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和美共生

🌱

<h3>  和美课堂,“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级促发展”,以一种“和美共生”的模式打造全新高效课堂。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课堂,“和”在精彩,“美”在不同。</h3><h3> 慕“和美课堂”之美名,10月20日栗雨小学六名教师至长沙育英小学赴“和美课堂”之约,观摩学习。邂逅小语界名师大家,潜心修学,汲取精华,求同存异,成己之美。</h3> <h3>  刘恋老师教授的《惠崇春江晚景》是一节真真实实的常态课,摒弃语言浮华矫饰,追寻语文真课堂,是她这堂课的最大特色。她从连字成诗的游戏轻松入课,引出作者苏轼。初识题画诗,让学生看到诗中有画,感受画面好美。接着品读画外诗,告诉学生再好的画家也不能画出人的感受,找出诗中哪些景物是画家不能画出来的,而是苏轼的想象。水到渠成的告诉孩子们这是画有不足。苏轼在画面的题诗正好把美景和人的感受结合得恰到好处,这是题以发之。<br></h3> <h3>  这堂课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喜欢美食的苏轼,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文豪苏轼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情趣。《惠崇春江晚景》是诗,也是生活,刘恋老师的教授,是课,也是一种启示。诗中的惊喜,课堂的惊喜,都源于刘老师还原课堂本色,让课堂真实有效生成。不娇柔,不做作,这种常态化的教学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h3> <h3>  听王崧舟老师的《墨梅》为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教中国古典诗词是以理性为重还是诗性为重?意思为重还是意象为重?知识为重还是文化为重?</h3> <h3>  这是一堂与众不同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课,老师的课堂注重朗读,强调有感情地读、字正腔圆地读。老师从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三处的梅花着手,带领学生走进王冕的内心世界,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从“我家洗砚池边树”中感受到王冕的刻苦、勤奋以及向王羲之看齐的这种精神。带领学生以不放弃、不骄傲的感情一次又一次读诗。又以墨梅这个意象入手,以诗解诗,引导学生体会墨梅的淡雅、清高,结和学生想象,同时以课外资料为依据,感受到王冕不追求名利的清、追求自由自在的高,这也是本堂课的重点,重在学格局、学品质、学生活态度。</h3> <h3>  王老师课堂以诗性为重、以意象为重、以文化为重。诗歌是诗人感情的载体,王老师让我们学到了,学诗应该要用感性的方式,诗并不在远方,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心中有诗,处处是诗。听了王老师的课,不仅仅是收获了满满的教学干货,更让我对诗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了解,在往后的教学中应该和学生一起被诗感染、被诗浸润、被诗陶冶,让学生的心灵更干净、更敏锐、更良善、更柔软,为孩子的幸福奠基。</h3> <h3>  有幸聆听赵志祥老师讲的《古人谈古诗》课例观摩课,课上,他强调了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须注意的细节,读时应字字响亮。小组共同讨论交流,解疑难。赵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孩子们上起课来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适时指导,孩子们才是课堂上的主角。</h3> <h3>  今天,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统编教材观摩活动,享受了一场语文视听盛宴——全新理念,名家荟萃的语文课堂,有幸观摩了何捷老师的课——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他幽默风趣的课堂风格,深深吸引了在座的老师和孩子们,台下不断传出阵阵掌声。</h3><h3>何老师以开始之前,记住三句话:</h3><h3>1.日记,就是日记。</h3><h3>2.日记,不是写作文。</h3><h3>3.日记,开始就不能停。</h3><h3> 引入激发孩子们写日记的欲望。以《金鱼的日记》为例促使孩子们练一练写一句话,接着练一练写一段话,最后练一练大胆的写私密日记。结尾以再写一句话日记送给何老师达到高潮!</h3> <h3>  何老师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课堂执教能力使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为之佩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给学生画圈,让孩子自己去表达,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h3> <h3>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多元化,成就课堂的精彩纷呈。个性与统一,存异与和谐,刚柔疾徐,周疏抑扬,各种文化理念平等共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愿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关爱孩子的人,用爱心、诚心、耐心、匠心,创造出教育的纷繁春天。</h3> <h3>图:刘银、刘思、杨双、张焱、文丽芳</h3><h3>文:刘思、杨双、张焱、文丽芳、刘银</h3><h3>编辑:刘银</h3><h3>审核:杨双</h3>

课堂

老师

为重

学生

孩子

日记

苏轼

感受

墨梅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