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个秋天,属于粉黛。</h3><h3>这个秋天的浪漫,属于徜徉在粉黛花海里的人。</h3><h3>安徽省霍山县太阳乡的船仓,梦幻般的粉红世界,让人沉浸不可自拔的,是去留无意的风,是聚散无常的云,是闲愁不羁的清水,是相顾无言的远山,是一颦一笑的写意,是铺陈梦境的无边浪漫。</h3> <h3>船仓是安静的。经历了国庆假期的喧闹,在这样一个阳光正好的深秋午后,一片片,一簇簇,粉黛乱子草以绿叶为底,以青茎为骨,蓬起发丝般的花穗,细长,棉柔,文静,优美。</h3> <h3>船仓是闲适的。青山环抱,绿水微澜,炊烟袅袅,屋舍悠然。有风轻拂,有鸟清唱,有情侣间流淌的柔情,有一家人洋溢的温馨,更有我们这老友几人的默契和从容。</h3> <h3>船仓是写意的。原生态的山形水系,蜿蜒盘旋的梯田坡地,自然散落的农房村舍。粉黛着墨,芒花点缀,平湖留白,小径勾连……是一幅有浪漫色彩的中国画,是一处原味野奢的爱丽丝仙境。</h3> <h3>船仓是朴实的。景区建设时间不长,农家乐和饭店旅馆不多,我们的车子就顺势停在一家名字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花海农家乐”门前。进去一看,敞亮的大厅,整洁的厨房,一尘不染的桌椅板凳,干净卫生的洗手间,笑容可掬的老板,很舒服的感觉。菜上来了,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老豆腐,灯笼椒,黄牛肉,锅巴汤……吃得忘情,不觉过饱。菜实惠,还不贵,对于物价上涨已经麻木的我们,一时好感爆棚。坐下来聊天,才知道老板家四代同堂,和睦幸福,今天掌厨的小伙子,是江苏人,也是老板的女婿,很是能干。原来,这一家深山里的农家乐,竟是融合了江苏人的精明和霍山人的淳朴,深得商家之道的精髓。</h3> <h3>花海农家乐的怀姓老板,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霍山人,而船仓花海,是霍山众多景点中的一个。我们驾车走209省道,从鹞落坪和包家乡进入,穿铜锣寨隧道,盘旋于青山绿水之间。上月还曾走济广高速,过黄尾到单龙寺站下,行驶在“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霍山段,沿途领略霍山全域旅游的建设成就,感触很深,感受良多。</h3> <h3>霍山县的旅游,似乎起步并不早,基础也不好,一开始名气也不大。至少对于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的我来说,四十多年来,今年九月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到霍山县旅游。一路所见所闻,想起之前几位朋友的大力推介,才真正体会到“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这话是多么贴切。当然,只是走马观花两趟,没有深耕细作,也没打算写什么深刻的体会和报告,但还是有些话如鲠在喉。</h3> <h3>在建设的理念上,霍山的突出特点是崇尚自然,很少硬性的开山挖石,很少见到钢筋混凝土的野蛮堆砌。似乎是能不砍的树,绝不多砍一棵;能不用开挖的地方,绝不乱上挖机;能不用水泥的地方,绝不用水泥,非用不可的地方,也做了很好的隐藏和装饰。建筑之间,尽可能保留原来的山系水脉,与自然融为一体。在细节把握上,他们非常讲究品质和特色。无论是步道、桥梁、雕塑、观景台,还是旅游标识、指示牌,不搞千人一面,不搞千篇一律。一些人造的景观,也能看出设计和施工方的用心着力。在风格上,霍山人更强调务实肯干,沿路很少见到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口号、标语,也很少那些生搬硬造的所谓标志性建筑物,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色,每个点有每个点的韵味。草坪里没有杂草丛生,厕所里少有蚊蝇乱飞,路面难见千疮百孔,电缆电线横飞的视觉污染,也不多见。</h3> <h3>记得十多年前,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学霍山”,也仔细琢磨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不过现在看来,有些事情,我们始终在学霍山的路上,比学赶超的路,似乎就卡在了第二步,画面定格。时间在渐渐流逝,希望我们还能看得见人家的背影,还能有追赶的意识和勇气。</h3> <h3>船仓的粉黛,开了会谢,谢了还会再开。我们走了,今后还会再来。只为这田野间的浪漫,平和而亲民,让久驻红尘的人,能够跳出“樊笼”,“复得返自然”。</h3> <h3>期待我们在“乡村振兴”的东风里,能够沉心静气,真抓实干,让大岳西的山水之间,多那么几个“船仓”。不为粉黛,只为那乡野之间的安静、闲适、写意和朴实,只为那进得了山,亲得到水,留得住的乡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