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非大草原里生活着数百万的角马,斑马,羚羊等食草动物。</h3><h3>从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之间,食草动物们悠闲地生活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保护区内。这里有着丰美的水草,这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h3><h3>它们逐水草而生活,在雨季,随着雨水由北向南移动,它们追逐着水草而不停迁徙。</h3><h3>从5月中后期开始,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迎来了旱季。在这期间,公园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动物们的需求,迫使它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而雨水亦逐渐北移,为了生存只能不停地追赶青草和水源。</h3><h3>到了每年的7,8月,持续的干旱严重地威胁到了动物们的生存,大量的食草动物纷纷越过边界(地图虚线以北为肯尼亚国土)到达肯尼亚,并穿越马拉河,进入这时期雨水充沛,水草丰盈的马塞马拉大草原。这样的好景会一直持续到9月。</h3><h3>从10月份开始,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重新迎来了雨季,在雨水的滋润下,青草开始返青生长,同时,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大草原(约1500平方公里)并不足以长时维持这几百万数量庞大的食草动物们。所以,食草动物们又开始从东线向南迁徙,重新回到塞伦盖蒂大草原,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基本结束要在12月。</h3><h3>10月,动物们重返故地,开始繁衍后代,休养生息,逐渐补充在迁徙路途中失去的同类数量,为明年,年复一年的大迁徙做准备。</h3><h3>请看附图的迁徙的路线图,深色部分就是东非大草原,包括北部的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和南部的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食草动物们就是按这路线顺时针走向行动,周而复始地大迁徙,生生不息!</h3><h3>参加大迁徙的食草动物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前的是50多万匹斑马,紧跟其后的是150多万头角马,殿后的20万只瞪羚。因为斑马喜食高层草,中层的草正好是角马的食物,而底层的短草便是个头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h3><h3>草原上的非洲狮,猎豹,花豹,鬣狗,野犬等凶猛食肉动物在大草原上埋伏等候,围追堵截,猎杀这些一路迁徙而过的食草动物,还有那必需渡过的水流湍急,两岸陡峭,危机重重,充满杀机的马拉河,那里有众多的凶殘成性的尼罗巨鳄,和身躯宠大性情暴燥的河马。</h3><h3>食肉动物们都在等待着享受着一年中一度的美味盛宴。</h3><h3>在这长达近3000公里的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的过程中,蕴藏着杀机四伏,危险重重,大约有30%食草动物在迁徙路途中丧生。</h3><h3>这就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h3><h3>而其间,惊心动魄,悲壮惨烈,为生存而博斗的“天国之渡”,将在马拉河里,一年一度地,鲜血淋漓地不断演译,令人视觉倍受冲击,心灵备受震撼!</h3><h3>这时人们不远万里,路途颠簸地来到马赛马拉,梦寐以求的,就是能親睹这难得一见的,人生必需看的世界50个自然奇观之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这其中最精彩震撼的“天国之渡”!</h3> <h3>在纳库鲁湖返回奈瓦沙湖乡村俱乐部后,行程的第六天一早,离开奈瓦沙湖,前往非洲大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h3><h3>历经260公里,5个多小时,颠簸的道路,中午到达保护区边缘的酒店营地稍事休整,下午就进入保护区游猎。</h3><h3>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世界最大的羚羊一非洲大角斑羚,这种大羚羊的肩高一般在172一178厘米,大的可达182厘米,身体的长度在2.80一3.30之间,体重一般在600公斤,最大的几乎要达到1吨左右,比非洲水牛还要高大。</h3><h3>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里面生活着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堪称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的“园中之冠”。</h3><h3>BBC拍摄的的著名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的许多镜头均取景于此地。</h3><h3>马赛马拉还是一个巨大的保护完好的风景区,低矮的丘陵绵延起伏,宽广的平原一望无际,广袤无垠,巨大的金合欢树散落其间,马拉河的众多支流纵横穿越,景色美轮美奂,令人神往。</h3> <h3>又见“非洲五霸之一”的非洲象。</h3><h3>这里环顾左右,大象不时出现。