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暨宜阳县初中数学分片教研会今天上午(2019年10月16日)在韩城二中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在教研室王佐政教研员精心组织下进行的。</h3> <h3>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花果山,张坞,莲庄,三乡,韩城,高村,石村的老师们。其中共有三位老师做课。她们分别是韩城镇二中的梁慧毅老师,高村镇中的胡若毅老师,张坞一中的周洛宜老师。</h3> <h3> 本次研讨会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h3> <h3> 第一节课是由韩城镇二中的梁慧毅老师做课《因式分解》。</h3> <h3> 梁老师从整式的乘法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整个课堂按照什么是因式分解?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这样一条主线进行,构建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小组讨论如何确定公因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参与度和自由度上向理想课堂靠拢!</h3> <h3> 第二节课有高村镇初级中学的胡若毅老师做课。</h3> <h3> 胡老师教学目标清晰简洁,“掌握”,“运用”用词准确。整节课胡老师更多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真正体现了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胡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语言诙谐有趣,整个课堂下来,氛围轻松,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最后胡老师在课堂检测环节和作业布置环节设置有提升题和选做题,分层次教学。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h3> <h3> 第三节课是由张坞一中的周洛宜老师做课。</h3> <h3> 周老师利用小学的“分解质因数”导入新课“因式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的类比思想。周老师在强化因式分解概念时着重强调了等号右边是整式的积的形式,特别举了一个反例,分母中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整式。在讲解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周老师着重给同学们分析了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可以变成公因式乘以另一个因式的形式。这一过程就用到前面刚学过的知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体现了数学课堂的整合度,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有因有果。另外周老师在最后一个练习题中拔高了难度,公因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提现了数学的“整体思想”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h3> <h3> 三节课,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都在全神贯注的聆听,认真记录。第四节课,三位做课老师向所有参与研讨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构思。向王老师汇报了本节课上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本节课完成的目标和未完成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h3> <h3> 教研室王老师对三位教师课进行点评,指出了优点与缺点;他说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不能脱离课本,脱离教材。王老师还给出了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教师教学各自有各自的不同角度,善讲就讲,善做就做,善活动就多活动只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能力来做,都是一节好数学课,只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和你有交流,有提升,这就是好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思维的碰撞,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交流,把握好这一点就是好课;同时王老师对教学目标设置提出了要求:过去,我们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现在我们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目标设置以课标为标准,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课标规定了这一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是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这个一定要明确。我们要在课标基础上进行拔高,不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h3><h3> 王老师还告诉我们一定要讲有用的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这节课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让学生的活动成为真正思维的活动。</h3> <h3>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图形和数据,而是自然、社会、历史背后的神秘,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发现的最可靠的武器、工具。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同样能够在课堂上发掘出数学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重现这个发现数学之神奇的过程。布鲁纳曾经说过,儿童学习这一知识的历程可以和当初科学家发现这一知识的历程相媲美。</h3> <h3> 此行,我们收获满满。</h3><h3> 教师研讨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提升,一起成长。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朝着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和“三重境界”不断靠拢。</h3><h3> 行动,就有收获。</h3><h3> 坚持,才有奇迹。</h3><h3> 这也是新教育的魅力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