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生死西藏

美友1246873

<h3>西藏,藏在心底不敢触动的地方。高不可攀的,不仅仅是海拔,还有那人性的山峰。人们去西藏,迷惘的,悲伤的,失败的,成功的……各种情由,各种治愈,神秘而又神奇,更加深了人们的向往。</h3><h3><br></h3><h3>一个偶然的机会,随无锡交通广播台组织的团队,乘坐上海到拉萨的火车,踏上了向往已久的西藏之旅。</h3> <h3>坐着火车去拉萨</h3><h3>“山有多高啊水有多长,</h3><h3>通往天堂的路太难,</h3><h3>终于盼来啊这条天路,</h3><h3>像巨龙飞在高原上!</h3><h3>穿过草原啊穿过山川,</h3><h3>载着梦想和吉祥……”</h3> <h3>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西宁到格尔木段正式开工,到1984年才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2001年6月开工到2006年7月通车,全长1956公里,这一条曾经“四上三下”足足让现代中国建设者整整修建了半个多世纪的“天路”!</h3> <h3>青藏铁路面临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脆弱的生态。其中的艰难曲折和技术难度,堪称世界绝无仅有!</h3> <h3>这条有上千名铁道兵英魂护佑,创建了无数世界第一的高原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雪山草原,高原冻土,更成为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要路。还记得1962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当我们胜利收复却不得不返回,那种遗憾与愤怒,今后再不会有!随着国家强大,随着川藏铁路的开通,外敌更不敢觊觎了!</h3> <h3>来看看沿途的美景吧!</h3><h3><br></h3><h3>从格尔木过昆仑山到可可西里,一路荒凉,植被稀少,偶有野驴野牦牛出没,甚至看到飞奔的藏羚羊,可惜没有抓拍到。</h3><h3><br></h3><h3>之后,绿色多了起来,野驴飞奔也是寻常了。</h3> <h3>沱沱河,长江的源头,从格拉丹东雪山飞奔到此,已经是条不小的河了,连接青藏铁路的沱沱河大桥就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了!</h3> <h3>车厢里突然出现一阵骚动,原来是车厢外一片让人惊艳的蓝色!</h3><h3><br></h3><h3>措那湖,怒江的源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泊宛如一面宝镜,静静地陈列在天地之间。</h3> <h3>隔着火车玻璃,也无法减少你的美!</h3><h3>那晶莹剔透的蓝,给昏昏的乘客一剂强心剂!</h3><h3><br></h3><h3>而此刻,我已经吐得不辨东西,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无心追美了。</h3><h3><br></h3> <h3>2天2夜,终于抵达拉萨,所有人如释重负。</h3><h3><br></h3><h3>西藏,我们来了!</h3> <h3>318国道沿拉萨河谷一路向西,前往林芝,第一个停下的地方就是米拉山的思金拉措。</h3><h3><br></h3><h3>思金拉措,藏语意为“龙王灵湖”,因形如聚宝盆,也称“财神湖”,吐蕃赤松赞普借金子的传说更让思金拉措神名远扬。</h3><h3><br></h3><h3>湖边的玛尼堆和哈达,都是信徒的期盼和祝福。</h3> <h3>离思金拉措湖不远的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这里空气稀薄,寒风凛冽,我们脚步沉重,呼吸困难。每个人都有高原反应,嘴唇发紫,手伸出来,十指呈现茄紫色。</h3><h3><br></h3><h3>这样的照片也有了特别的纪念。</h3> <h3>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地区的地理分界线,翻过这座山就是林芝地区;</h3><h3>米拉山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两条河同发源于米拉山却流向相反,最后又汇入同一条河流—雅如藏布江;</h3><h3>米拉山是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林芝地区属亚热带山间小气候,拉萨地区为干旱型温带气候;</h3><h3><br></h3><h3>最重要的,米拉山是佛教圣城与香巴拉世界的唯一通道,所以米拉山是人与神的分界线,米拉山的意思就是神人山。</h3> <h3>米拉山口一路向下,山头渐渐由光秃到有绿色到森林过度,最后,满目苍翠,植被茂密。</h3><h3><br></h3><h3>卡定沟,天佛瀑布。<br></h3><h3>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似乎都有佛缘,甚至在瀑布的石壁上都有佛祖轻浅的笑脸。</h3><h3><br></h3><h3>置身其间,细细感觉:林密沟深水清,风轻雨柔云忽……</h3> <h3>九曲回廊,</h3><h3>茂林修竹,</h3><h3>蚱蜢小舟,</h3><h3>微雨丝丝,</h3><h3>——恍惚间,我似乎回到了我的江南?