</h3> <h3>草原上聚集了一大群经大迁徒,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到达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的斑马和角马以羚羊,它们如大旱遇甘露般在尽情享用青草。</h3><h3>这里斑马和角马成群结队,散布在草原各处。</h3> <h3>马赛马拉大草原里聚集众多食草动物,除了大迁徙来到这里的“外来客”斑马,角马,瞪羚,还有其他“原住民”牛羚,大羚羊,狷羚…等食草动物们,它们在一起和睦相处,共享一方青草。</h3><h3>斑马是大迁徙的另一支主力军,体长2一2.4米,肩高1.2一1.4米,体重约350公斤,全身密布较宽的黑色条纹,具有保护色的作用,而每匹斑马的条纹都不尽相同,如人的指纹一样,每个人的都不同。</h3><h3>斑马属于群居动物,组成群体栖息,一同觅食。它的视觉很好,眼睛和其他马一样,同时可以看到远处和近处的东西,听觉也很敏锐,进食时也在警惕地竖起耳朵,防止突然的袭击,在觅食时由群体成员轮流担任警戒任务,一有危险便发出长嘶警告信号,群体迅速逃跑。它的奔跑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时可达60一80公里,为狮,花豹等猛兽所不及,从而逃脱追杀得以生存。</h3> <h3>转到另一处山丘,草原上一大群瞪羚在悠闲的吃草,一只长着美丽长角的公羚羊在张望着四周,在担任警戒和保卫着它的家族的重任。</h3><h3>在远处山丘前的矮树丛,一群大象也在摘叶充饥,这里一切都那么和谐安宁,可能有大象在旁,不会有食肉猛兽出没,羚羊们倍感安全。</h3><h3>瞪羚是大迁徙大军中殿后的大军。是大草原上的美丽精灵。在长途迁徙的艰苦路上,时刻面对狮子,豹,鬣狗,野犬等凶猛食肉动物的围追堵截,它们身材矫小,四肢修长,体态健美,矫健小巧身材是天生跑步的能手,遇到了食肉动物追捕时,可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奔跑1小时之久,为了活命,弱小的瞪羚只有奔跑来躲避猎杀。而且小瞪羚一出生,5分钟就能跟着母亲奔跑,这是上天安排它的生存之道。</h3><h3>而且它们胆小,就是低头吃草时,也会瞪着大眼向周围观察,一有危险,就撒腿飞奔而去,最大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瞪羚虽然是个奔跑健将,但比不上它的天敌猎豹的奔跑速度,两个善跑健将为了各自的生存,常常展开追逐战,但往往猎豹在瞪羚几次突然敏捷转身向后,而其自身奔跑速度快,身长大,不能马上急刹车转身向后,而让瞪羚逃之夭夭。</h3><h3>它们的眼晴特别大而外凸出,看起来就像瞪着眼一样,故名瞪羚。其目光敏锐,视野宽阔。这也是为了生存而进化的物竞天择。</h3> <h3>一大群美丽娇健的瞪羚也迁徙到马赛马拉大草原。</h3><h3>它们虽然娇小,但上天也赋于它以健美的身型,发达的肌肉,善于奔跑的细细长脚,这天生的健跑专家,得以逃过食肉动物的锐齿利爪,并靠数量众多,令到捕猎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h3><h3>这真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啊。</h3> <h3>游猎在广袤无垠的稀树大草原上,无数的动物散布在草原各处觅食。</h3><h3>一棵孤独的金合欢树顶上,在上面共筑爰巢的2只兀鹫,正登高远望着那杀机四伏的草原,看是否有发生食肉动物的猎杀,为此好找点殘羹剩饭,以养活自己和后代。</h3> <h3>转到一处低洼地里的矮树草丛中,一只猎豹正享用着刚捕猎到的小角马,在大快朵颐!</h3><h3>好血腥的埸面,可怜的小角马!</h3><h3>但在里一切都正常不过,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吃它们的肉,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的自然法则!只能顺应大自然的安排!而且这样大自然才能得以平衡,不然食草动物就会泛滥成灾,草原上的草会被啃得精光,土地将会荒漠化,环境变得更恶劣,人类生存环境更差,。</h3> <h3>猎豹是“非洲五霸”之一,栖息在非洲的温带,热带草原,沙漠,和稀树大草原。</h3><h3>猎豹身长1一1.5米,尾长0.6一0.8米,肩高0.7一0.9米,体重50一80公斤,背,体部的颜色是淡黄色,身上有黑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这个特征可以用来区别猎豹和花豹,这条黑纹有利于吸收阳光,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h3><h3>猎豹的体形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因为具有这种流线型的体型,所以跑起步来显得十分轻盈快捷。加上猎豹的脊椎骨关节十分柔软,容易弯曲,就像一根大弹簧一样,它跑起来的时候,前肢和后肢都在用力,并只有一只脚点触地面,四脚轮流交替,身体在奔跑时一起一伏,在急转弯时,大尾巴可以起到平衡作用,不至于摔倒。</h3><h3>身体的特殊结构使得猎豹奔跑速度极快,更容易捕获如瞪羚等有蹄类猎物。</h3> <h3>猎豹的生活比较有规律,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是早晨五点钟前后开始外出觅食。</h3><h3>它行走时比较警觉,不时停下来东张西望,观察有没有可捕食的猎物。另一点,也防止其他猛兽捕食它。</h3><h3>它一般是午间休息,午睡时,会每隔6分钟起来,观察一下周围有什么危险。在自然界常常被一些身型较大的食肉动物打败,比如狮子,鬣狗等。或者有可能被它们吃掉。幼豹的成话率很低,三分之二的幼豹在一岁前就会被狮子,鬣狗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饿死。</h3> <h3>猎豹的主要捕食中小型的瞪羚,小角马等,在食物匮乏时,也会袭击斑马,角马,另外鸵鸟也是它经常捕食的对象。