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那些年陪我走过的镜头们

中国摄影报

<br></br></h3></br><h3>        镜头,用了不少,也出了不少,如今只想做一总结。为了更好表达视觉呈现,我竟然动用了AI,想来自己也是蛮拼的。</h3></br><h3>        除了样片之外,我也凝练的阐述了各个镜头的特点和优缺点,希望可以参考和索引。</h3></br><h3>        虽然花费不少时间,但为了大家开心,值得。<strong>同时,也确实很酷。</strong></h3></br><h3> <br></br></h3></br><strong>Nikkor 18-55mm F3.5-5.6 VR</strong><h3>        当年买D60时附带的套头,很不起眼,很轻很小巧,滤镜只有52mm,光圈是小中之小的3.5-5.6,简直就是个阳光头,不过较高性能的VR也较好地填补了其光圈弱势,让摄影的适用性范围扩大了不少。<br></br></h3></br><h3> 优点<h3>便宜且带防抖,便携无负担;对焦快速安静,中心解析度在各光圈下表现都还不错;色彩表现较为艳丽,很能讨好眼球;做工也对得起价格,组装品质没问题,镜筒也没有松垮的地方。</h3></br>缺点<h3>光圈小,对焦环太窄,转动手感很松,没有阻尼感;外观弱,极易诱发内心的升级欲望。</h3></br> <h3>这个头陪伴了我的蜜月,只要不太苛求,其实作为旅游头表现很不错。</h3></br><h3> <br></br></h3></br><strong>Nikkor 105mm F2.8D micro</strong><h3>        这是一个外观并不好看的微距镜,粗大的镜筒伴随的口径只有52mm,85 1.8D的62mm遮光罩可以直接拧在镜筒上,太滑稽了。<br></br></h3></br><h3>        别看镜头其貌不扬,但陪伴了我很长的时间,很多时候旅游我都带着,因为品质够好,镜头也够结实,哈哈哈~~~</h3></br><h3> 优点<h3>锐利,反差大,最佳解析度在F5.6附近,场像很平坦,边角处的解析度下降很缓和;做工很不错有专业范,耐摔;105的焦段也能让我在APS-C画幅时拍摄昆虫,偶尔客串下人像。</h3></br>缺点<h3>外观外观外观~~滤镜尺寸是62mm的话就好看多了;对焦慢且噪音大,螺丝刀镜头的通病,即便使用了对焦限制器也一样,慢且吵;除了3M开外的物件,我都使用手动对焦。</h3></br> <h3>曾经从1.5米处横着砸到地上,滤镜都碎了,但镜组外镜筒丝毫没有影响,当时还没有天安、南京西路Nikon保修处,我在冠龙保修时,老师傅矫正了对焦杆,说彻底修好要换内镜筒,当时用F90x试了下,能对焦就没有换。</h3></br><h3> <br></br></h3></br><strong>TOKINA 11-16mm F2.8 DX-II</strong><h3>        广大的视角且明亮的光圈以及较低的售价,一度是我的出游好伴侣,F2.8的光圈弥补了一部分APS-C画幅ISO较弱的软肋。焦段很舒适,从风景到环境人像都涵盖了。<br></br></h3></br><h3> 优点<h3>镜头很图丽,厚实像坦克,用料很不错,压手;对焦快,解析度很不错,仅限中心区域;边角想要好只能收两档光圈,场像很不平坦。</h3></br>缺点<h3>边角的色散比想象的大,挑滤镜,需要超薄的;色彩太寡淡。</h3></br> <h3>归根结底,DX画幅想要超广角和2.8大光圈,当时就这个独一份。图丽算是在OK的价格里给出了OK的答卷的。</h3></br><h3> <br></br></h3></br><strong>Tamron 70-300 F4-5.6 SP VC</strong><h3>        说它稳定不是指画质均一,而是因为防抖机构效能明显,本人第一次见到能在观景器中凝固力如此之大的镜头。半按快门,画面抖动瞬间凝固了,在Nikon家这种感受就弱很多。<br></br></h3></br><h3> 优点<h3>价格以及200端之前的锐利画质,对焦算是快速安静,防抖给力。