<br></h3> <h3>南伊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原始森林,这里有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全族2700多人。</h3><h3><br></h3><h3>这里,海拔只有2500米,而林芝,还有海拔900米的所在。</h3> <h3>“湖上春来似画图,</h3><h3>乱峰围绕水平铺。</h3><h3>松排山面千重翠,</h3><h3>月点波心一颗珠。”</h3><h3><br></h3><h3>白居易写西湖的春天,用在这里也可好?</h3> <h3>南伊沟的原始森林,生态极好,这种松萝,也叫龙须草,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是检验一个地方生态好坏的标志。</h3><h3><br></h3><h3>几乎每棵树上都挂着松萝。松萝吸收寄生树的树汁,那些病弱的树就会死亡,成为森林里面新的营养。</h3> <h3>被松萝吸干,被连根拔起,倒下也成了风景。</h3> <h3>重峦叠嶂,</h3><h3>千峰夺翠,</h3><h3>飞流跌宕,</h3><h3>雾来飞仙!</h3><h3><br></h3> <h3>迷雾的山的背后,就是那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中国人心里百年的痛。</h3> <h3>一棵树上寄生了许多种植物,山气氤氲,似乎走进绿野仙踪。</h3> <h3>出南伊沟,过尼洋河,去雅如藏布大峡谷。</h3><h3><br></h3><h3>尼洋河是林芝的母亲河,清冽的雪水流入尼洋河,飞花碎玉的激流被田园牧歌的祥和安抚,淌成了翡翠般的碧色,粼粼河水泛映着沿岸四时的旖旎风光,即使在暮色中,也流光溢彩。</h3> <h3>林芝是造物主偏爱的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环境赋予了林芝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立体气候带,而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中线,加拉白垒,南迦巴瓦两峰对仗分布,在这极高山与低洼河谷间,近7000米的海拔落差,垂直发育了地球上最为完整的植被带谱。<br></h3><h3><br></h3><h3>当雅如藏布江从喜马拉雅一路奔腾到林芝,水流混浊平缓,与清澈激越的尼洋河交汇,形成了清浊分明的倒流奇观!</h3><h3><br></h3><h3>特别要说一下林芝的苹果,进口的新疆的吃过不少苹果,林芝的苹果最好:甜,脆,香,水分足,纤维少。</h3> <h3>沿雅如藏布江一路爬坡,无数高大粗壮的桃树挂满了小小的毛桃,想像着桃花盛开的林芝那美艳的模样,转身却见到了浓浓云层中的南迦巴瓦峰!</h3><h3><br></h3><h3>藏族人眼中的南迦巴瓦最接近天,靠近神灵,能见到南迦巴瓦真容的必是与圣境有冥冥之中的默契与幸运,令人艳羡。</h3><h3><br></h3><h3>无数怀着朝圣般虔诚的游人多次前来,也难得揭开神秘的面纱,纵然数日等待,也难得惊鸿一瞥。冷傲的南迦巴瓦时常藏在浓得化不开的云雾后,近在咫尺却无法守得云开见真容。</h3> <h3>喜马拉雅,世界最高的山,</h3><h3>雅如藏布,世界最高的江,</h3><h3>雅江峡谷,世界最大最深的峡谷。</h3><h3><br></h3><h3>高山出大江,山高水且长!</h3> <h3>天公不美,意兴阑珊之际,一道彩虹挂在雅江两岸,似乎为我们送行……</h3> <h3>进入山南地区,没有了雨林,山上几乎没有植被,一路爬坡,没多久海拔就上了4500米。</h3><h3><br></h3><h3>猝不及防的,一抹蓝色闯入视野,惊得我们忘记了身体困乏和高原不适!</h3><h3><br></h3> <h3>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藏人有歌“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湖”。</h3><h3><br></h3><h3>站在山峦,雪峰,云朵之间,望向眼前的一片湛蓝,我忘记了呼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掠过耳边的风……</h3> <h3>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墨蓝,深蓝,浅蓝,明兰,孔雀蓝……不同区域不同的蓝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喜马拉雅群峰的山顶闪着白光,一切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如此圣洁安详!</h3><h3><br></h3><h3>轻风暖阳,波光滟潋,醉心的蓝色如梦如幻。此刻,任何烦恼都消逝殆尽,尘世俗物离我们远去,我们犹如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鱼儿,在这人间仙境里陶醉……</h3> <h3>从羊湖出发,跨越海拔4330的斯米拉山口,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的前沿海拔5560米。</h3><h3><br></h3><h3>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红河谷》,讲述二十世纪初西藏军民抗击英国入侵的悲壮故事,卡若拉冰川是当时的战场之一。</h3><h3><br></h3><h3>之后,就有了恶劣的“麦克马洪线”。