</h3><h3>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h3><h3>捕猎时,偷偷接近猎物至10一30米距离时,然后猛扑过去,追捕时速度最高可达120公里/小时,但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时因其生理构造而必需减速,否则它会因身体过热而亡。通常它在1分钟内即可捕捉到猎物,如猎豹捕猎失败,那将会极大消耗体力,一个猎豹连续5次不成功或猎物被抢走,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再没力气去捕猎了。</h3><h3><br></h3> <h3>这时,猎豹饱歺猎物后,用舌舔着满脸和嘴上的血跡作歺后清洗。</h3><h3>第一次看到这血淋淋的嘴脸,觉得很惊怵,但对食肉动物来说这是家常便饭,再正常不过了。</h3><h3>这图是用了团友拍摄的照片,我因所站角度不同,而没有这正面的震撼的特写。</h3><h3>特此致谢!</h3> <h3>黄昏夕照下,有非洲斑鬣狗家庭在草原上嬉戏。</h3><h3>斑鬣狗体型似犬,个体中等偏大的食肉动物,躯体较短,长颈,肩高而臀低,后肢较前肢短弱,颈后背中线长有长鬣毛,有强大的牙齿和咬合力,咬合力为460公斤,而非洲草原之王狮子的咬合力也仅有360公斤。其颌部粗而强,能咬开大骨头。</h3><h3>它们成群生活,以经验丰富的母鬣狗(女王)为首领,群体捕猎时,奔跑速度相当迅速,可达50一60公里,而且能够奔跑很长的距离却没有倦意。除食腐肉外,能捕猎羚羊,角马,斑马等食草动物,饥饿时,还敢抢狮子的食物,一两只狮子基本不是整群鬣狗的对手,只能眼睁睁地被它们哄抢走口中美食。鬣狗和狮子都是草原上顶级猎食动物。</h3> <h3>继续在草原上游猎。</h3><h3>大群迁徙而至的角马正在啃食鲜美的青草。</h3><h3>一会见远处砂尘滚滚,一大群斑马列队奔跑而至,声势浩大,埸面壮观。</h3><h3>角马是大迁徙的主力军,约150万头角马自7月将陆续来到马赛马拉大草原。</h3><h3>角马也叫牛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动物,长得牛头,马面,羊须。头部粗大肩宽,很象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长成一个“四不像”的样子。</h3><h3>角马个头硕大,体重可达270一300公斤,体长约1.8一2米以上,高1.25一1.45米,一般寿命15一20年。</h3><h3>角马喜欢群居,群体是它们在自然界生存的法则。在水草丰美的雨季,通常10一20只左右结成一个家庭团体,在食不裹腹的早季,角马会自觉地组合成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的大团体,团结在一起,每天行走约48公里,长途跋涉,寻找新的草埸。</h3><h3>角马鼻子特别灵敏,不仅能闻到狮子,猎豹等天敌的气味,而且能够嗅出远方雨水的气息,从而找到好的草埸。</h3><h3>同时奔跑速度亦很快,持久力亦很强,遇到食肉猛兽的追捕时,迅速奔跑逃脱,甚至有强大的角马会用头顶的尖角去抵抗狮,豹,将其驱赶走,以保护幼仔。</h3> <h3>夕阳下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无数的迁徙到来的的角马在享用鲜嫩青草。</h3><h3>丰美水草吸引着远方的饥渴的角马在这期间不断湧来。</h3><h3>一会,不计其数的角马浩浩荡荡地,分列几个纵队,从远处像洪流一样汹涌而来,尤其是远处的那一纵队阵容宠大,尤如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陆续汇入草原食草大军。</h3><h3>埸面震撼,人心激动,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万马奔腾埸面!</h3> <h3>离开角马迁徙的震撼埸面,驱车往回走。</h3><h3>途经一片草丛,在美丽的黄昏夕照下,一只猎豹躺在草丛中悠闲的享受傍晚温暖的阳光。</h3> <h3>马赛马拉作为知名的浪漫落日之地,在被夕阳映照的一片金红色的天地里,广袤草原上,苍劲的植物与安静悠然的动物相得益彰,这样如梦幻般的美景,只要见一次,则让人终生难忘。</h3><h3>在黄昏回营地的返途中,一拐弯,暮然回首一瞥,就被眼前如梦幻般的美景攝入心魂,急忙叫司机停车,抓起相机就拍。</h3><h3>在落日余晖和艳丽晚霞的映衬下,远处的草原上,高大的金合欢树下,一群非洲象在悠然自得地享用着晚歺。</h3><h3><br></h3> <h3>在金合欢树下的草地上,大象的旁边,3只瞪羚在安然地吃草。仿佛有强大的“邻居”的屁护下倍感安全。</h3><h3><br></h3> <h3>一会,母象回到小象的身旁,在黄昏美景里,一起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晚歺。</h3><h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天美好的时光就快结束了,美景当前尽管迷醉,但公园规定要在6点前必须离园,只能不舍而去。</h3> <h3>在马赛马拉的第二天早晨,又继续在大草原上游猎。</h3><h3>朝晖洒满了整个大草原,铺成一片金黄。清晨,空气清新,草原上到处散发出青草清香。</h3><h3>一群斑马沐浴在朝阳下,这里一切都显得是那么柔和安祥。</h3> <h3>猎豹也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这明睸温暖的世界。</h3><h3><br></h3> <h3>一群非洲兀鹫也聚集在草地上,都朝着一个方向盯着前方。</h3><h3>可能那里有食肉动物猎杀了猎物,正在进食,秃鹰们想等它饱歺以后离开,能分享一点殘羹剩饭。</h3><h3>非洲兀鹫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们通常会飞到几百米的高空,盘旋搜觅草原上的动物尸体,发现尸体后,通常会聚集数十甚至于数百只,经常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将动物尸体清理干净。