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后卫贝丘遗址·行记

风信子

<h3>&nbsp;</h3><h3>小后卫贝丘遗址·行记</h3><h3>&nbsp;</h3><h3> “贝丘(Shell Mound),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大量古代人类食剩馀抛弃的贝壳为特徵。日本称为贝冢。大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有的则延续到青铜时代或稍晚。贝丘遗址多位于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在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在贝丘的文化层中夹杂著贝壳、各种食物的残渣以及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还往往发现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由于贝壳中含有钙质,致使骨角器等往往能保存完好。根据贝丘的地理位置和贝壳种类的变化,可以了解古代海岸线和海水温差的变迁,对於复原当时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帮助。”</h3><h3> 江川小后卫小学校园里,就有一座珍贵的螺丝山,也就是贝丘遗址。</h3><h3> 1961年初,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江川县的星云湖畔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螺丝山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碳十四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湖滨台地型、石寨山类型文化, 1989年5月江川县人民政府将螺丝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2019年10月16日中午,我们江川区第一幼儿园分园大一班的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小后卫贝丘遗址之行。</h3><h3> 从幼儿园开车到小后卫贝丘遗址,只有十多分钟的路,很方便。</h3><h3> 车子行驶了一小会,就到了岔路口。走过这公路就到了,王老师边说边灵活地拐一个弯,驶入了通向小后卫小学的路,这是一条乡间公路,路边停着不少车辆,不时有行人走过,骑电三轮的老伯婶婶行驶在路中间,需要不停地打喇叭。</h3><h3> 雨过后,天气格外晴好,已是深秋,风是弯曲的,它带来的凉爽像极目之处任意一座小山丘,迂回着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孩子们一路嘻嘻哈哈的,异常兴奋。</h3><h3> 路一旁的田里,高高低低的庄稼眼看着凶猛地扑过来,却又转瞬即逝。天异常蓝,白云像一个个孩子用稚拙的笔,勾画的圆圈圈。田中间出现了一个学校,王老师说,这里就是小后卫小学了。</h3> <h3>  我是第一次来小后卫小学参观贝丘遗址。孩子们也是,大家都非常兴奋。一下车,就跑到学校门口的土丘边开始捡螺丝。</h3> <h3>  王老师说,外面不算什么,学校里面螺丝才多呢!</h3><h3> 进到校园里,里面才是别有洞天,原来校园里的才是螺丝山啊!</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孩子们高兴得又笑又跳的,马上就往螺丝山跑去——</h3> <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校园里非常干净整齐!</span></h3><h3> 抬眼望去,远处是白云缠绕的山峦,隐隐约约地露着它的头或腰身,阳光正暖,世间明亮,螺丝山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当你正以为将要步入一段水墨画卷中去,可一转眼,好像又穿越进入遥远的古滇国:山峦含黛,牛羊成群,云雾慵懒在头顶,闲闲地召唤着你。有时它们只是一抹,有时是一大片。那些成堆的螺丝也突然游动起来。</h3> <h3>  有孩子的叫声传来,我晃了下神。暗自嘲笑了下自己。</h3><h3> 孩子们在螺丝山上快乐着,仿若成为了山上的小精灵。</h3><h3>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青翠的植物下,成堆白花花的螺丝中,几棵枯木沉默地伫在其间,灰白的螺丝与裸露的泥土,陈年斑驳的木色,它们的粗粝和质朴,仿佛与螺丝山自成一体。</span><br></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过山间石头小路,突然看到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童心乍现,轻悄悄走过去想一睹它的芳姿,留个倩影,却不料被鬼针草粘了一身。</span><br></h3><h3> </h3> <h3>  肌肤被扎得生疼,正摘取着,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求救,原来他和我一样遭遇了鬼针草,我们一边摘一边笑。</h3> <h3>  小后卫小学的校长闻声从另一处楼梯上来,主客简单寒喧后,他便开始给我们的孩子上课,站在他身旁,我们都在用心聆听,此时,他是主角。</h3><h3> 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的生活垃圾堆,即所谓的“庖厨垃圾”。当时人们在水中捕捞、后山打猎,吃剩的螺蚌壳等物丢在垃圾堆,堆积得像小山丘一样,其中不乏兽骨和用坏的陶器、石器等。</h3><h3> 听着听着,我仿觉进入一个微暗平静的世界:星云湖日夜安静着,夜来的时候,月光散出的银色的光线软软地趴在人们身上,人们在月光之下,笑着,轻声说着些什么,我有些恍忽,空气中像似有一股温暖的水流在轻轻荡漾,一环一环地将我包围。这种场景,一定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或者,是在梦里?</h3><h3> 学校围墙上的手绘图与满山的螺丝混和在一起,带有久远而熟悉的生活气息。</h3> <h3>  孩子们还没有玩尽兴,可是时间来不及了,我们需得离开了。让孩子们排好队等车的过程中,<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个孩子发现墙壁缝里有螺丝,惊呀极了:“哇,这里也有。”我呵呵笑笑:“这是学校里不知哪个哥哥姐姐藏在这里的。”这几千年前的螺丝,不知道在哪个前人手里停留过,几千年后,不知又被哪只手藏在洞洞里。</span></h3><h3>&nbsp;</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千年前曾生活着的靠贝丘之类而活的人类,大概根本不会想到千年后发生的事情,根本不会想到那些他们食而弃之的螺丝壳,还会以物质的形式永存下来,被一双稚嫩的小手轻轻捧起。</span><br></h3><h3>&nbsp;</h3> <h3>文:木槿子</h3><h3>图:王蕊</h3><h3>审核:杨美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