能太装😜。</h3><h3><br></h3><h3>芝马赛前一周参加了奥村半马比赛, 1小时35分的兔子, 还好这次没有掉链子, 自我感觉状态要好起来了😁。</h3><h3><br></h3> <h3>漫长的训练之后终于迎来了比赛的周末, 周五接近中午从家里出发, 700多公里的路程一切都还顺利, 当天晚上住在芝加哥Midway Airport附近, 主要是车可以停在那里, 免去了村里人开车进城的挑战。 </h3><h3><br></h3><h3>周六一早再次饱餐一顿, 宾馆早饭的bagel个头实在有点小, 我一下子就造了四个😊。吃饱了进城, 先把行李存在城里的宾馆里, 然后坐班车去Expo取号码牌。</h3><h3><br></h3> <h3>这次的号码还挺吉利的👍</h3> <h3>没有在Expo里多逗留, 今年Nike的服装以黑色调为主, 只买了帽子和T shirt,随后便来到河边溜达...</h3> <h3>床破楼</h3> <h3>游览芝加哥建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3> <h3>这次城内宾馆的位置正好在赛道上, 刚过半程, 所以很早就谋划好了LD提供私补的路线。 一共是两个点, 第一个是2迈多一点; 第二个是在接近14迈。两点之间距离不超过1公里, 中间就是宾馆。跟LD走了一遍, 当时多亏顺嘴说了一句, 14迈碰面之后应该来还得及到17迈处继续看热闹。</h3><h3><br></h3> <h3>比赛前夜整理着装, 有旧的, 我的多跑"大满贯"蓝背心; 有新的, 当天刚买的芝马小黑花帽; 有时髦的, 也起哄搞了一双神鞋🙈; 当然也有土的, 用袜子改造成的套袖😜。</h3> <h3>同时也准备好了两个私补, 两瓶水, 每瓶外面用胶布缠上了两个胶。计划是随身带一个胶, 再加上这四个胶也基本上够了, 官方只有一个发胶点, 不是很给力。</h3><h3><br></h3> <h3>好了, 一切准备停当了, 赛前最为关注的天气方面, 除了风会大一些, 温度会偏低, 对于我来说却是比较完美的。</h3><h3><br></h3><h3>该谈一下比赛的目标了, 最高目标是跑进2小时55分, 达标柏林马; 中间目标是跑进3小时; 最低目标是BQ, 能够参加2021年的波马。我作了两个配速带, 255和300各一个。</h3><h3><br></h3><h3>赛前两周Regan在群里发了一篇关于跑马策略的文章, 感觉非常对路子, 10/10/10, 大致是第一个10迈要控制住速度, 比目标马速要低一点; 第二个10迈, 按目标马速跑; 最后一个10k, 才是真正的考验, 有能力就可以往前冲。</h3><h3><br></h3><h3>我在2017的柏林马时曾跑出过负分裂, 后半程比前半程快了不到两分钟, 从中尝到过甜头。不过后来就再也没有跑出来过, 芝马的赛道非常平, 比较容易掌握速度和节奏, 所以这次一定要再争取一下。</h3><h3><br></h3><h3>我的计划是前10公里按公里配速4分15秒跑, 中间10迈按410跑, 最后10迈就看情况了。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跑进255, 如果最后10迈坚持不住, 只能说明自已的能力不够。</h3><h3><br></h3> <h3>睡前看了乔哥破二的视频, 也算给自已打了点鸡血。这次比赛我的心态比较好, 所以睡得也比较好, 很早便睡下, 比赛当天早上3:30起床, 因为有一小时的时差, 所以跟平时的时间差不多。</h3><h3><br></h3><h3>比赛日一早的常规动作都比较顺利地完成, 到宾馆外感受了一下天气, 冷是有点冷, 但风好像并不是特别大。</h3><h3><br></h3> <h3>宾馆门口的水站已经开始准备了</h3> <h3><br></h3><h3>大家整装待发。 鸡血已经满格了, 我信誓旦旦的说, 如果今天不破三, 我这辈子可能再也不会破了!岁数大了, 机会也越来越少了。