</h3><h3>非洲兀鹫体长94厘米,翼展218一220厘米,体重4.15一7.2公斤。是非洲最常见的体型中等的兀鹫。栖息于草原,稀树草原,沼泽地和稀疏林地这些能容易找到腐肉的地方。</h3> <h3>几只秃鹳也加入了兀鹫的觅食行列,一群食腐肉的大鸟。</h3><h3>秃鹳是也一种大型食腐鸟类,最大的高达1.5米,体重超过9公斤,翼展3.2米,主要以各种动物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魚,鼠,和鸟等活的猎物。</h3><h3>非洲秃鹳栖息在河流,湖泊,沼泽,草地等。</h3> <h3>鸵鸟也在享用带有露水的青草。</h3><h3><br></h3> <h3>在一大群角马前方的草丛中,走出一群非洲疣猪,在金色草原上游逛觅食。</h3><h3>非洲疣猪因眼部下方长有疣而得名,在挖土取食时,这些疣可能有助于保护眼睛,头较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长0.91一1..5米,身高0.64一0.85米,体重50一150公斤。背部长有鬃毛,嘴巴吻部长有4枚獠牙,长而锋利。除尖疣使疣猪面目睁狰狞外,4颗巨大的獠牙更加让人望而士畏。</h3><h3>但它却是很多非洲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这些包括斑鬣狗,野狗,猎豹,花豹,狮子等。当危险来临时,如果可能,它们会尽可能退到自己的洞穴里,如离巢穴远,不然就夺路狂奔。不得己在抵抗战斗中,非洲疣猪能用长而锋利的下獠牙进行防御,让自身占多些优势以保安全。</h3><h3>除了掠食动物外,疣猪对非洲大草原上的其他动物能和平相处。在多雨季节,非洲疣猪会靠吃草原上的长草为生,而在旱季,则用獠牙和嘴巴挖掘地底下的植物球茎和块茎吃。</h3><h3>它们成群穴居,善于挖洞,这样既可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阳暴晒,又可在洞里繁衍后代而作为自己的家,而且繁殖力很强,一胎多仔。</h3><h3>它们的生存能力很强,非常适应高温和干旱的环境,可连续数月不饮水。</h3> <h3>早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晨雾飘渺,一群长颈鹿缓缓地走在金色草原上,远处,孤独的金合欢树疏落散布在金色晨光下的大草原,这一望无际,宁静安逸的原野,就像一幅浪漫的油画,令人醉迷。</h3> <h3>在大草原上游猎,一处草丛里,发现了“草原之王”的非洲雄狮,大概它晚上吃饱了,也在懒洋洋地躺在草丛里,享受那温暖的金色晨光(因高海拔的草原温差很大,早晚气温十来度左右,而中午则高达二三十度)。</h3> <h3>而在另一草丛中,有一对狮子爱侶也正享受着早上和暖阳光,并温馨地相拥共寝。</h3> <h3>当时就我们一辆游猎车驶到它们前面。</h3><h3>听到声响,狮王爱侣从甜蜜梦中苏醒过来。</h3> <h3>回过神来,一会,它们含情脉脉,四目相视,风情万种。</h3> <h3>心有灵犀一点通,郎情妾意,欲火焚心。</h3> <h3>一往情深,共赴爱河。</h3> <h3>按捺不住,霸王上马。</h3> <h3>浓情蜜意,缠绵悱恻。</h3> <h3>情到浓时,激情亢奋,一展雄风,一泻顷情,生生不息,千秋万代,称霸草原。</h3><h3><br></h3> <h3>草原狮王和爰侣起初在鼾睡,沉睡不起。我们的司机等得不耐烦,要开车离开,我们仍不甘心,要求其再等5分钟观察。奇跡真的出现,在人声发动机声的嘈杂声中,此时它俩被惊醒后,就浓情蜜意地共渡爱河,十分温馨浪漫的上面一幕就展现在眼前。</h3><h3><br></h3><h3><br></h3> <h3>完成了薪火相传千秋万代伟业,又到暂离时。</h3><h3>可能雌狮觉得当着众人面,几支镜头对着它们,感觉害羞,起来后,引导雄狮钻入灌木丛中,再行其好事。</h3><h3>通常雌狮发情,要同雄狮交配,过程通常要持续4天时间,经多次的交配才能怀孕。有时同雄狮一天要交配多达20一40次之多。为了传宗接代,它们惟有寻找恰当的时期,持续不断地进行交配。对狮子们来说,繁育过程绝对是一个体力活,所以它们一有空闲躺下就睡,以恢复体力,再接再厉。</h3><h3>一个偶然难得的机会,幸运地目睹了狮王与爱侣在晨光下的甜蜜,浪漫,充满浓情蜜意的春霄一刻。</h3><h3><b>这将是生生不息的循环!</b></h3> <h3>在草原上一处沼泽地边,一对冠冕鹤恩爱地在一起觅食。</h3><h3>它们栖息于沼泽地带等湿地,以鱼,昆虫,蛙小型水生动物和各种植物嫩牙为食。</h3><h3>生活在东非肯尼亚的身体高大的灰冠(冕)鹤也称东非冠鹤,体长1.27米,额部向外凸出,有乌黑色绒羽,枕部有由无数条金黄色绒丝向四周放射而形成的绒球状冠羽。眼晴后方的面颊有上红下白的色块,长颈,喉部有红色肉垂。体羽主要为浅蓝灰色,翅膀上的覆羽为白色,飞羽栗色,而尾羽为红色,整个鹤看起十分艳丽多彩。</h3><h3>因这羽状头冠特别美丽高贵,为同类的佼佼者,如帝王的冠冕而得名。它体态高雅,羽色美丽别致,是动物世界中珍贵的观赏禽类。</h3> <h3>一双冠冕鹤在恩爱地在湿地一起温馨觅食。</h3> <h3>“非洲五霸之一”的非洲野水牛也在四处徘徊觅食。</h3> <h3>上午继续在草原上游猎,在一处长满矮树丛下的土坑里,一只花豹正在树丛中休息。</h3> <h3>发现花豹的消息一下子传遍草原,正在附近巡游的狩猎车蜂涌而来,将树丛周围围得水泄不通。</h3><h3>花豹耐不住车辆的嘈杂声,经过一段时间忍耐后,终于从另一边走出土坑,跑到地面,这时才能一睹其真容。</h3><h3>这图是另一辆车上我们的导游拍的照片,比较清晰地展现出花豹漂亮外型。</h3><h3>非洲花豹生活于森林,灌木丛,稀树草原等地方。是大型肉食动物,体形似虎,但明显较小。其身型头小尾长,四肢短健,体毛黄色,满布黑色环斑。