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 科学应对——2019年自治区乡村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心得(二)

美友4427292

<h1>  培训第二天,来自北师大的班建武教授为我们学员带来精彩讲座《学生发展问题与学校教育改进》。</h1><h3></h3><h1> 讲座内容的专业性让我们耳目一新,班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常见的学生问题案例,又以理论研究中的系统追问,让我们哑口无言,感觉像是教育灵魂的拷问,让我突然觉得我自己对学生问题只关注到表征,根本没有分析问题本质,更没有抓住问题根源。班教授给我补了这节课。</h1> <h1><b>  一、学生发展中的叛逆问题</b></h1><h3></h3><h1> 学生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叛逆问题,学生为什么叛逆,叛逆的是什么?老师如何解决学生的叛逆问题?</h1><h1> <b>(一)守住底线,不要将心理问题按道德问题解决。</b></h1><h1> 心理问题是客观事实,不能以主观意志判断善恶。道德问题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会对他人指令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增进合法权益就是善行,反之就是恶行。学生叛逆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膨胀。我们要守住底线,不让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按道德问题解决。如早恋、不听话、冒犯师长等。</h1><h3></h3><h1> 面对学生的叛逆,老师要积极应对,学会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正在成长为成人的孩子。青春期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时,他对成人世界的认识是肤浅的,只看到表面的自由,没有触摸到背后的责任。作为老师(大人),我们要以成人对话的态度对待他,回应他内心的正当诉求,帮助他走进成人世界。</h1><h3></h3><h1> 老师也不要误判,不要将道德问题误判为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的判断方法是有无主观上的善恶,前者没有善恶观念,而后者有,所以道德问题可以批评,心理问题不可以批评。如学生写不完作业能批评吗?可能你会毫不犹豫的说可以。但是如果超能力范围呢?其实完不成作业如果是超能力范围是能力问题,我们要帮助学生,如果是能力范围内,完不成就是态度问题,要批评。</h1><h3></h3> <h1><b>  (二)不要将形式冲突解读为本质冲突。</b></h1><h1> 老师和家长都爱孩子,动机都是好的,但是并不代表所用的方法都是合理的。我们老师和家长常说“我这样是为你好。”这句话中,“这样”是手段,“为你好”是动机。可“这样”的手段学生未必接受,未必喜欢。所以,老师和学生不缺“爱心”,缺的是驾驭爱学生的能力,即“爱能”。所以“爱心”和“爱能”是两个概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的“爱”指的不是“爱心”,而是“爱能”。“爱心”是修养,是个人的事情,而“爱能”的本质是爱的关系,学生需要的是与老师产生爱的关系,现在“我这样是为你好”是有爱心,而没有爱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都觉得自己爱学生,而好多学生却认为老师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师生彼此之间爱的关系没有被共同认同。<br> 学生为什么不接受老师的爱?因为老师给的爱不是他需求的爱。老师只有准确识别学生的需求,才能与学生产生爱的关系,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br>如一个学生被打,告诉老师,老师如果赶紧问“谁打的你?为什么打你?”老师眼里是只有事没有人的,因为他关心的是事情发生过程,而不是学生的感受。如果老师处理问题时能及时回应学生,问问“那你一定很委屈,很难受吧?”成为关怀者,做到眼中有人,学生才会感受到爱,师生关系才会更近。<br> 管理学生不要误诊形式冲突和本质冲突。高尚道德只可责己,不可责人;底线道德既可责己,也可责人。不要将高尚道德当做底线道德。冒着生命危险救人,是高尚道德,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让座是底线道德,不要误诊。<br>有的学生很喜欢周杰伦,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周杰伦的成长史、才华和风格,而不只是外表,而家长不喜欢周杰伦,更多的是不喜欢他外表,根本不了解周杰伦的内在。这样学生与家长就不能达成共识,形成矛盾。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学生,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态度比行动更重要。<br> 管理学生不是赢了学生,而是赢得学生。管理学生要学会“装傻”示弱,改变态度,深入触摸学生内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表达对学生的理解,无条件同情学生的遭遇,眼中有人,赢得学生。</h1><h3></h3> <h1><b>  二</b><b>、学生发展中的领域问题</b></h1><h1> 学生发展中会遇到心理问题、道德问题、规范问题和个人问题。这四个领域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不同的。<br>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以批评的,必要时看心理医生。如有个学生无论遇到谁都打人,是心理问题。<br> 道德问题是分善恶的,道德在学生心中有天然的合法性,可以批评教育。如故意打某个人是道德问题。<br>规范问题要解决学生对规范的合法性认同。如学生给头发染色,不符合校规,这不是道德问题,是规范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制方式管理,让班内学生自己制定留什么样的头发才是合理的,学生认同了,然后遵守,违反了也是认倒霉,而不是质疑规定。<br> 个人问题可以从学生利益出发进行管理,而不能强制要求。如学生喜欢吃什么,就去吃什么,不用强求。还可以用集体教育个体解决个人问题,如学生喜欢上课迟到,可以让班内的班委团和他谈,说他影响到班集体的考核。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学生的影响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用集体教育个体,更容易解决问题。</h1><h3></h3> <h1><b>  三、学生发展中的阶段问题</b></h1><h1> 学生的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有我无他)习俗水平(有他无我)后习俗水平(有我有他)。六个阶段是很难跨越式发展的,一般能听懂高一阶段的水平。这就需要老师对六个阶段十分熟悉,通过深入了解,确定学生是哪个阶段的认知,然后用高一阶段的认知水平,结合适合学生性格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他明白、接受老师给讲的道理。</h1><h3></h3> <h1><b>  四、学生发展中的自我问题</b></h1><h1> 学生成长的基本矛盾是生理心理的成熟、完善和社会机能的匮乏、不足之间的矛盾。前者是独立的需求,后者是依赖的需求,是限制与反限制的需求。<br></h1><h3></h3><h1> 学生的着装、饮食等方面与老师的冲突本质上是围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冲突,是老师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学生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是“我是谁”身份认同问题的冲突。对于学生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用《正面管教》中的“和善且坚定”的原则来解决。根据问题表征,找到问题本质,深挖问题本源,最后彻底解决。</h1><h3></h3> <h1>  学生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策略也不同。老师就如医生一般,要有精准判断学生问题类型的能力,然后对症下药,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作为老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不乱诊,不误诊,以和善且坚定的态度,与学生有效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