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告别阿拉斯加经由温哥华飞往卡尔加里,前往近百年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山脉——加拿大落基山脉游览。落基山脉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脉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纵贯4800多公里。加拿大落基山脉是北美洲落基山脉在加拿大境内的总称,也是北美洲最为出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其地质结构丰富,不仅有层峦叠嶂、连绵不断的山地,还有原野、草甸、森林、冰川、峡谷、瀑布、冰原、湖泊等壮美景色。2000年5月曾经沿着加拿大1号公路从温哥华前往班芙国家公园,当时不仅被所到之处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更为加拿大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理念所折服。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加拿大对旅游业的宗旨:“如果不能出口风景,我们就进口游客”;对游客的引导是:“来此观光留下的只能是您的脚印,带走的只能是您相机里的照片。”对于国家公园内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不能损坏或带走。这与当时中国大陆旅游业乱象横生、为开发旅游而破坏自然环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时光荏苒,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再次走进落基山脉,去感受那里浑厚壮美的大自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加拿大1号公路是世界第二长的公路,横贯加拿大东西。全长7821公里。比北京到拉萨往返7200公里还要长620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号公路是加拿大1号公路靠西侧的一部分,西起维多利亚市达拉斯道,东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艾伯塔省省界驳上艾伯塔省1号省道,全长981公里,连同依靠不列颠哥伦比亚渡轮横渡乔治亚海峡的水路旅程则长1039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落基山脉中最著名的地标应该算是这座名副其实海拔2766米的城堡山了,其地质结构是一块石灰石及石英岩夹层的巨大石头,于冰河时期被两边流过的冰河经年累月切削而成。1858年途经这里的探险队员詹姆士博士第一眼看到此山时即为它命名为城堡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班芙温泉酒店 1883年在落基山脉的硫磺山发现了温泉,位置就在太平洋铁路公司修建的铁路线附近。时任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威廉先生意识到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完全可以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温泉媲美,于是向政府谏言。加拿大政府同意了威廉先生的观点,于1887年在那里成立了首座国家公园“加拿大落基山脉国家公园”,即现在“班芙国家公园”的前身。当时的公园面积是676平方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班芙镇坐落在班芙国家公园内,是一个充满活力、有常驻居民7000余人,每年接待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完全都市化的魅力小镇。1888年太平洋铁路公司在温泉附近兴建的第一家班芙温泉旅馆落成,直接从温泉用水管将温泉水引入旅馆提供给游客享用,可谓豪华异常。当年在加拿大西部还是尚未开发的一片荒野,政府给班芙镇的使命就是“开发、改善、建立起国家公园的名气”。班芙镇的命名也是源于当时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长乔治的出生地班芙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冰川河流——弓河在班芙小镇边静静地流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知何处还能找到另一个山间小镇能有如此美丽的风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拔2998米高的卡斯凯山守卫在班芙小镇的左后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随着太平洋铁路的运营,游客纷纷慕名而至,为游客提供服务而来此定居的人口也日渐增加。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一座全新的班芙温泉城堡酒店落成,这里的旅游项目也从泡温泉、观赏风景、登山、钓鱼等发展到滑雪、攀岩、皮划艇、探险等一年四季均是游人不断的全天候热门旅游胜地。为了禁止无序开发对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加拿大政府于1930年为国家公园定义了新的使命:“使此地完全不受任何伤害或改变,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和我们一样享受大自然的乐趣。”1978年这种资源保护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新的政策明定:国家公园第一、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使命,就是保护其范围内生态及历史的完整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因前人遗荫而保存完善的加拿大落基山脉,现在同时造福人类及生活在那里的动植物。对于世世代代居于此山麓的原住民——“石东尼”族印第安人,这片光耀的山峦始终是个不可侵犯的圣地。静静地观赏这些伟岸的山峦,不去骚扰它们,更不要使用钢筋、铁架、玻璃栈道去绑架它们,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有了这份敬畏与尊重,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才会是丰厚多姿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由四个相连的国家公园——班芙、杰士伯、友好、库尼(均属于加拿大落基山脉)总面积达20160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世界人类共同遗产,1990年又将邻近的阿欣尼玻因山、罗伯森山及汉伯省立公园并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露易丝湖——没有任何绘画或照片能比得上你亲临此地的感受。湖水是冰川融水汇集而成,冰川则来自于9公里外的海拔3464米的维多利亚山。