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陇西行

大家都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10月9日至14日,我们亲友同学8人,随团赴甘肃兰州、张掖、酒泉、嘉峪关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旅游。一路奔波跋涉,起早摸黑,虽劳顿辛苦,但却同行愉悦,收益满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河西走廊,亲吻陇蒙大地的金秋之旅,让我们更加爱祖国,爱生活———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秋缤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甘坐待黄金季,</b></p><h1><b> 携亲约友,</b></h1><h1><b> 甬城走起向陇西。</b></h1><p class="ql-block"><br></p><h1><b> 飞兰州,</b></h1><h1><b> 观白塔山黄河桥之夜景,</b></h1><h1><b> 奔张掖,</b></h1><h1><b> 叹七彩丹霞逶迤之异艳;</b></h1><h1><b> </b></h1><h1><b> 经酒泉,</b></h1><h1><b> 致敬卫星城戈壁英雄汉</b></h1><h1><b> 迷醉金波湖移步彩影美;</b></h1><h1><b> 走黑水,</b></h1><h1><b> 看怪树林神木悲坚肃然,</b></h1><h1><b> 迎沙漠丘日落光影惆怅;</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摸暗忍寒,</b></h1><h1><b> 盼居延海边红霞日升,</b><b style="font-size:20px;"> </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擦肩接踵,</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摇额济纳前旗藩遮天;</b></h1><h1><b> 时空穿越,</b></h1><h1><b> 重游嘉峪关隘险峻,</b></h1><h1><b> 抚栏感叹,</b></h1><h1><b> 旧景新颜活力伟哉!</b></h1><h1> </h1><h1><b> 盼盛世,国强民富日月新,</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学胡杨,敢对岁月说"三千"!</b></h1><h1><br></h1> <h1><b>  (其中,行程中的金塔胡杨林,额济纳胡杨林巳另作美篇相册,在此不再展示)</b></h1> <h1><b>  第一站兰州。</b></h1><h1><b>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b></h1><h1><b>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桥。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b></h1><h3></h3> <h1><b>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b></h1><h3></h3><h1><b>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b></h1><h3></h3> <h1><b> 经过华洋工匠共同努力,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b><b></b></h1><h3><b><br></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194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第一桥”改名中山桥。</b><br></h3> <h1><b>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b></h1><h1><b>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b></h1><h3></h3><h3><br></h3><h1><b>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b></h1> <h1><b>  兰州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b></h1> <h1><b> 第二站,张掖。</b></h1><h1><b>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b></h1><h3><b><br></b></h3><h3></h3><h1><b> 张掖丹霞地貌群,俗称“张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组成。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b></h1> <h1><b>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b><b>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b></h1> <h1><b>  在这里,遇到5种色彩,天蓝、云白、丹霞红、青石青、胡杨金。</b></h1><h3></h3><h3> </h3><h1><b>在这里,途径8种地形,丹霞、雅丹、山脉、沙漠、绿洲、盆地、草原、戈壁……</b></h1> <h1><b> 游览七彩丹霞之后,观看大型历史歌舞剧《回道张掖》,让我震撼,回味深长。</b></h1><h1><b> 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b></h1><h1><b> 精彩的歌舞表演不但让我们享受了一次音乐和视觉的盛宴,也让我对张掖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的悠久和辉煌的历史,有了很深刻的认识。</b></h1><h3></h3> <h1><b>  第三站,酒泉。</b></h1><h1><b> 对于酒泉,忍不住想多说几句。过了张掖,一直往西,直到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基本都是酒泉的地界,再往前就是古人口中的西域了。</b></h1><h3></h3><h3> <b style="font-size: 20px;">酒泉是河西走廊里最大的地级市,19.2万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覆盖了甘肃全境42%的土地,中国南方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面积加起来也才抵足一个酒泉。</b><br></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敦煌、玉门、都是属于酒泉地区,我们接下去行程中的嘉峪关,也是属于酒泉市所辖。</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br></b></h3><h3></h3><h1><b>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卫星的国家,消息一出,举世震惊。</b></h1><h3></h3><h3> </h3><h1><b><font color="#167efb"> 从一百多年屈辱史中站起来的新中国,用一颗星星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强势归来。这颗卫星的发射地——酒泉,也随之而扬名天下。</font></b></h1><h3></h3> <h1><b>我们下榻的酒店。</b></h1> <h1><b> 关于酒泉的得名,我听说有这样一种说法,希望这是真的: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深入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到前线表彰战功。而军士甚众,酒却只有一坛,年轻的将军不愿独享,便将御酒倒入泉水中,全军将士拿头盔盛水共饮,此泉遂得名为“酒泉”,此地后来亦被汉武帝命名为酒泉郡。</b></h1><h3> </h3><h1><b><font color="#ff8a00">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font></b></h1> <h1><b>  晚上8点,到市区逛一圈,没什么夜市夜景,酒泉市万达广场与别处的万达广场无异,只是顾客很少,很少……</b></h1><h3><b><br></b></h3><h1><b><font color="#ff8a00"> 由此想到这大批长驻扎在此的,献身我国卫星航天事业的英雄们的崇高和可敬!</font></b></h1><h3></h3> <h1><b>  </b></h1><h1><b> 第四站,居延海。</b></h1><h1><b> 居延海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北部</b></h1><h1><b> 居延海景区是恍如天堂般的沙漠绿洲,无论是日出时的远山迷蒙,平沙默默,芦苇镶金,还是日落时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居延海总有一种脱尘的仙气,绝俗的澄净,令人赞叹不已,这里的日出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定为全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日出之一。</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凌晨4点起来,穿上最厚的衣服,来到景区门口,却早已人声鼎沸,借着电筒的灯光,在一片漆黑中踌跚前行,摸黑登上各个观景台,挤占了一个人好位置,静待那微微暗蓝的天边,升起今天的朝霞!</b><br></h3><h3></h3> <h1><b>第五站,黑水古城。</b></h1><h1><b> 黑水城是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b></h1><h3></h3><h1><b> 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b></h1><h3></h3><h1><b> 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旅游风景区。我们这次所到之处,是以1:1比例重建的黑水古城,供游客穿越时空,体味当年的味道。但游过之后,感觉游者太挤拥,服务落后,商业味倒是挺重的。</b></h1> <h1><b>  咬着羊肉串观看骑马表演。</b></h1><h1><b> 但羊肉串太贵,要20元一串,骑马表演也是草草过场。</b></h1><h3></h3> <h1><b> 第六站,嘉峪关。</b></h1><h1><b> 公元1372年,明王朝的征西大将军冯胜看中了这块宝地,在平定河西后,于此建立了一座用于军事防备的土城——嘉峪关。</b></h1><h1><b> 后来又经过历代帝王的扩建与完善,嘉峪关最终成为一座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楼、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的天下第一雄关。</b></h1><h3></h3> <h1><b>全副武装去嘉峪关!</b></h1> <h1><b>  十几年前曾来到嘉峪关,那个时候的嘉峪关真的是荒凉落寞的边关,游人稀少,举目望去看不到黄色以外的颜色。一阵阵寒风驱着我们落荒而逃;</b></h1><h1><b> 如今,景区建设旧貌换新颜,城堡还是那城堡,关隘还是那关隘,但周边配套的环境,营造了很好的场景,给人以力量和自信!</b></h1><h3></h3> <h1><b> 为期6天的陇西行结束后,撰写美篇对我来说是一件既想做又感到吃力的事,期间又有不少事务所扰,故拖沓至今才完成。虽自己看看也不满意,但限于能力,先只能如此了,谨请同行伙伴和好友们指正。</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