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河常在,然知她惜她者少;历史长存,却怨她忘她者多。</h3><h3> 忘记何时,入手这套书籍,大约匆匆翻过一遍,就书架高搁。在励志丁读书会的冥冥引领下,这本书从书架上跑到了我的枕头边。翻开看看,有些熟悉,但又更多透着陌生,这都是我一向浏览但不细读书籍的恶果。</h3> <h3> 有人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余秋雨先生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苍茫天地间,人显得如此渺小,于是,他踏上了旅途,一条山河之旅,一条文化之途。</h3><h3> 对于我来说,没有条件行万里路,路确实就是书。翻开目录,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很多景物亦或是景点的名字,心中想到能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触走一遍祖国大好河山,未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享受。</h3><h3> ——然而,在余秋雨的笔下,这些人文景观,它们是独具特色的景观,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一种豪放的雄伟,一种奔腾的力量,一种民族的自豪。山河之书,书中华民族之山河、历史、精神、力量、文化。</h3> <h3> 跟随余秋雨我们看到西江的美丽苗寨姑娘面带微笑,诉说着自己蚩尤后代的身份的乐观淳朴与豁达;我们看到千古一帝康熙围猎时强健挺拔的身姿,看到他自学汉代传统文化与各类知识的谦逊的帝王胸襟;我们看到大词人苏东坡晚年被无辜陷害落寞又无奈的背影,看到他辉煌过后看透人生的舒然与释怀……</h3> <h3> 在道士塔里,看着愚昧的道士王圆箓、奸滑文人蒋孝琬、贪婪匈牙利人斯坦因,还有那几辆装载经卷的车队在凄艳的晚霞里渐行渐远……</h3><h3> “我好恨</h3><h3>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h3><h3>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h3><h3> 阴森幽暗的古堡</h3><h3> 晨光微露的旷野</h3><h3> 要么我收起你扔下的白手套</h3><h3>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h3><h3>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h3><h3>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h3><h3> 离开如云的战阵</h3><h3> 决胜负于城下 ” </h3><h3> 在宁古塔,看着流放至此的朝廷忠臣跨越信仰的生死之交,看着一个个家族世代流放亲人屈死,却开东北地区启蒙之教。而这一切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变成了历史褶皱中的微尘……</h3> <h3> 在西域喀什,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狂野大风、霜雪千里,亦或是驼铃沙海、枯枝夕阳,而是张骞骑着骏马独自在沙海中默默远行的背影,是世界千万种文化在这样神圣的地域彼此汇集,彼此融合的过程;在都江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森森泉涌的白浪,一条条气质滚滚的河渠,亦或是青色浓重的青城山的静默气质,而是一种人水合一的相处之道,是一个民族在“拜水”和“问道”上的大智慧; 在莫高窟,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夜晚沙漠的亮月,山脚清凉的泉流,亦或是洞窟中精美绝妙的壁画,栩栩如生的石壁雕刻,而是历史上十六国朝代的更迭,是文化与艺术兴盛与世俗化……</h3> <h3> 雪中阳关,枯瘦萧条;白帝三峡,苍凉险峻;风雨天一,烽烟沧桑;山庄背影,栖栖遑遑……</h3> <h3> 书与路融为一体,文化与山河亦相互交织。在书中,我行走于山河之间,体会文化之旅。<br></h3><h3> ——路,就是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