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培训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苗凤珍工作室成员赴济南参加第十一届名家人文高端论坛会议

苏苏

<h3>  10月17日早上7点50分,第十一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开幕式准时开始。<br>  我校苗凤珍、常秀秀、杨传艳和邵苏苏四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br>  开幕式由陶继新主持,周伟涛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明确人文教育高端论坛的前进方向,发挥人文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优势作用,用言简义丰的讲话为本次人文论坛正式开启书写点题之笔。</h3> <h3>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首先由赵谦翔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望岳》的风采,用体验音趣、疏通文意、赏析技巧、品味诗眼、微文写作五个环节,从音趣、情趣、理趣、文趣四个层面对《望岳》一课进行精彩的剖析和展示。</h3> <h3>  紧接着是唐江澎校长《阿房宫赋》的教学展示课。经过课前精心的准备,唐校长以从古至今世人对《阿房宫赋》的评价为主线,从苏东坡的“寒宵百读”,到当代文艺批评家霍松林先生的“起势雄健,于叙事中寓褒贬”,再到文化学者郑岩“五个层次的阿房宫”,整堂课引经据典,提升了课堂的文学高度。</h3> <h3>  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下午两点,刘恩樵老师准时开始《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三遍”“考问三番”“研学三题”三个环节让学生深入文本,不断起身表达,理解“大入边”“真将军”“真皇帝”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过程中教学生以赏析批注短文的形式学习文言文。</h3> <h3>  教学过后,刘老师进行了以“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全语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题的讲座,细致全面地阐释了“全语文教育”的深刻内涵。讲座从缘起、框架、精神、实践四个方面与在场老师分享了“全语文教育”一路走来的成果,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结合。</h3> <h3>  最后,在万众期待中,孙绍振教授终于登场,未等主持人介绍完毕,孙教授便迫不及待走上舞台,开启了他风趣睿智的讲座——《整本阅读与个案解读》。孙教授从身边的建筑文化谈起,回顾历史,总结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从未在文化上落后于人,可今天却产生了文化自卑,表达了他的痛心与惋惜。回到讲座本身,孙教授指出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泛读与精读的矛盾,大量读的情况下不管质量,追求“读者中心论”,过于尊重读者的独特体悟。</h3> <h3>  10月18日8点整,只见卢红伟校长一身笔挺的西装,风度翩翩走上舞台,用《温情沟通构筑和谐关系》的讲座开启了今天的人文讲学。卢校长开篇坦诚相待,以学校发生的“流血事件”引出主题,向大家分析了沟通中容易走的四条弯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并提炼出温情沟通所必备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大要素。随后,卢校长与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在办学过程中用温情沟通打造和谐校园的真实体验,从“希冀美好的开学”开始,依次展示了“怒放生命的个体”“校园早晨的昂扬”“不同寻常的旅途”“一首小诗的力量”“结业会上的意外”“别样的春节问候”“永远不散的班级”等八个精彩瞬间。最后,卢校长以自己的作品《光之勉》与大家共勉,冀望大家“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发现并捕捉自己的那束光,发挥并珍惜自己的那份热。”</h3> <h3>  接下来,知性典雅的崔丽梅老师进行《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展示课。崔老师逻辑清晰,思维活跃,将整个课堂分为“篇的通读”,“段的细读”与“句的品读”三个环节依次进行,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恰到好处,声音一出更是震撼全场,引得在场老师连连惊叹。</h3> <h3>  余映潮老师站上讲台,轻轻一声极富代表性的“同学们好”,尾音悠长,开始他韵味无穷的《孤独之旅》展示课。余老师讲课自成一体,别具风格,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段”,辅以小说阅读方法的指导串起了整个教学之旅。精彩的展示课结束后,余老师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历,为大家带来人文讲学——《做智慧的语文教师》。余老师把智慧的语文教师提炼为两句话:着力夯实自己的学问背景,苦练自己扎实的教学的能力。接着,余老师将这两句话分解开来,点出“四要”的原则,即要有理念高度,要有积累习惯,要有学问背景,要有教学艺术。同时余老师以自身为例,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积累,备课文件夹中每首古诗都有三千字以上的资料做注解,《孤独之旅》这节课更是有上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做支撑。余老师感叹:时间都去哪了?都到积累,到钻研中去了!听者纷纷点头,赞叹不已,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才会呈现出这精妙绝伦的魅力语文课堂。</h3> <h3>  下午的两场讲座是衡水系教育专场,首先出场的是现任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郗校长以《新高考背景下的坚守与传承》为题进行了激情四溢的讲座。他从接任校长后秉持的“坚守、传承、学习、完善、创新”理念谈起,介绍了学校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成果,并总结出成就背后依靠的是先进的理念,鲜明的精神,特色的文化,扎实的德育,精细的管理,有效的教学,辛勤的付出,最终获得终身的受益。</h3> <h3>  在郗校长激情澎湃的讲座后,是李金池校长的《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畅谈》。李金池校长作为衡水教育奇迹的缔造者,在离开衡水中学后又创造了中学教育的另一个神话——精中奇迹。李校长把这一切归功于对课堂的关注,强调课堂是学校的原点,课堂才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精神面貌、教师水平和学校高度,课堂变革是一切教育变革的核心。时间有限,李校长讲得意犹未尽,观众们听得也意犹未尽,却也只能用热烈的掌声向李校长表达敬佩之情,以期下次的相会。</h3> <h3>  晚上七点,备受尊重的陶继新老师准时与我们见面。陶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潜心钻研,从《学记》中涉及的学习目的、教学关系、“进学之道”“记问之学”谈到“有志于学”“本立道生”,讲到精彩之处,忍不住面露喜色,连连赞叹古人智慧。