</h3><h3><br></h3> <h3><br></h3><h3>前往起点</h3> <h3>安检和存包的队都很长, 好在稍微早到了一点。</h3><h3><br></h3><h3>进入Corral, 看见很多人在后面沿着小圈慢跑热身, 每个人的习惯不同, 我一般也就伸伸胳膊、扔扔腿、 活动活动膝盖就算了事了。</h3><h3><br></h3><h3>感觉温度虽然有点低, 但还可以忍受, 所以在起跑前就已经扔掉了袜子套袖。多余物件只有胶手套, 一个能量胶和一点水。我习惯于拿着水起跑, 所以一般比赛中基本不进前几个水站, 另外胶手套比一元店手套更容易抓住东西。</h3><h3><br></h3><h3>左、右手分别是255、300的配速带</h3><h3><br></h3> <h3>7:30, 专业选手准时出发。1分多钟之后, 我也迈过了起跑线。</h3><h3><br></h3> <h3>出发不久就进入芝加哥的楼群, 手表GPS开始发飙,周围的人都挺快的, 我刻意没有跟随, 自已跑自己的, 尽量保持自已的节奏, 不过到第一英里标处, 我已经非常接近公里配速4分10秒的马速了。</h3><h3><br></h3><h3> 在2.5迈左右的LaSalle街, 顺利地跟LD第一次接头🙂, 拿到了一瓶水和两个胶。</h3><h3><br></h3><h3>前十公里一直在控制着速度, 但由于手表的数据实在无法相信, 也只能凭着感觉了。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超我的人比我超的人要多很多。刚过7公里, 我的手表已显示跑过8公里了🙈</h3><h3><br></h3> <h3>下面的是全部来自芝马的官方数据</h3><h3><br></h3><h3>0-5k 20:40 配速4:08</h3><h3>5-10k 20:41 配速4:08</h3> <h3>10公里过后, 状态非常好, 呼吸很平稳, 虽然速度比计划要快, 但完全可以应付, 感觉破3或者是PB应该有些把握了。</h3> <h3>10-15k 20:24 配速4:05</h3><h3>15-20k 20:20 配速4:04</h3><h3>前半程时间 1:26:29, 平均配速4:07</h3> <h3>按计划在7和12迈吃了两个胶, 路边加油的人也越来越多, 又转回城里了。</h3><h3><br></h3><h3>半程的时间已经比一年多之前的半马PB快了一分多钟, 身体感觉还好。半程的时间乘以2, 好像比255的最高目标要快一些, 信心再次往上涌了😊。</h3><h3><br></h3><h3>居住的宾馆就在半程过后的不远处, 心里盘算着再有几分钟就可以再次见到LD了。</h3><h3><br></h3><h3>还剩下一半了, 感觉还是杠杠滴,加点速吧!</h3> <h3>20-25k 20:04 配速4:01</h3><h3>25-30k 19:41 配速3:56</h3><h3><br></h3><h3>过了14迈的标志, 开始在路的左侧搜寻LD, 红色衣服应该很醒目啊, 人哪去了? 三个位置都没有人, 坏了, 难道迷路了?</h3><h3><br></h3><h3>好在我身上还有一个胶, 头脑还比较清醒, 18迈是唯一的发胶点, 到时候抓个两、三个应该没问题。</h3><h3><br></h3><h3>周围的人也少了许多, 每路过水站都拿两个运动饮料, 我平时一般只喝水, 没见到LD, 多少有点心虚啊😯!</h3><h3><br></h3><h3>一路向西顶风3、4公里, 然后180度调头顺风跑, 头脑又开始瞎琢磨起来, 也许、也许、没准也许, LD会在17迈多的那个点...</h3><h3><br></h3><h3>跑过17迈, 右转, WOW, 心有灵犀啊!终于又见到了红衣服, 看到了我, 她也兴奋异常, 又一次顺利交接👍。原来是记错了时间, 以为一个半小时是两个送水点的间隔时间, 而我指的是从出发时间算起。