花豹体长1一1.5米,体重50一100公斤,躯体均匀,肌肉发达,四肢中长,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视,听,嗅觉均很发达。其强大的颚和尖锐牙齿,功能强大而锋利的爪,足以使其能够杀死和肢解猎物,是一部强大的猎杀机器。</h3><h3>花豹独居,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白天在树上或巢穴休息,夜间活动和捕猎,捕食各种有蹄类食草动物,如羚羊,也善于爬树,可以上树捕食猴,鸟类等。</h3><h3>捕猎吋,有时隐蔽在树上,高居临下发现猎物,等待猎物从树下经过时,从树上扑下猎杀,另一种是偷袭,先潜行接近猎物,然后突然跃出,将其捕获,然后拖上树上,悬掛在高高的树枝上,可以慢慢吃,不至被狮子和鬣狗抢走。它的力量大得惊人,可将比自身重一半的猎物咬住拖上树上去。</h3><h3>花豹和猎豹同是非洲五霸之一!</h3><h3><br></h3> <h3>几只转角牛羚在埋头吃草,它们又名黑脸狷羚。</h3><h3>转角牛羚是群居动物,族群可十多二十头一起成群。转角牛羚在受惊时可以奔跑达时速70公里,及会跳越其他牛羚以逃避危险。它被认为是最快速的羚羊。</h3> <h3>白天,从早到晚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游猎,由于草原太大,距酒店较远,中午只能在野外食用早上从酒店带的歺盒充饥。</h3><h3>这是当时离车,坐在树阴下席地而坐,享用午歺的情景。</h3><h3>这里离马拉河不远,草原远处有一条绿带下即是马拉河,而周围就是野兽出没的大草原。</h3> <h3>中午在一树蔭下草地野歺,听到树顶上有鸟鸣歌唱,抬头一望,发现了这只色彩缤纷,艳丽无比的鸟。</h3> <h3>午后,享用草原野歺后,来到了著名的马拉河岸边。</h3><h3>放眼望去,在陡峭两岸下面,如在峡谷底的河床弯曲蜿蜒,河水流淌不绝,两岸均是矮树林,两边均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里景色优美,也是鳄鱼和河马的家园。</h3><h3>马拉河发源于肯尼亚多雨的山区,由北向南,将马赛马拉大草原一分为二。流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全长395公里,流域面积13504平方公里,其中60%位于肯尼亚境内,40%位于坦桑尼亚境内。</h3><h3>每年的东非大草原食草动物大迁徙时,都要横渡马拉河,陡峭的两岸,暴涨的激流和鳄鱼的狙击,这是最艰难 险阻的一段跋涉险途,这被称为马拉河之渡,更被形象地比喻为“天国之渡”。</h3><h3>食草动物奋力拼死过河,渡过去,前面就是天国伊甸园,遍地赖以生存的丰美的水草,过不去留下的意味着死亡,或被鳄鱼吃掉,或被淹死,或被同伴踩踏而亡。这是生存的抉择,自然的法则。</h3><h3>马拉河下游在坦桑尼亚境内,形成马拉河湿地,最后注入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谈水湖维多利亚湖。</h3> <h3>半潜伏在马拉河边的尼罗巨鳄。</h3><h3>尼罗鳄是非洲最大的鳄鱼,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尼罗鳄会捕食羚羊,角马,斑马,水牛等,甚至可能猎杀狮子,有时会袭击人类。</h3><h3>尼罗鳄体型非常庞大和强壮,尾巴强而有力,有助游泳和捕猎。其体长2一6米,最大的长6米,重一吨,寿命长达70一100岁。</h3><h3>马拉河里生活着许多鳄鱼,有些体型巨大,长约五米,差不多有一吨重,凶猛的庞然大物胃口当然也大,一只角马或斑马被它一口咬住,拖进水里淹死,一众大小鳄鱼齐涌上来,多个血盆大口咬住猎物各一部分,来个“死亡翻滚”旋转身体,用力猛烈翻滚,将猎物绞断分尸,不一会就将猎物吞食精光,一点不剩,非常可怕恐怖,令人震惊。</h3> <h3>静静地一动不动地呆在河里,如同几段枯浮木似的。在静候猎物的到来。</h3> <h3>在马拉河里常见的鳄鱼的邻居就是河马。</h3><h3>河马是非洲生活在热带水草丰盛淡水区域中,最大型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仅次于大象的陆生动物。身躯庞大而笨拙。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h3><h3>河马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食物短缺时,也吃肉。</h3><h3>河马与鳄鱼为食物各不相争,共处一河相安無事。鳄鱼不敢攻击体型庞大的河马,而小河马有妈妈的保护,鳄鱼也不敢轻举妄动,而退避三舍。</h3><h3>因母河马为保护小河马极具领域和攻击性,河马性情暴燥,发起怒时,张开可怕的特别大的口,露出长长的四个獠牙,咬合力惊人!可一口咬断小船。</h3><h3>非洲就经常发生河马伤人事件,据统计非洲野生动物伤人最多的纪录,竞然是河马。</h3><h3>据新闻报道: 前段时间就有台湾游客以为河马很温顺,因而靠近河马拍摄,河马以为会被伤害,惹怒河马而遭到袭击,造成一死一伤的惨痛教训。故观赏河马时,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h3><h3>河马的地域性很强,对闯入的动物会展开攻击和驱赶,所以角马,斑马过河也要小心避开河马群,以免遭受攻击,招致杀身之祸。</h3><h3>故河马有“河中之王”的称号。</h3><h3><br></h3><h3><br></h3> <h3>马拉河里生活栖息着很多庞然大物河马和各种鸟类。</h3><h3>一派生机勃勃。</h3> <h3>这里静悄悄,周围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一些游猎车在河岸不停地巡视。</h3><h3>陡峭的河岸中,一处稍为不那么陡的河岸,动物们过河的“渡口”,不见一点动静,要渡河的动物在何方?</h3><h3>我们在等待,鳄鱼也在等待。</h3> <h3>游猎中,我们有丰富经验的司机和导游看到一群斑马走向河岸,拟有渡河的动向,赶快把车停在一旁,熄火,远远地观察,怕阻吓了它们继续前行,所有在埸的游猎车都在静候它们下河的行动,我们的心都很紧张。