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觊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h3> <h3>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年都会上移很大的一段,若干年后,卡若拉冰川是否还在?</h3><h3><br></h3><h3>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越通透,天空的蓝色越深远,这样丝绒般的深蓝,极不真实……</h3> <h3>过卡若拉,立马进入后藏日喀则地区。</h3><h3><br></h3><h3>日喀则是西藏的粮仓,是世界最大的青稞生产地,青稞面积达5.7万公顷。地处藏南谷地上段的雅如藏布江与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水源充沛,气候宜人。</h3><h3><br></h3><h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一望无际的的丰收景象,你可相信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h3> <h3>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寺”,为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四世班禅大师加以扩建,十世班禅又为五到九世班禅散落的灵骨合建了灵塔殿。历代班禅的合力扩建,扎什伦布寺成为金碧辉煌,雕刻精美,壁画生辉的宏伟建筑,成为后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h3><h3><br></h3><h3>如果说日喀则是后藏地区的拉萨,那扎什伦布寺就是后藏的布达拉宫。</h3> <h3>在藏传佛教的寺庙,每到晒佛节,就会在晒佛台上铺展大的佛陀像,分别展示过去佛,现世佛,未来佛的唐卡,供信众礼拜。</h3><h3><br></h3><h3>晒佛节,是藏传佛教的重大节日,也叫“雪顿节”,这一天跳法舞,唱法歌,藏民们盛装出行,礼佛祈福。</h3><h3><br></h3><h3>扎什伦布寺的晒佛台高32米,长42.5你,已有500多年历史。</h3><h3><br></h3> <h3>从日喀则沿318国道一路回拉萨,距离拉萨20公里处的拉日宁布山,上山山路蜿蜒曲折,车子在半山腰处停下,</h3><h3><br></h3><h3>这里,是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拉萨的千年修行道场——扎耶巴寺。</h3> <h3>扎耶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其爱妃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庙之一,几经扩建形成了紧紧嵌于崖缝石壁间的寺庙。</h3><h3><br></h3><h3>以洞立寺,洞寺合一。</h3> <h3>车停处到寺庙的垂直距离300米左右,而在这海拔4000米的所在,没有现成的台阶,有的地方要手脚并用,前拉后推才能向前,体力的消耗极大,走走停停,回望山谷——</h3><h3><br></h3><h3>黛山白顶,</h3><h3>宽谷黄绿,</h3><h3>白塔隐隐,</h3><h3>绿草茵茵,</h3><h3>溪水潺潺,</h3><h3>一股灵气直灌脑门,所有的不适立刻烟消云散!</h3> <h3>宽谷左边的山顶,就是天葬台。</h3><h3><br></h3><h3>第一次如此接近天葬台,没有恐惧,一切看上去是如此安宁。</h3><h3><br></h3><h3>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向死而生。死亡是脱离现世的苦难,通往天堂的必经,下世轮回的开始。是喜乐,非悲伤。</h3> <h3>扎耶巴寺有108个修行洞穴。或许一转身,就会遇到墙角一个小小的天然洞穴,有的只能够放一尊佛像,有的甚至只能放下莲花一朵,油灯一盏,用铁丝锁着,神秘而尊贵。洞内四壁没有任何修饰,朝佛人用手或将额头轻轻触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然发黑发亮,光滑圆润!</h3><h3><br></h3><h3>走出洞窟,看眼前右手现世,左手来世,还有什么不能放下?</h3> <h3>有说拉日山是拉萨的灵脉,扎耶巴寺是灵脉的灵穴。曾经有80位高僧在此隐修,有33位成了高僧大德。</h3><h3><br></h3><h3>当我们离开扎耶巴寺,下到山底,阴沉的天居然撩开重幔,现出及其灿烂的笑脸——</h3><h3><br></h3><h3>佛光灵现,华盖雪域。</h3><h3>如火似金,溢彩流光。</h3><h3><br></h3> <h3>拉萨,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徒朝圣的终点,在藏传佛教徒的心里,这里是拉萨的中心,西藏的中心,世界佛教的中心,佛教世界里的须弥山!</h3><h3><br></h3><h3>佛祖在世时亲自加持过的三尊佛像,如今留在世间的两尊,这两尊留在拉萨已近1400年。</h3><h3><br></h3><h3>大昭寺供有佛祖亲自加持的12岁等身像,能见佛像如亲见佛祖,是无上的福分。</h3> <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信徒们虔诚的礼佛方式之一。远行者长途跋涉,历经数月甚至数年,风霜雨雪无法阻挡朝圣的步伐。