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姑苏,这座古城,有一种亲切感,父亲年幼时在苏州居住过,儿时最喜爱听父亲和亲戚说吴侬软语了,以后曾又多次去过这座古城,虽爱它的温婉秀气,却从未静下来细细欣赏。</h3> <h3>苏州,有2500年历史,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城,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所以又称姑苏城。</h3> <h3>苏州有奇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文人墨客题咏吟唱,更有古典园林名扬中外。悠悠岁月,古老的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br></h3><h3></h3> <h3>苏州园林最早建于公元前,明代建园之风尤为盛行,到清末时期城内外就有园林170多处。现今有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h3><h3>昔日我每到苏州总要去几处园林走走。可是,每次都是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去时是一种猎奇心态,归时却一片茫然。</h3> <h3>2019年10月19日,外孙到苏州英语考试,我和老伴也一起来到了苏州。都说苏州园林就是一幅幅立体的山水画,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次我就是来细细欣赏苏州园林的。</h3><h3><br></h3> <h3>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僻静独落,不与争胜,朴实厚重。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古代园林。</h3> <h3>园前临水有一池,以水为墙,护园又造景,宛若水国。</h3> <h3>过桥入园开门见山,迎面嶙峋怪石叠列,其间丛植乔灌,古树参天,却是山林野趣。</h3> <h3>园中复廊如环带,蜿蜒曲折,复廊以廊墙隔之。廊下移步既可遮阳挡雨,又可观景。</h3><h3><br></h3> <h3>靠庭院一面一眼望去,复廊似乎多为折角。可听飒飒竹林风,可闻幽幽桂花香。</h3> <h3>靠近水的一面,复廊曲线流畅,可享小池水波涟影之色。有此情绵绵的感觉,</h3> <h3>廊和围墙之间,又形成了别有洞天的小空间。</h3> <h3>廊墙上108个镂空的漏窗,一窗一花纹,竟无一见同。</h3> <h3>走尽复廊顺石基登山,山上有一亭即“沧浪亭”。</h3><h3>一千多年前,曾任北宋集贤苑校理的诗人苏舜钦,因政党斗争被罢免了官职,回到了苏州老家,失意后低落情绪在心中挥之不去。一日,苏舜钦看到了一片废园,得知曾是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之池馆。便以四万贯钱买下这块地,他傍水建亭,起名沧浪亭,沧浪二字取自《楚辞》“沧浪之水濯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如果朝廷浑浊,那我就洗洗双脚,归隐山林吧。后来,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使得 “沧浪亭”名声大振。</h3><h3>南宋时名将韩世忠曾居沧浪亭更名为韩园,元时改为妙隐庵。明代嘉靖僧人复建。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将亭移到山上。现今沧浪亭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h3> <h3>沧浪亭的建筑极为简单,素朴。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位于石山东南面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自“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是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相传乾隆南巡时,曾召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h3> <h3>面水轩,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故名。</h3><h3><br></h3><h3><br></h3> <h3>沧浪亭从前的主人大慨常常站立在面水轩内,面北临流,望着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和远处喧闹的小巷,他观水戏鱼,听狗吠鸡鸣,看人间众生。他也许更多的时候是回顾园内,欣赏着参天的古木,栩栩如生的假山和琢磨着漏窗下光影的变化,他把酒赋诗,仰天长啸,守拙归园。</h3> <h3>自然造化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最纯净,最能洗涤人心。而人类渺小的哀愁与怨愤又能郁结多久呢?</h3><h3>世间郁郁终日的人并不算少,“惟仕宦溺人为至深”而像苏舜钦这样能悟出“道”的人又有多少呢?<br></h3><h3>时间亘古,流传至今,其实许多东西还是不曾改变。当今的现代人同样会经历困惑,和古人又有什么不同呢?洗净铅华才能体味最本真的自在。这不仅仅是苏舜钦的沧浪亭,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沧浪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