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看世界之初遇甘南

陳🎀玉英

<h1>米拉日巴佛阁</h1><h1>海拨2900米</h1><h1>位于甘肃合作市</h1> <h1>九层佛阁前有许多磕长头的信徒,一边磕头一边念着佛经。在藏区常常能见到磕长头的信众,他们心中有信仰,精神上有寄托,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h1> <h1>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h1> <h3>老阿妈一个长头接一个长头,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口中不停地念诵着六字真言和转动手中的佛珠,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她完全视而不见,专注地起身、匍匐、起身、匍匐。。。</h3> <h1>望着那沧桑的背影,我不禁感叹着信仰的力量。这是一种让我们城市中生活久违了不再相信的力量,每天两点一线,走到哪里都是一水儿的低头族,而我们城市的低头族清一色的却是手机党,似乎信仰已经离我们太远太远。。。</h1> <h1>因为有佛<br>无论怎样高贵的头颅<br>在这里也曾悄悄低下<br>更无需说不论怎样的山高水远<br>也不能动摇朝拜者的步伐<br>那四季不灭的香火</h1><h3></h3><h1>漂浮着最虔诚的表达。。。</h1> <h1>郎木寺海拨3600米</h1><h1>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小镇。</h1> <h1>小小的郎木寺镇一肩挑两省(四川和甘肃)。中间由白龙江把寺院一分为二,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h1> <h1>藏民,有着源于宗教的苦难情结,他们用悲悯和感恩之心来看待这个世界。</h1> <h1>大多数的藏民还是挺友善的,对于我们的拍照还算包容。粗暴和不礼貌的只是一少少部分。</h1> <h1>也可以在与他们闲话聊天中,对他们在寺院里的生活略知一二。</h1> <h1>虔诚的藏民手握经筒,不停地围着寺庙转圈,毫不理会外界所发生的一切。</h1> <h1>适逢放学,小僧人互相嬉戏打闹,整个寺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h1> <h1>参观郎木寺时,正逢他们上经课,大殿里沒有想象的肃穆,嘈杂的声音,左顾右盼的神情,经殿外凌乱散落的僧人黑靴和下课时的蜂拥而出让我感觉与我们的学校似乎没什么不同。</h1> <h1>拉卜楞寺</h1><h1>海拨3200米<br>藏民心中的圣地,神秘而底蕴深厚。</h1> <h1>转山转水转转经筒</h1> <h1>转经廊外默念着六字真言,充满信仰的人们和匍匐在路上,磕着长头的老者都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h1> <h1>这里还拥有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有1700多个转经筒,长达数里,转遍每个转经筒需一个多小时。</h1> <h1>玛曲县阿万仓湿地草原</h1><h1>海拨3500米</h1><h3></h3><h1>宁玛寺全球最大的转经筒</h1><h3></h3> <h1>看着眼着这金碧辉煌的转经筒,还有络绎不绝虔诚的藏民,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尊崇和顶礼膜拜已经是深入人心,仿佛人现世这一辈子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信仰佛教,为了佛教献出自己的所有,而这一切只为了下一世的转世能寻得一个好归宿。</h1> <h1><b>佛光闪耀的圣域</b></h1> <h1>我无法以都市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这些虔诚的藏民之感受,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h1> <h1>兰州</h1><h3></h3><h1>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又复习了一遍五个一。一条河、一座桥、一座雕像、一碗拉面、一本书。</h1> <h1>这次住在正宁路附近,正合我这馋猫意,饭后继续开吃😂😂😂</h1><h3><br></h3> <h1>这个老马家的酒糟奶真的狠好吃🤪🤪🤪😋😋😋我们排了半个小时才有得吃🤣🤣🤣</h1> <h1>来这里请做好心理准备,那介人是推着你走的😅😅😅</h1> <h1>碌曲县分水岭</h1><h1>海拨3654米</h1><h1><br></h1> <h1>这里是巴彦喀拉山脉的东南段。这分水岭北测的洮河是黄河的支流,分水岭南侧的白龙江是长江的支流。</h1> <h1>土门关是由四川、青海经甘南藏区通往兰州的主要隘口,曾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口。</h1> <h1>来甘南,当然少不了上堂政治课,走走红军当年走过路。。。让这个70周年的国庆节过得更有意义❤️❤️❤️</h1> <h3>拍摄:陳玉英</h3><h3>文字:陳玉英</h3><h3>整理:陳玉英</h3><h3>日期:20191005-13</h3><h3>未完待续谢谢分享💓💓💓</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