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抗日司令部旧址

远航

<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我们在卫星导航的指引下,顺着弯曲的山路,来到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参观皮定均抗日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高路险,沟壑纵横,空气中弥漫着野菊花的清香,山坡上浸染着红叶的壮美,放眼看不到都市的尘嚣,侧耳听到的是空谷的鸟鸣。1943年夏至1944年秋,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皮定均的司令部就设在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在这里,皮定均指挥部队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进行减租减息,开展对敌斗争,向日伪军发动大小战斗300余次,相继解放汲县、辉县、获嘉、淇县、林县、新乡县等大片国土,部队发展至8000人,民兵接近3万人。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抗日英雄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就是皮定均麾下的一个典型代表。站在1945年9月,皮定均帅部转战豫西。在中原突围中,皮定均带领一旅掩护中原军区主力部队,成功跳出敌人的重兵围困,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1955年授军衔时,原授衔方案把皮定钧定为少将。毛泽东主席说:“皮有功,少晋中”,就这样皮定均由少将改授为中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过程中的一段佳话。</p> <h3>皮定钧:(1914-1976),安徽省金寨县双石乡人,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入党,早年任金寨六区五乡童子团分队长、中队长,湖北省应山县任童子团团长。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军12师73团1营3连战士,红四方面军12师35团1营3连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1933年4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5团1营3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4月起任第35团2营政治教导员,同年8月起任红9军军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1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指挥科副科长。参加1935年5月参加长征。10月任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1936年7月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1营营长,10月长征到甘肃会师。1937年1月任庆阳步兵学校(教导师)第2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起任八路军第129师随营学校第1营营长。1939年起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2月至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其间:1940年11月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3年3月至1944年7月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9月起任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第1支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起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旅长(人称“皮旅”)。1946年秋率全旅从中原突破国民党重兵包围,转战数千里胜利到达华东解放区。1947年1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副军长。194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1月【3月】至1951年4月【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1年4月至7月在华东高级干部轮训班学习。1951年7月【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3年4月【1953年5月5日】至1954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副司令员。1956年8月至196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其间:1957年至1960年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一班学员)。1968年8月至1969年11月任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69年,“三北”边防紧张,奉命调往西北前线,1969年11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接替张达志)、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0年1月起)。1970年5月至1973年12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5月至1971年2月任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2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3年又调往东南沿海前线,1973年12月至1976年7月7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司令员(与韩先楚对调),其间:1974年10月起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7日亲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终年57岁。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