同时,陶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生动演绎了“教学相长”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学艺乐学”“藏修息游”“教之不刑”“教学四兴”“教学六失”“启发诱导”的深刻内涵。《学记》底蕴深厚,陶老师希冀我们认真研读,追本溯源,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绽放出无限光芒。</h3> <h3>  10月19日一早,年轻的才女作家、陶继新老师口中的“奇女子”王筱菲老师率先为我们开启《快乐读书漫谈》。作为一个热爱读书并且深受书香陶冶的人,王老师用富有诗意又不失哲思的语言与我们分享了她对读书的独特感受,她分别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以及读书之外的功夫四个方面谈到她漫步于书香世界的快乐。在讲到怎么读书时,王老师的答案帮助我们解答了诸多读书的困惑,用分阶段、坚持读、花样读、反复读、体系读的方法,不求“记得”,只期“晓得”,这是一种读书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份智慧使在场听众受益匪浅。</h3> <h3>  接下来,王岱老师用《&lt;雷雨&gt;整本书阅读》带领我们走进经典话剧的解读。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把重头戏放在对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的梳理,把八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用五个“三角形”连接起来,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矛盾冲突的强烈。王老师紧紧围绕人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为什么鲁大海这个人物不能少”这一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不断追问,层层递进,挖掘故事内核。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时候,王老师展现精湛的教学艺术,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角色演绎,直观感受角色冲突,提醒学生阅读经典时要把自己降下来,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品读角色。</h3> <h3>  精彩不断,高潮迭起,随后,王君老师的课堂《&lt;小王子&gt;整本书阅读之&lt;因为爱情&gt;》又让我们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得到了爱的滋养。王老师一上来从自己青春期的“喜欢”出发,与学生探讨爱情的真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出示《小王子》中的精彩片段,带领学生走进对情感的深层探索。在正式上课之前,王老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小专题研讨的程序,并明确本节课分初、中、高三级挑战,围绕“小王子们的初恋危机探索”依次进行“朗读再现”“发现秘密”“联结思辨”三个环节。</h3> <h3>  下午两点,黄玉峰校长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迷恋与在场听众分享了《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尚特色》。黄校长从“尚道”讲起,“道”即育人之道,而育人的本义在今天走向偏锋。接着谈到尚“本”,从“识字是读书之本”“读书是学习之本”“积累是创新之本”“接受是研究之本”“敬畏是做人处世之本”等几方面论述只有“本立”方能“道生”。接下来,黄校长又从“尚和”“尚智”“尚诗”“尚勇”等方面由浅入深地为大家进行细致讲解。</h3> <h3>  接下来,高平老师用质朴的态度、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小史》。高老师从自己的童年谈起,讲到了她艰苦的求学环境,曾经多次几乎与上学的机会失之交臂,但是每一次机会她都紧紧抓住,并在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坚持认真学习,刻苦读书。随后,高老师分享了自己毕业后8年的乡村教育经历,在校长的支持下,做自己的“素质教育”,并收获了一段段珍贵的师生情谊。之后,高老师讲到自己在山大附中的二十年教学经历,从一开始的郁郁不得志,到后来不断反思,不断突破,不断丰富自己,终于一马当先,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相应的认可,也带领自己的语文团队走向了“井喷式”发展。</h3> <h3><br><br>  晚上七点,李维新老师不顾喉咙发炎,坚持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e积分,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作为“华之梦教育e积分”的创始人,一句“只有目标,没有问题”是李老师坚持的做事态度,也是一直支撑他走到今天的动力。李老师从事小学教育20年,从自身教育经历讲起,介绍了e积分的缘起。随后,李老师从班级自转、高效课堂、家校合育三个角度,结合教育实例,将自己多年研究的“干货”与大家一起分享,加之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引得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一场八点半就应结束的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支持和强烈要求下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最后终于在大家的欢呼中结束。</h3> <h3>  10月20日上午,我们迎来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由徐飞老师教授的《重读〈朝花夕拾〉》。徐老师先出示了鲁迅的两幅画像,让学生说说用哪副画像做本书的封面合适,学生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接着徐老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人物入手一起品读鲁迅的爱与恨,在“因爱生恨”的结论中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学生一致赞同用第二幅图更合适。</h3> <h3>  第二节课是史建筑老师带来的《〈史记〉解读》。据史老师介绍,自己在本节课前用了两周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品读文本,做了大量工作,这节课是一节成果汇报课。这节课仅仅围绕人物特征,设计了“我来任命‘史上最佳君臣组合’”这一真实的情景任务来展开。学生抓住核心问题“如何理解人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课堂精彩纷呈,掌声不断,令人叹为观止。</h3> <h3>  每日学习结束后,我们四人总是及时地讨论、总结当日所获,并结合个人现状各抒己见,明确得失。可以说,这是一次来自高端论坛对我们语文教学生涯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暴击。</h3> <h3>  活动最后,陶公与苗老师亲切交谈,对我们的学习积极性表达了肯定与赞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