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红河源头系列】——那些年,我们一起在永建中学的时光

乙己

<h3>  初识永建中学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父亲在中学旁边的大队做文书工作,我还在本村的小学读书。印象中,中学的大门低矮,大门进去正对的是原来营头村寺院的大殿,大门进去左转不远有一棵盘曲如虹的木瓜树,木瓜树斜对面是一棵银槐树,银槐树的粗枝上挂着一口汽车钢毂当成的钟,也许是施工后,一片凌乱的样子。</h3> <h3>  80年代末,我在永建中学上初中了。与学校大门紧紧相邻的是永利乡(原来的大队,原来的公社改名乡,大队也叫乡,为了区别,老百姓口中公社改的叫大乡,大队改的叫小乡)供销社合作社的大门,合作社大门进去是坐东向西、和坐南向北的两房陈旧民房,东边的卖化肥农具,西边的卖文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记得卖化肥农具的售货员姓杨,当时50来岁的样子,西边卖文具的叫阿顺,30来岁的样子。听说这个阿顺去年夜行途中出车祸去世了。在我们当时幼小心灵中羡慕不已的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已风光不在,被一种叫超市的东西取代了。</h3> <h3>  我上中学时学校的样子是这样的,学校大门和合作社大门紧紧相邻,两道都是木质的大门,都很破旧,学校的大门更为低矮简陋。学校大门进去右手边是教师们的生活住宿区,都是沿营头村村中小路建设的半圈民房,均为两层建筑的构建。教师住宿楼房延伸到西北边,最靠北向西的建筑是原来村中寺院的大殿,当时作为学校保管室和化学老师给学生上化学课的实验室。大殿座西向东,靠路的建筑是一栋三层构建的水泥“洋房”,据说这栋楼是1985年由教育局支持,大部分学生投劳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教学楼。每层两间教室,楼梯从楼的中间上去,每层楼的两间教室中间有一小个楼梯间。这栋楼在当时的乡村可谓是鹤立鸡群,特别气派,相对于学校及学校周围的民房教室,学生和村民称之为“洋房”。当时学校每个年级有三个班,但只有初三、初二的教室才在这座楼里。记得我们上初三时,几个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其中有一个姓梁,一个姓朱,喜欢在晚饭后拿着录音机和吉他到“洋房”楼顶跳迪斯科和唱歌,那时候电视剧正热播《辘轳女人和井》,弹吉它的老师唱的是《篱笆墙的影子》,时间一长,聒邻扰舍村民有意见了,告到校长那,说学校怎么夜里有驴子叫,得管管。</h3> <h3>  “洋房”教学楼下面是一个砖瓦结构的大厕所,大厕所从正梁下隔开,西边靠围墙靠路是男厕,东边是女厕。厕所出来不远的左侧是一所东西走向的民房,是教室和女生宿舍。这所房子把学校一分为二,房子南边是两块篮球场,这所房子和两块篮球场中间是一块土地,秋季开学时,调皮的学生喜欢把茂盛的牛筋草结成草扣。两块篮球场东边一块是水泥的,西边一块是土场,西边这块我们读初三时要求学生背石头改建成了水泥场。两块篮球场的南边,也就是学校的最南头是学校的一个主席台,这个主席台我工作时还在用。从东边的篮球场向东南过去是一个没有大门的院落,院落西北边是一所民房,是教体育管学生生活的老师住的地方;院落靠东的是两所两层结构的民房,学校所有的住宿男生就住在这四大间宿舍里,都是大通铺。当时学校是半寄宿制,大部分时间管住校生生活和纪律的是饶继舜老师。(我们尊敬的饶老也与2017年7月过世了)男生宿舍西边靠南的是隔成四间的样子平房,平房的前面没隔断,这是所有住校学生的厨房,当时学生们做饭,自己动手。家里条件好的从家里提一个小炉子,水泥做的,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没条件的找几个石头,三个石头一眼灶。做饭有兄弟姐妹搭伙的,也有同村人搭伙的,一到上午放学和下午放学时间,学生做饭处便是人声鼎沸、烟秋火燎。许多当时的住宿生,常常双目赤红。</h3> <h3>  当时的中学,占地面积大约8亩左右。当时永建地区也就有这么一所中学,规模是三个年级九个班,小升初都要筛选出淘汰一大批人。那时,学生淳朴、刻苦,学校学风好,晚饭后,大门外、村中大路上、田埂上,随处可见背书的同学。也有中考考到下关一中、大理一中和一些中专的。我们村的就有了一个一路考到下关一中、尔后考到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现在在北京一所大学做教授的。这个学生,我们上中学时,许多当时的老师夸了口沫横飞,传颂了几十年!</h3> <h3>  再到永建中学,是我大学毕业分配。1997年8月,我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分配到这来做老师。我参加工作时我们这刚刚“普九”第一年,学生“一锅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我给学生讲课时,我告诉学生们,人生有时很奇妙,这是我人生的起点、原点,现在又成了我人生的终点。我当时从这儿出发求学,走啊走,兜兜转转一圈后,现在又回来了,所不同的是从讲台下换成了讲台上;一年两册语文课本,三年六册课本,我未来的人生就在三年一个轮回的语文课本间绵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学校规模小,那个同事家有大事小情,许多同事都会不遗余力的去相帮;有两年我和两个读初中的侄女在学校做饭吃,无论是中午饭还是晚饭,吃着吃着互相串门吃饭的同事就吃成了一大片,两大桌。</h3> <h3>  我工作时,永建中学有了一些变化。大门换成了铁门,水泥的结构;大门外的供销合作社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合作社老房子拆平,土地归并了学校。学校大门进去,左手边是门卫室和小卖部,右手边是教师厨房和宣传栏。这时大殿已经拆除,刚刚在原址上建了教师宿舍。我上学时的学校厕所也被拆除了,建了一所两层的旧民房,作为初一学生的教室。这所房子在1999年的时候也拆除建成了一栋水泥砖混结构的实验教学综合楼;厕所新建到学校的东侧,运动场没变化,女生宿舍在厕所出来靠东的民房里,男生宿舍和学生做饭的地方没变化。</h3> <p>  新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永建地区毒品整治工作的开展,2005年10月,永建中学、永胜中学撤并成立新的红河源中学。有三十年办学经历的原永建中学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作为在永建中学求学到在永建中学工作尔后又离开的一个亲历者,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在永建中学学习过、工作过、生活过、付出过、努力过、奉献过的每一位校友。</p><p> 谈笑间,二十年灰飞烟灭,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p><p> 再见了,永建中学!</p><p> 再见了,我们曾经的青春!!</p><p> 2017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