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九) 家乡的山→圣应峰

伪球迷

<h3>  圣应峰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我家乡背后的山。这本应是我加入"自由足迹"后能登上的第一座苍山山峰,但由于当时自己未下定决心加之装备不齐,所以错过同三十多人共同登顶。如今通过窦大哥介绍有机会同欧海团队一起登圣应峰,终究可补上心中遗憾。观音塘、感通寺、寂照庵、波罗寺一个又一个熟悉又略感遥远的名字,随着路程不断接近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今年我离家乡最近的一次,就这么不经意的到来了!!</h3><h3> 我出生在观音塘旁感通寺下一个名叫上末的村庄里,从小生在苍山下长在洱海旁,一直到十岁才和弟弟及母亲随军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辗转几地最终来到父亲的家乡漾濞定居。童年时最快乐的时光大多在大理度过,从小学到初中一到假期就和小伙伴们到感通寺下的茶园旁放牛、放马,牛马在自由地吃草、奔跑,我们也在旁自由自在的玩耍,渴了、累了就跑到感通寺里去喝点水、休息一会儿,听听松涛声和师父们的颂经声,那时的寺庙可真寂静!!人可真少!!不像现在人太多、太嘈杂,无尽的商业开发把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全都毁了。常听母亲讲起她幼时和娘娘、叔叔一起到一个叫波罗门的地方去砍柴、背松毛,由于路途太远经常累的是一路走一路哭,可是哭完还得继续走,是多远的路把他们折磨成这样???</h3><h3> 年龄越来越大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曾经深藏脑海的记忆也逐渐模糊起来。女儿出生那年母亲告诉我村里有习俗:“当年在火把节前有孩子出生的家庭,要在农历六月二十五到来前,每家出工出力帮助村里立火把。村里每年立的火把大部分由竹子捆扎而成,这就需要到波罗门往上很远的山上去砍并运下山,这些年你根本就没干过苦活也没走过那么远的路,指望你去完成任务是不可能了,我已委托你叔叔帮你去办,过完节后你要好好谢谢他”。我知道在母亲眼里我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虽已为人父还是处处关心,事后谢过叔叔但又忘了问波罗门后的山叫什么?一拖又是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年事情少了,有了空闲开始登苍山,就认真查阅了有关苍山的知识,这才弄清波罗门后面的山叫圣应峰,波罗门本应叫“波罗寺”,但在很久以前就荒废了只剩一个门的框架,所以一直被老辈人称为波罗门,直到近几年才通过爱教人士及善男信女的捐款重建回原来的样子。</h3><h3> 终于登上父辈曾经常去的波罗门、圣应峰,诚心体会父母上山砍柴、背松毛的不易,上到竹林才知叔叔替我砍竹子扎火把,路途是多么的遥远,一切的一切在我登上圣应峰后都找到了答案…………🙏🙏🙏</h3><h3><br></h3><h3><br></h3> <h3>感通寺</h3> <h3>寂照庵的花</h3> <h3>波罗寺</h3> <h3>同行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