</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有对于露易丝湖的赞誉,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群山中的蒙娜丽莎”。大自然将冰河、岩石、山林、水及云做出最适当的安排,创造出最杰出的作品,使得每一位到此的游客都被她的魅力所倾倒、感动!</span></p> <h3><font color="#010101">翡翠湖 于1882年被当时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路探路员在森林中寻找自己跑失的马匹时,意外发现了这个位于总统山脉之麦可峰(2696米)下方的世外桃源,并为该湖命名为翡翠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照片是2000年5月初到此地时拍摄的,与19年后的现在相比几乎无异。这里最早于1902年太平洋铁路公司在此地搭建了一个帐篷营地,以后由旅行社整建,最近的一次完成于1986年。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依然只有一间小小的咖啡厅,保持着最原始自然的风貌。没有宾馆扎推、商铺林立的那种在中国国内司空见惯的旅游景区商业化的乱相。这份坚守源于加拿大1885年成立班芙国家公园之初颁布的对公园内全方位的自然保护法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因为是冰川湖,湖水的颜色源自于冰川下滑时带下来的山上的岩石,在被挤压成粉末状后其含有的矿物质所呈现出的色彩。</font></h3> <h3>幽鹤国家公园(英语:Yoho National Park)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东部,坐落于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面与班芙国家公园毗邻。公园名称“Yoho”来自印第安克里语,表示惊异。</h3> <h3><font color="#010101">跃马河是英国地理学家詹姆士先生命名的,他1858年经过此河时,被受惊跳跃的驮马踢落河中,为纪念这一突发事件,将此河取名“跃马河”。幽鹤公园的冰川和瀑布造就了奔腾不息的河流,河水从岩石、山林的缝隙流出,在水流落差大的地方急转直下,当跳动的河水击打着岩石,所有自然的力量明朗又直观地呈现在眼前,每一处都彰显着力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激流经年累月冲击着岩石,形成壮观、绝美的天然水墨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天然桥是幽鹤国家公园的胜景,奔腾的河水千百年来湍流而下被岩石阻挡,冰河融水夹带着大量的砂砾渐渐地将石灰岩下端较柔软的部分磨穿,河水就慢慢地将缺口侵蚀得越来越大,终于穿石而过,形成如今的天然桥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滴水穿石”,在这里见证了水的超能量,柔弱河水与坚硬岩石的千百年碰撞,岩石变成了石洞,湍急的河水穿石而过,一泻千里,令人赞叹!不知再过多少年,天然桥会变成“断桥”、峡谷。</font></h3> 冰原大道(93号公路)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北美最漂亮的景观公路”,全长230公里。为落基山脉观光目的而兴建,完成于1940年。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广袤的原野,随着加拿大太平洋铁路(1881~1885年兴建)的开始运营,这里被不断开发。但是在日益膨胀的现代文明浪潮冲击下,这里成了一个很难得的保护大自然的“岛屿”。冰原大道蜿蜒在落基山脉间穿行,沿途梦境般排列着一系列的冰河覆盖着的山峰、哥伦比亚冰原、湍急的河流、瀑布、炫目的湖泊;这里的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湖泊、河流等得到了完整的生态环境的保护。<br>在开发初期,建设者就意识到了生态保护问题。为了给野生动物觅食和寻找水源提供方便,在道路建设的时候,为它们专门修建了穿越道路的涵洞。但是道路开通后依然会有野生动物被车辆伤亡的事件发生,经过周密的调查发现动物们不敢从涵洞里穿行,原因是车辆经过时涵洞里的噪音过大(动物的听力一般是人类的数倍级),使得它们对涵洞产生恐惧感。为此建设者们多次修改设计,重新治理涵洞降低噪音,力求打造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无疑加拿大完美地做到了! <h3><font color="#010101">弓湖(Bow Lake)是冰原大道上的大湖之一,它注入大量的冰川融水进入弓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卡劳福山威严雄浑,裸露的山体几乎没有植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哥伦比亚冰原由八条冰河所组成,坐落于海拔3000米的大陆分水岭上,它四周围绕着加拿大落基山脉中最高的一些山峰,包括3747米的哥伦比亚山。冰原面积广达325平方公里,冰层厚度约300余米,年降雪量约为7米。此外,哥伦比亚冰川还是北美洲水文最高点,冰原融水向北流入北冰洋,向东流入大西洋,向南向西流入太平洋。它是地球上除了北极圈之外最大的冰原遗迹,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的大陆分水岭。哥伦比亚冰原是由两位美国登山者从露易丝湖出发,经过19天的跋涉于1898年8月18日登上阿塔巴斯卡山顶后向下观望时发现的。(我所站的拍摄位置目前是冰原旅游服务中心,大约百余年前,这里也曾经被冰川覆盖。随着地球温暖化的加剧,冰川后退的速度也在提升。)</p></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搭乘冰原雪车才能上到冰原上零距离地触摸到冰原,往返行程约5公里。雪车是专为观光冰原而设计的,可以载客50余人,其巨大的轮胎更是充满了环保理念。据说一只这样巨大的轮胎行驶在冰原上对冰面造成的损坏要低于一个90公斤的人体对冰面所造成的损坏。</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冰原形成于冰河时期,</font>地球形成以来冰河时期曾出现过十一次,上一个冰河时期称为“大冰河时代”,发生于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结束于一万年前。当时地球约三分之一的陆地被覆盖在240米厚的冰层下。大自然百万年的日积月累,成就了除北极圈外世界最大的冰原遗迹——哥伦比亚冰原。冰原不仅广达,其深度更是叹为观止的300余米,就算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埋进冰原都不一定能露出塔尖!</h3> <h3><font color="#010101">冰层侧面的岩石碎块是冰川向下移动时挤压裹挟而至,也许已经走过了千年从山顶来到这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海拔3000米的哥伦比亚冰原上,冰原上太广阔啦!在下面还是时有时无淅淅沥沥的小雨,而冰原上面可谓是风雨交加。冰面非常滑,加之风大,直立都很困难,行走就更艰难了。</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尽管举步维艰,我们还是坚持走到了冰原开放区域的最远端。