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到本次李文老师教学的课题,我心中充满疑惑,口语交际内容学商量,习作编童话,这两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课题,怎么会同时出现呢?带着满腹疑团,我仔细地打量着站在台上的李文老师。她高高瘦瘦的,鹅蛋脸尖下巴,神采奕奕的双眼,眼波里似乎有许多的故事。她跟孩子们聊天时,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虽然是第一次见面的孩子,可是她们很快就跟李老师熟络起来。</h3><h3> 上课了,李老师问大家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孩子们对童话故事极富兴趣,纷纷把自己知道的童话告诉李老师。你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孩子们把自己对童话的感受化作一个个词语:美妙、夸张、想象……</h3><h3> </h3> <h3> 李老师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童话故事”《整形医生》,李老师的故事绘声绘色,孩子们都深深沉醉。随着故事的延伸,青虫医生要找枫叶姐姐谈生意,她会怎么说呢?由李老师扮演枫叶姐姐,指名一个孩子扮演青虫医生,一起商量一下。</h3><h3> 李老师不断耐心引导学生达成这次商量,同时归纳出商量的小秘诀:有礼貌、不大声。</h3> <h3> 趁热打铁,李老师邀请孩子来编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小明星佩奇,她很不开心,因为她今天过生日,她想早点回家切蛋糕,可以今天她值日,这该怎么呢?同学们马上说找人帮忙啊。李老师说对啊,这是个好办法,这也是编童话的一个重要元素:增加角色。</h3><h3> 佩奇的小伙伴乖乖兔、跳跳虎出现了。李老师邀请两个同学上台来分别扮演角色商量的过程。一边陪他们演,教他们说,一边指导他们把话说清楚,慢慢讲,不着急。</h3> <h3> 有了小伙伴帮忙,佩奇回家吃到蛋糕了,真开心,可是还有更开心的事。李老师继续创设情境,森林小学要组织小动物们去秋游,大熊老师让小动物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小猪佩奇赶快回家和谁商量?孩子们齐刷刷回答:爸爸妈妈。猪妈妈在贴面膜,玩手机,爸爸看球赛。</h3><h3> 指名学生表演,又使坏的拒绝佩奇的请求,这时候,李老师引出商量的第三个秘诀:有耐心、不生气。哎!虽说不生气,可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下面就想请同学们把你的难过、你的失望都写下来。拿到红色写话纸的写佩奇和妈妈商量的过程;拿到蓝色写话纸的写佩奇和爸爸商量的过程。注意横线上妈妈怎么说、爸爸怎么说,你们记住刚刚爸爸妈妈的动作了吗?也写下来。</h3> <h3> 孩子们马上拿起笔在纸上写起来,李老师认真的关注每个孩子,甚至是那个说自己没听过童话唱反调的孩子。她鼓励孩子写好童话,并让他和其他小小童话家分享他们的童话故事片段。分享完成,李老师突然说: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以吗?孩子们意犹未尽地说:不可以。对呀!故事还没有圆满结局呢!所以惊喜来了,你们看看谁来了!所以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第四个要素:设置惊喜。</h3><h3> 于是,李老师跟孩子们一起练习佩奇与爷爷之间商量,爷爷与爸爸妈妈商量。孩子们都沉浸在李老师设置的情景里,为了让佩奇能去秋游,他们不断争取着。</h3> <h3> 课堂的最后,李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商量成功的秘诀是:有礼貌、不大声,要清楚说、不着急,被人拒绝也要不生气、有耐心。我们还知道了编童话原来有四个元素:我们增加角色就能让故事生动,要想把故事写得更好,还要大胆想象,要想写得接地气,还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当太失望了、太难过的时候,我们要写一个大大的惊喜。</h3><h3> 李老师的课堂里,她总是把儿童放在首位,小心翼翼呵护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发言欲望、创作欲望,关注课堂的每一个孩子。同时,创设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情境,进行童话角色扮演,教学内容集中,活动展开有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