</h3><h3>一只头马领头远远的走在斑马队伍的前面,在离河岸不远空旷处停止前进,四处张望,在判断和评估四周及河中的安危情况。</h3> <h3>后面的斑马在列队跟进,开始越聚越多。</h3> <h3>远处草原上的角马见状,亦奔跑过来,加入准备渡河的行列,而且越聚越多。</h3><h3>斑马和角马都停留在河岸上,都在试探对方,到底是过还是不过,在犹豫和顾虑,纠结不前。</h3><h3>但它们都清楚知道过河可能会有丧命的危险,但后面的草己差不多吃光,而且还有狮子,猎豹,花豹,鬣狗等食肉猛兽的猎杀,生存己受到严重的威胁,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而渡过河,对岸就有丰美的青草等着它们,能到达天国伊甸园,就可以生存,继续繁衍生息。</h3><h3>这是生死之搏的考验!</h3> <h3>在犹豫中,聪明狡猾的斑马按兵不动,就想让角马打头阵,以牺牲角马,引开鳄鱼,以便自身安全渡河。</h3><h3>在这生死存亡之间,冲动的傻大个角马,按捺不住响往生存的欲望,带头冲下河岸勇敢地去渡河。</h3><h3>而斑马则站在后面观望,以待时机。</h3><h3><br></h3> <h3>见头马冲下河岸直奔马拉河而去,后面的角马群毫不犹豫,前赴后继,汹涌而去,视死如归,悲壮的“天国之渡”开始了。</h3> <h3>我们经验丰富的黑人兄弟司机,看到河岸下面尘土扬起之时,知道渡河开始了。</h3><h3>一声招呼大家坐稳,即敏捷地将车发动,百米冲刺,将车迅速开到河岸边,抢占较好的观察位置。</h3><h3>此时,眼前立刻展现出梦寐以求一睹的,一幕惊心动魄,极具视觉冲击,震撼心灵的“天国之渡”!</h3><h3>赶紧拿起相机,纪录下这埸终生难忘的,人生必看的世界50个自然奇观之一的埸景。</h3><h3>突然,透过绿树遮掩处看到: 从混浊河水中,冲出一条巨鳄,一口咬住一只正在渡河的角马,这骇人的影像出现在镜头里,不禁大声惊呼:鳄鱼!</h3> <h3>鳄鱼咬住角马,顺流而下,冲向渡河的角马行列。</h3> <h3>鳄鱼冲进渡河的角马行列中,但求生欲望迫使角马们仍马不停蹄地奋勇直前,保持队型,泅渡前进。毫无惊恐溃不成军的混乱状况。真的是置死地而后生!</h3><h3>或者是前者的牺牲,因而得以让后续者保存,因为食草动物毕竟数量上远远多过鳄鱼,尽管它们没有利齿,但占尽数量的之利。</h3><h3>只要有生存就有希望延续种群,这就是殘酷的自然法则!</h3><h3>而鳄鱼冲进角马渡河队列中,一不小心,也可能会被汹涌而至的角马铁蹄踩踏而受伤甚至而亡。</h3><h3>为了生存,双方都在冒极大风险,真是生命之搏。</h3> <h3>鳄鱼叼着角马冲过了渡河的角马队伍。</h3><h3>但角马们仍前赴后继,不惧死亡,勇往直前,陆续成功登岸。</h3> <h3>鳄鱼咬着角马的同伴在前面通过,但角马们仍毫不畏惧,拼死渡河。</h3> <h3>巨鳄口叼角马,顺着浊流扬长而去,将享用一顿忍了一年的饥饿,而等待得到这一度难得的大歺,或者可能吃过了这顿大歺,又要再等来年这个时候了,但这也要冒被角马踩踏受伤或死亡的风险,为了生存亦值得一搏。</h3><h3>而角马为了生存,继续拼死渡过马拉河,上得彼岸获到了赖以生存的青草。</h3><h3>这场生死之争,双方都是为了食物,为了生存而拼死相搏,这就是上天安排的自然法则,虽殘酷,但不可违!</h3> <h3>这幅图是借用同车团友用长焦镜头抓拍的,放大观看,比较清晰突出,再现了当时巨鳄捕获猎物,口露利齿,撕开角马身上鲜血淋漓的伤口的真实场景。</h3><h3>而以上角马渡河图组均是截图于拍攝的视频,但像素不高,只1920x1080不够清晰。</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因当时情况特发,但只有一双手,紧张激动之时,只能用相机视频功能将这难遇的过程纪录下来,唯恐有遗漏,己没有时间顾及用相机抓拍了,因而有点遗憾,幸好有团友的抓拍补充,在此致谢!。</b></h3> <h3>这段视频真实地展现了一次角马,斑马们渡过马拉河的如上述的过程。</h3><h3>从集结,下河,渡河(其过程受到鳄鱼袭击并继续度河),登岸,奔向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这一悲壮惨烈的“天国之渡”之全实录。</h3> <h3>远眺对岸,最后渡河的角马都己攀爬上岸,己登上河岸的角马长长队伍正欢快地奔向长满青草的大草原,获得了新生。</h3> <h3>细看图像,这次渡河的队列里,仅有一匹斑马跟随大队伍的后面,成功渡河到达彼岸,并在不断呼喚着此岸的同伴。</h3><h3>而其他斑马们因太聪明狡猾,先让角马渡河探险,然后随后跟进,以图损人利己,而得以安全。</h3><h3>但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见鳄鱼出现而畏缩不前,错过了渡河的佳时,继而被蜂涌而至,不顾一切往前挤,以图观渡的游猎所截断,由此痛失良机!</h3> <h3>经此生死之搏的“天国之渡”一役,成功登岸的胜利者们浩浩荡荡地,走向那长满丰美水草的浩瀚大草原。</h3> <h3>顷刻演绎的一幕惊心动魄的“天国之渡”,这时嘎然而止。</h3><h3>只见此岸的斑马,角马们己调转马头朝回撒退了。</h3><h3>这难得一见的渡河轰动震撼场面,通过司机们的车载无线报话机传遍了草原,附近的许多游猎车不顾一切蜂涌而至,截断后面要跟上渡河的斑马群和角马群队列,胆小的斑马,角马们只能却步,另寻时机再行渡河。遗憾!</h3> <h3>草原上又恢复了平静,下一回的“天国之渡”又会到什么时候,在何处发生呢?</h3><h3>这连当地经验丰富的司机导游也无从知晓和回答,这只能由角马和斑马们回答了。</h3><h3>看到这奇观只能靠运气,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有人在这蹲守数天而不得,甚至包括专业的动物拍摄专家,如《动物世界》的攝影组等。</h3><h3>但我们第一次到马拉河就如願以偿,实在是太幸运了!