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今年“名师之路·小学语文”第一场,仅半天观摩时间,但让我终生受益。</h3> <h3> 第一场是清华大学王文湛教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术报告,从8:30至9:40,王教授的时间把控精确高效,令人惊叹。八十二岁的高龄,一个多小时的脱稿,令人肃然起敬,仿佛带我重回校园,亲切之感顿生,我听得万分仔细。</h3><h3> 王教授的讲解,重点在“改革”二字。为什么要改?就此问题,他剖析了我国的教材现状,主要列举了某些地区教材崇洋媚外,个别地方教材甚至有反动思想,也从香港事件指出学校教材的重要性。从目前的社会现状看,教材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许并非一件好事,于是国家级别的统编教材是顺势而生。</h3><h3> 教材改了什么?王教授就此问题重点解说,强调“大语文”趋势的到来。强调语文、道德、法制三科教学,突出阅读、习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此对应,今后语文考试的趋势便是增加题量与题目文字比重(所有科目),增加古诗词等。</h3><h3> 在这样的教育趋势下,我们课堂教学有何注意事项?根据王教授的讲解,大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h3><h3> 1.加强识字,增多增难,强调顺序为识字-拼音-课文。</h3><h3>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h3><h3> 3.增加古诗词。(教育是天,语文是地)</h3><h3> 4.增加地方戏剧。</h3><h3> 5.增加阅读,学生学习顺序为兴趣-习惯-思考-朗读,提高速度。</h3><h3> 这样的教学任务下,我们老师又要做些什么?王教授给了许多建议,比如:</h3><h3> 1.吃透教材。</h3><h3> 2.要做课堂的导演。</h3><h3> 3.启发式教学,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张多提高效问题。</h3><h3> 4.苦练基本功。</h3><h3> 5.关注所有学生。</h3><h3> 6.留好家庭作业,反映课上主题,有长远意义。</h3><h3> 王教授的报告层层深入,引人深思,于我来讲皆是宝藏,我虽奋笔疾书,但仍不免有遗漏,此处所思所记能够理解运用也是大有裨益。</h3> <h3> 第二场是张学青老师的导读示范课-《猴王出世》。课堂的高明之处在于关注名著的版本,重视原著,同时采用批点阅读的方式,将课堂与学术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切实做到了学有所得。</h3> <h3> 第三场是鱼明利老师的示范课-《神话导读》。在课堂上,鱼老师采用中西文本对比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神话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用视频加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中国神话的图谱,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一条线索。</h3> <h3><br></h3><h3> 这次观摩让我了解了课改的一些理论与趋势,明晰了教材设置的重点与难点,对现在的我有着非常大的指引性,同时也让我看到一些学术研究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成功案例,真是一次干货满满的学习机会,真诚地感谢“名师之路”团队,感谢我的学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