想到脚下的冰也许是历经了千百年才从山峦的顶部慢慢地移动到这里的(据说在重力的挤压下冰雪会从山的顶部向下方移动,其移动速度大约是7米/年。),仿佛触摸到了地球历史的脉络,敬畏、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每一位来到落基山脉的游客都不会忘记<span style="color:rgb(1, 1, 1);">落基山脉的雄浑壮美、如璀璨明珠般散落于山间的湖泊秀美宁静,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大自然真实的感受;赞叹加拿大政府及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不懈的追求。告别令人难忘的落基山脉,返回卡尔加里市,随即飞往黄刀镇,开启追光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黄刀镇是加拿大西北地方的首府,人口约2万多人,距离北极圈仅200 多公里。人口虽少但从古至今拥有极重要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所以城市建设不输加拿大其他大城市。2011年7月份英国王储威廉王子及凯莉王妃曾经拜访黄刀镇,引起世界媒体对这个城市的关注。黄刀镇一年约有240天可以欣赏到北极光,连续住3晚可看到北极光的机率高达9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抵达黄刀镇后即刻前往观测点,时间大约是零点,避开城市光源来到开阔的郊野地区。运气太好了!当晚就观看到了美丽的北极光。极光在天际淡淡地出现,色彩渐渐地由弱变强。</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北极光是出现于星球北极的高磁纬地区上空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当人类第一次仰望天际惊见北极光的那一刻开始,北极光就一直是个“谜”。极光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地球外缘燃烧的大火;有人则认为,它是夕阳西沉后,天际映射出来的光芒;还有人认为,它是极圈的冰雪在白天吸收储存阳光之后,夜晚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 这天象之谜,直到人类将卫星火箭送上太空之后,才有了物理性、合理的解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科学家论证:极光是太阳风暴吹过来的带电粒子与地球高空大气中的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层(距离地面100-200公里处的高空)运作激发的光学现象。极光的形成有三个重要过程:太阳风产生的带电粒子、地球磁场把带电粒子吸引到南北极、与大气成分运作激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极光是一种大自然天文奇观,它没有固定的型态,颜色也不尽相同,颜色以绿、白、黄、蓝居多,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红紫色,曼妙多姿又神秘难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极光最常出没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状带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北半球以阿拉斯加、北加拿大、西伯利亚、格陵兰冰岛南端与挪威北海岸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北加拿大是观赏极光的最佳地点。黄刀镇位于平原地区,观测视野开阔,是全年观测极光几率最高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晚出现的极光色彩艳丽,使用携带的小型卡片机(Panasonic LUMIX)风景模式手持拍摄,能“追光”到这种效果甚是兴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地导游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5秒曝光拍摄,效果非常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手机拍摄(同团团友使用的华为p30Pr0)</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同上。为华为点赞!(顺便提一下,同团团友使用苹果手机的完全没有拍摄到极光,手机屏面上全黑,一点光感都没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使用国产小米手机(MI 9 SE)手持拍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随着极光渐渐淡去,这晚的极光天文秀结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次日黄刀镇游览,镇上制高点,可以一览全镇概貌。</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午后细雨蒙蒙,担心夜晚的“追光”。据说小镇中心位置设立一座极光预报塔,如同天气预报,每天预报当晚极光出现的大约几率。</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正值金秋时节,黄刀镇美得如童话般的世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住民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共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一片树叶都渲染着秋色</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那灰白相间的地方,出现了淡淡的七色彩虹。天空中云雾渐渐散去,今晚的“追光”有望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夜晚11时来到郊外湖边观看,抵达时已是人头攒动。天空云层较多,等待了许久才发现天边出现了淡淡的绿色光(曝光时间20秒)。</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团友使用相机+三脚架拍摄(数据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因为极光的亮度较暗,小型卡片机(Panasonic LUMIX)已经基本没有光感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米手机手持拍摄,曝光32秒。(模糊的一塌糊涂)极光秀很快就结束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黄刀镇停留的最后一天,即将告别这宁静的小镇。</font></h3> <p class="ql-block">落日时分天空晴好,期待最后一晚的极光秀。夜晚再次来到湖边,天空云层却越来越厚,静候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极光的些许踪影。夜晚非常寒冷,大家都扛不住了,加之再过2个小时我们就必须前往机场返回温哥华,这晚的“追光”就此了结。导游安慰大家“你们的运气还不错,3晚有两晚看到了。据说英国的威廉王子在这里住了4晚都没有看到极光。”我们万里迢迢来到黄刀,实现了与极光的约会。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