</h3><h3>期盼着明天也能幸运降临,再次目睹这一自然界里的壮烈奇观。</h3> <h3>草原上机警的羚羊。</h3><h3>它们在凝神观察,似乎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而驻足不前。</h3> <h3>头领眼里透出警惕的目光,在凝视着前方,鼻孔在嗅着空气,正在探测而不敢妄动。</h3> <h3>果然不远处一婑树丛边的草地上躺着一头雄狮。</h3> <h3>旁边的树丛里还有另一头雄狮。</h3><h3>这可能是被狮群赶出来的两头流浪年轻雄狮,结成了患难兄弟。一起狩猎一起成长。</h3><h3>或者它有一天变得更加强大,足以跟其他狮群里的老狮王一较高下,打败并驱走原来的狮王,并占有这狮群的雌狮,以此自立为王,开始其生命的延续,去繁衍下一代。</h3> <h3>准狮王正显露着王者之风。</h3> <h3>下午的强烈阳光下,炎热的草原上一片沉寂,食肉动物都躲在树蔭下乘凉歇息,停止捕猎。</h3><h3>而食草动物羚羊等则利用这安宁时光在进食,这里一切都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下生息。</h3><h3>一天游猎就快结束了。</h3> <h3>在马赛马拉第三天早上,迎着朝阳又来到了马赛马拉草原继续游猎。</h3><h3>在草原的中部有一个简易机埸,跑道停机坪均是泥地,是专供从内罗毕飞来的小型客机起降的,这是为那些不願受6个多小时长途颠簸的折腾,而选择快捷舒适的,乘小飞机到这里旅行的客人而开僻的。这个机场完全融入于荒野中,没有任何围栏,四处都有野生动物在自由活动,机场完全没有妨碍影响到它们的生活。</h3><h3>而机场边则聚集了不少当地居民和马赛族人来此摆摊,向游客兜售地产的土著手工工艺品。</h3><h3>我们来到这里,下车参观,并在马赛人的地摊上挑选精美工艺品。</h3><h3>图中地摊后边,站着披着鲜艳红色披风,耳朵掛着大耳环,脖子手臂戴着各种饰物的就是当地的马赛人。</h3><h3>马赛人是现今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过着传统的旧有较原始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了当地的旅游业中,穿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h3><h3>马赛人骁勇善战,马赛人生活在草原,丛林中,与野兽为伍,善于捕猎理所当然,但事实上,马赛人不仅不狩猎,不吃野生动物,对自然的崇拜使他们远离了狩猎。以畜牧为生的马赛人几乎全部依靠性畜的肉,血和奶为生。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去吸,就像我们日常喝饮料。</h3><h3>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披红色黑条的布快,这种衣着很像一团火,在野兽遍布的大草原上,能有效驱赶野兽。此外,马赛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棍或长矛用予防身,赶牛。</h3><h3>马赛传统规定,每个男子必须杀死一头狮子才能成年,但由于肯尼亚政府为保护野生动物而禁止马赛人猎狮,他们只有自己的牛群受到狮子攻击被吃时,才选择杀死狮子。</h3><h3>现在马赛人则利用靠近自然保护区的地利条件,加入到旅游服务业的洪流中。</h3><h3>保护区里及附近的酒店服务生和旅游纪念品售卖的,都经常看到马赛人在充当角色。旅游业己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h3> <h3>我们在这马赛人的地摊上,挑选了几幅用蕉树皮手工制作的线条粗旷的非洲野生动物的画。</h3><h3>他应我们的请求,愉快地同我们合影留念。</h3> <h3>离开了机场,在草原上巡游,发现了在树丛中的狮子。</h3> <h3>这两头狮子可能昨晚捕猎成功,吃饱了在树阴下歇息,带有血腥味的脸上吸引来众多的蒼蝇嗡嗡作响,而布滿了黑点(蒼蝇),连我的车里都飞来不少蒼蝇,着实令人有点讨厌而不断驱赶。</h3> <h3>吃饱了打着欠哈,十分惬意。</h3> <h3>从树丛另一端走来一只雌狮,左后腿一跛一跛的艰难走着,它的左大腿上部,靠胯部暗红色的地方有明显的伤口。</h3><h3>可能是昨晚捕猎时,不慎被有角的猎物所伤。</h3><h3>如果狮子受伤不能痊愈,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不能捕食而只能饿死。</h3><h3>所以狮子捕猎都很小心,避开如水牛,角马的头部,一般都咬臀部和颈部喉咙,以免被角所伤。</h3> <h3>它们互相用头摩擦对方身体,以示友好和欢迎。一个狮群里的雌狮子们都是互相友爱,共同捕食和繁衍生息在一起,维持狮群的繁荣代代相传。</h3> <h3>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狮子们,因大迁徙季的到来,食草动物遍布草原,食物充足,晚上捕猎食饱了,都懒洋洋地在矮树丛中树阴下休息和躲避阳光。</h3><h3>而对蜂涌而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游猎车都司空见惯,毫不在意,任你如何围观,我自岿然不动,甚至走到车旁遮阳处纳凉。似乎它们觉得在这里,它们才是主人,而我们仅是关在“车笼”里的匆匆过路客,互不相干,各取所需而己。</h3><h3>衷心希望今后人类能继续和自然动物能和谐相处。</h3> <h3>兜兜转转再次来到心中惦记着的马拉河边。</h3><h3>见到一群斑马集结在岸上一个渡口边,犹豫不前欲前又退。</h3><h3>而对岸有一匹可能先前过河的斑马在不断嘶叫,仿佛在招呼它的族人们,“这里有芳草,赶快过来”。</h3> <h3>我们的车挤上去,游猎的车都远远分列两边,让出一条大道让斑马们通过去渡河,我们都手拿“长枪”在等着抢拍。</h3><h3>将照片放大可以看到,领头的斑马己站在渡口的岸上缺口前,欲下去渡河,而后面集队的斑马在静静地等待出发的命令。