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砂石冰雪之上,执着地向目的地进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尊敬,身、语、意三种方式缺一不可,磕长头时五体投地,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叩一次长头,身语意的统一,更坚定了对佛陀的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 <h3>在人间学说的第一句话是六字真言?会做的第一件事是拨动佛珠?</h3><h3><br></h3><h3>当我看到背着孩子的母亲一次次将孩子右手里的念珠放到孩子的左手(藏人认为左手净手,念珠必须放在左手),我想藏人的信仰已经流淌在血液里,礼佛,是信仰,也是生活。</h3> <h3>这位藏族奶奶,如此盛装打扮:满头的白发被编成多少个小辫(我想可能有些数量要求),长辫及臀,将发稍安顺序依次再编,将所有发辫在下摆处编成固定的横辫,横辫的中间挂上装饰流苏,一串佛珠恰到好处为发辫最后定装!</h3><h3><br></h3><h3>如此隆重,一丝不苟,是为觐见佛祖?</h3><h3><br></h3><h3>一个背影,却让我久久无法忘怀!</h3> <h3>布达拉宫,青藏高原上最为庞大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寺院、城堡与一体的宗教建筑,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进入布达拉宫如同走进一座迷宫,整体布局展示了佛法的神威,引导人们超脱尘世,进入佛国境界。整体的宏大与细节的繁复,让人目眩神迷,惊奇惊叹。历代达赖活佛的灵塔,更为这座宫殿增加了神秘超凡的气氛,成为了藏人心中的神殿。</h3><h3><br></h3><h3>这座用黄金堆起来的宫殿,外观却素朴简雅。红、白、黄三色的墙体,与五色经幡相交辉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药王山望去,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h3><h3><br></h3><h3><br></h3> <h3>绕到后山,布达拉宫掩映在一片优美林卡中,湖泊,森林,跳着锅庄的人们,一片安静祥和。</h3> <h3>“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h3><h3><br></h3><h3>玛吉阿米酒馆,这个据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与情人私会的地方,这座被涂上黄色的建筑,一定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西藏,只有寺庙,活佛的驻锡地或高僧大德的寓所才有资格“披上黄色的外衣”。</h3> <h3>“玛吉阿米”,藏语意为“未生娘”,指的是度母菩萨,吉祥天母,而并非一个藏族姑娘的名字。这里有个美丽的故事——</h3><h3><br></h3><h3>几百年前的某个星月之下,八廓街东南的一个藏式酒馆,来了一个神秘人物,与月亮般纯洁的少女不期而遇,她美丽的容颜和深情烙印在神秘人的心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希望与月亮姑娘重逢,可是,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h3><h3><br></h3><h3>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在那东山顶上》,玛吉阿米的笑脸,也常常萦绕在了我们的心头。</h3> <h3>从酒馆的窗向外望去,八廓街的风景尽收眼底。</h3><h3><br></h3><h3><br></h3> <h3>捧一杯酒,安坐一隅,看窗外朝圣的人群,遗世而独立,你也有所等待吗?</h3><h3><br></h3><h3>读你的诗千遍万遍,</h3><h3>却读不懂自己的心。</h3><h3>转山转水转佛塔却转不出自己,</h3><h3>修身修心修来世却修不出正果。</h3><h3>去远方</h3><h3>只为寻找自己</h3><h3>那颗失落的纯净的心。</h3><h3><br></h3> <h3>如果每个人都有对高原有无比美好的想象,如果每个人都在寻找涤荡心潮的震撼,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幅描绘人间至纯的画作,那么,西藏或许是唯一的标准答案。</h3><h3><br></h3><h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对这个世界索求,索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贪生怕死,鼠目寸光,“只要眼前财富名利,哪怕身后洪水滔天”。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财富的奴隶。</h3><h3><br></h3><h3>生活节奏如此紧张,我们没有时间检视内心,更没有时间想到死亡,想到无常。我们一辈子忙得身不由己,“责任”满身,为家人,为企业,为员工,待寿终正寝,皮囊归尘,灵魂去了哪里?</h3><h3><br></h3><h3>人生本不过是一场在人间的修行,若要更加深切而纯粹地体验充满宗教感和仪式感的“修行”,不妨亲自上路,去西藏,看星光闪耀,看云过山巅,看生死无常,体会生命中不一样的感动。你会发现,随着量子科学的发展,我们一直以为的“迷信”,或许是一种更高级的科学。</h3><h3><br></h3><h3>宗教,一定是人心最后皈依的地方。</h3><h3>西藏,这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