她在第二个点看到了我的背影, 不过无论如何也是追不上的😜</h3><h3><br></h3><h3>手里有粮, 心里就不虚, 可以使劲霍霍了。贼不走空, 在18迈发胶点又顺了一个。</h3><h3><br></h3> <h3>每到英里的标识就会看一下左手的配速带, 英里记时牌上的枪声时间已经小于配速带, 255的目标已经锁定了💪</h3><h3><br></h3> <h3>30-35k 19:55 配速3:59</h3><h3>35-40k 19:58 配速4:00</h3><h3><br></h3><h3>33公里多右转穿过"天下为公"的牌坊, 进入了中国城,"多跑" 两个字在胸前, 也自然赢得了加油声,到了自已人的天下, 心须要卖把力气。</h3><h3><br></h3><h3></h3><h3>此时的GPS手表早已变成了纯粹的计时工具了, 配速和距离已完全不可信, 说实话我完全不知道自已跑多快, 放开了跑, 这可能就是心里没数天地宽吧!</h3><h3><br></h3><h3>30k之后我一直在超人, 印象中只有在36、7公里的地方被男、女两个年轻人超了。35到40之间应该是最很难的时候, 手表上即时配速显示过420, 慢慢熬, 一步一步地挪吧, 心里在数着数。</h3><h3><br></h3><h3>我开始咳嗽了,不到十步就要咳一下, 似乎在提示前面的人, 讨人嫌的来啦, 快躲开😂</h3><h3><br></h3> <h3>40-终点 08:43 配速3:58</h3><h3>后半程时间 1:23:53, 平均配速 3:59</h3><h3><br></h3> <h3>40公里处吃下了最后一个胶, 说好听是为了冲刺准备, 其实就是为了有精神头嘚瑟, 照片在报名的时候就买了, 不能白花银子啊😜</h3><h3><br></h3> <h3>离终点越来越近, 路边的观众也越来越多, 我只顾闷头跑, 手表上显示的距离已经超过了43公里, 啥时候是个头啊😯?</h3><h3><br></h3><h3>终于到了看到了800米的标识, 终点的声音已经可以听见了。右转后是个小缓坡, 居然又超了两个人✌️。最后一个左转弯, 终点线就在眼前。稍微快点就是好, 人少, 嘚嘚嘚嘚, 嘚瑟吧!</h3><h3><br></h3> <h3>芝马, 搞定🏅</h3><h3>啤酒, 开喝🍺</h3> <h3>终于又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负分裂, 后半程比前半程快了2分36秒。</h3><h3><br></h3> <h3>奖牌的字也刻上了✌️</h3> <h3>祝贺大家都取得了好成绩!🎉🎊🍻</h3> <h3><u>去年蒙马和芝马的数据对比</u></h3><h3><br></h3><h3>因为GPS手表信号的问题, 距离上显示我跑了接近44公里, 所以与之相关的其它数据完全是不对的, 但平均步频187下这项还是可以相信的, 比蒙马提高了1下。</h3><h3><br></h3><h3>鉴于我小学数学的功力还是挺深的, 用标准的马拉松距离反推了一下, 得出了我的平均步辐是1.32米, 比蒙马提高4厘米, 也许这项完全是神鞋的帮助吧。</h3><h3><br></h3><h3>分钟步频和步辐相乘实际上就是速度, 单位是米/分钟。用马拉松的距离除以目标时间就会得到这个目标速度, 所以提高成绩就是要提高步频或步辐或二者同时, 至于怎么提高就已经超出了小学数学的水平, 应该是中学体育老师的事了😂。</h3><h3><br></h3><h3>这次芝马是247, 蒙马是238, 就是说每分钟快了9米。</h3><h3><br></h3> <h3>这次芝马上成功实现了PB和一马4Q(柏林2:55, 纽约3:14, 波士顿3:25, 芝加哥3:35), 尤其是柏林的标准实在是有点高, 机会不能浪费了✌️</h3><h3><br></h3> <h3>2020, 柏林, 我又来了!</h3><h3>2021, 波士顿, 我又又又又来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