</h3> <h3>前方在召唤,斑马在试探着下去。</h3> <h3>斑马们一只跟一只的鱼贯而下。</h3> <h3>但最终又退上来,可能下去后察觉到有什么危险了。很遗憾,期待即将发生的“天国之渡”终于半途而折。</h3><h3>而且久等,也不见再有斑马和角马继续前来聚集,现在这里应没有渡河的故事发生了,司机和导游只得放弃而离去,继续沿河岸搜索。</h3> <h3>但回头察看,河里只看见河马,不见鳄鱼,可能鳄鱼都悄悄地潜伏在混浊的河水里,等候那即将送上的丰盛大歺。</h3><h3>而这时斑马凭敏锐的感觉,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故退回不渡河了。</h3><h3><br></h3> <h3>沿河岸搜索,见河中堆积的浅滩上,一群河马在休息,有些则泡在水里。</h3> <h3>河里及河滩都分布着很多河马,偌大的马拉河却不见一条鳄鱼的踪影,难道它们都潜伏在混浊的水下,静候那久等并即将到来的丰盛大歺?</h3> <h3>河里浅水区还有一群雁在觅食。</h3> <h3>浅滩上有一对冠冕鹤在温馨觅食。</h3><h3>周围一片寂静。</h3><h3>如果没有那悲壮的“天国之渡”,或者这里是岁月静好,一片祥和。</h3> <h3>中午时候,隔岸远远看到对面草原上的角马在集结,树底下,带领的头马站在最前端观察动静,后随的角马在列队缓缓向前移动,大有一触即发,准备渡河之势。</h3><h3>游猎的车都停在岸边,大家站在车上,透过开蓬的车顶,紧盯着对岸的角马,两岸都弥漫着紧张的空气,双方都渴望着那“天国之渡”的出现,角马们在求生存,而我们侧渴望能看到奇观,两种需求截然不同。</h3><h3><br></h3> <h3>长长的角马队伍排了很长见不到尾,但就是按兵不动,着实令人焦急。</h3><h3>等候了很长时间,头马一直驻足不前,好像嗅到了河里的危险气息,角马最终改变了主意,往后撒退。</h3><h3>双方都再次落空,只能带着遗憾离开。</h3> <h3>河水仍在静静流淌,这里是显得那么安静祥和,但可曾想到,马拉河在这时的动物大迁徙季,每天都会可能发生那惨烈悲壮的“天国之渡”。</h3><h3>马拉河流域很广,动物渡河的地点也非常不固定,有时一天中,会在不同地点集结数次,因环境的原因,也未必会最终渡河。</h3><h3>很多人在马拉河边蹲守几天,也不能目睹这50个世界自然奇观之一的“天国之渡”。而只能抱憾离去。</h3> <h3>离开了马拉河,继续在大草原上游猎。</h3><h3>遇到了一大群迁徙而到的角马,挡在前进的方向毫不避让,只能小心驾车迂迴穿越而过。</h3> <h3>下午,草原上,一队迁徙到来的角马从长颈鹿前列队奔跑而去。</h3><h3>当地的“原住民”长颈鹿们在平静地注视着这些“外来移民”角马们自由奔放而来,它们将在同一地方和睦相处,享受那丰富的食物。</h3><h3>全没有世间人类社会的“排斥移民”的倾向。这里一切都是大自然安排好的,它们各取所需自由迁徙。</h3> <h3>一长列的角马群迁徙而至。</h3> <h3>三个长颈鹿伸出头来,窥探我们这些“外来客”,似乎在打招呼问:你们从哪里来?</h3> <h3>瞧,那里风景独好。</h3> <h3>壮美的马赛马拉大草原,水草丰美无限风光!</h3><h3>但,再过两个多月后,旱季如约而至,而草原上的青草,将被这群迁徙而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割草机”一扫而光。</h3><h3>它们将随着雨水南移的步伐去追寻食物,转回它们的家乡一坦桑尼亚的盖伦盖蒂大草原,延续它们的生命,繁衍生息,繁育后代,补充因迁徙路上巨大折损的同类,养精蓄锐后,又继续走在迁徙的艰险征途上,生生不息,永不停顿!</h3><h3>实在敬畏大自然的伟大而不可违!</h3> <h3>下午结束了3天的马赛马拉游猎回到营地。</h3><h3>黄昏,好好的艳阳天一下子风云突变,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马赛马拉大草原骤然下起来了暴雨。</h3><h3>雨停后,夕阳光辉将天上的云层,染得如火烧般绚烂多彩,好像干燥的大草原燃起了熊熊大火滚滚浓烟,景色令人震撼惊叹!</h3><h3><br></h3> <h3>蒙上天眷顾,这次肯尼亚之旅,几天以来的艳阳晴天,令我们得以融入大自然,顺利看到了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更有那难得的动物大迁徙,“天国之渡”这精采演绎,因此而圆了儿时之梦,并增长了不少见识,获益良多,懂得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自然法则,草原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而不可违。<br></h3><h3>但到达肯尼亚,看到的许多地方都是干旱的景象。</h3><h3>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现象的解释,就是因雨季变化的缘故,影响到草原上青草生长周期,以致影响了食草动物的生存。现食草动物迁徙到马赛马拉大草原,那这段时间应该会下雨吧?带着这个疑问,老天此刻终于给出答案了。</h3><h3>天降大雨,籍此滋润大草原,恩泽万物。</h3><h3>雨后,空中现出了双彩虹,给这壮美大草原增添更多的绚丽色彩和瑰丽景色。亦给我们此次探秘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的游猎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h3><h3>感谢上天的恩赐!</h3><h3>此图是借用团友在营地花园拍摄的照片,他取景的角度恰到好处,展现出一个完美的彩虹,。</h3><h3>籍此感谢他,以及其他给予帮助和指导的团友和导游司机。</h3><h3>再见了,肯尼亚狂野的世界,或者有机会可能的话,会再次来到来,去探索那大自然的奥秘和动物世界的生命的密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