外观比较干练,加上附带的大型莲花遮光罩,很霸气!</h3></br>缺点<h3>200端之后的画质陡降,解析度差了不少;看来Tamron即使给了高端SP标识,骨子里还是不自信;同时,也用价格说明了这是个中端头。</h3></br> <h3>这只头刚出现的时候,价格很有竞争力,因为画质不输Nikon原厂且防抖能力更好。我购入的原因就是原厂70-300被偷了……想体验下Tamron家的防抖黑科技。</h3></br><h3> <br></br></h3></br><h3><strong>Sigma 24-105mm F4 OS ART</strong></h3></br><h3>        这只头就是个妖怪,82mm口径,膀大腰圆,你会联想到什么?黑科技加成下的高素质影像?是的,画质确实可以,但是真心又重又大,善意提醒此头不适合挂脖子上。自从带着出过几次远门后就再也不敢玩耍了。<br></br></h3></br><h3> 优点<h3>解析度真心不错,对焦安静快速;做工十分出色,配色低调我喜欢。</h3></br>缺点<h3>大、重、贵。本来就比原厂贵了,再加上82mm的滤镜尺寸让保护镜、CPL,ND都价高一级,累积起来,差价真心不小。另外对焦环过窄,虽然阻尼能接受但手感不舒服。</h3></br> <h3>不建议驴友买,因为原厂有更好的方案,追求画质的朋友其实也不会在意大变焦驴头,所以这个镜头总结就是两字:尴尬。</h3></br><h3>没有过于明显的优点,却带着十分明显的缺陷。真要问我什么人需要这个镜头,我想不出来……</h3></br><h3>当年我把它和Tamron 24-70mm F2.8 SP VC做对比后选择了适马纯粹是因为外观,做工和手感……有了孩子后,我后悔了……</h3></br><h3> <br></br></h3></br><h3>Sigma 35mm F1.4 ART</h3></br><h3>        这只镜头能挑剔的地方实在不多,外观,手感做工,画质,对焦都是我喜欢的,最重要的是价格也是杀手级的。<br></br></h3></br><h3>        如同这个配图的英文“Addict”吸引我去使用它。我喜欢这个镜头不遗余力,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h3></br><h3>35mm视角和透视十分亲和,对焦快速安静,大光圈配合全画幅机身,在暗光下也能安心摄影。无论是单身狗时期还是有孩子时期,户外随拍或是室内抓拍都要依赖这个镜头,陪伴了本人很多美好的时光。</h3></br><h3> 优点<h3>画质,价格,做工都让人惊喜。</h3></br>缺点<h3>暗角略大(鸡蛋里挑骨头)。</h3></br> <h3>该镜头在光学以及规格实力上让我享受到了随拍的乐趣。而镜头本身又是个足够精致的玩意。所谓经销商洗脑的“一分价钱一份货”的道理对于它并不适用。总之,如果我不出单反门的话,只留一个镜头,很可能就是它了。</h3></br><h3> <br></br></h3></br><h3>Sigma 50mm F1.4 ART</h3></br><h3>        镜头看上去漂亮,拿在手里更漂亮,因为从视觉升级到了视觉+触觉,精致的做工,流畅的线条,冷冽的触感,压手的重量,水汪汪的大眼睛,黝黑细腻的身板。<br></br></h3></br><h3>        我没有想到适马会制造出这么一个俊俏的镜头,让我爱不释手。要知道如今商品成本打压的大环境中,四位数价格的在产自动对焦头里,样子俊俏、做工精致的已经很少很少了。适马的50ART真心让我眼前一亮。即使抛开画质,单就做工触感外观来说,我就愿意为它买单。</h3></br><h3>        当然镜头怎么能抛开画质呢?所以适马,你用了华丽的用料与设计作为内涵,就是为了配得上那个美丽容貌,这样才不负适马的自豪傲骨。50ART就是这么一个外在与内涵都精彩的杰作。</h3></br><h3>        光圈全开解析度就已经很吓人了,相当于我当时拥有的老款适马50mm F1.4 收一档半到两档光圈的解析度,而焦外并没有因为高解析度的方案而损失多少柔美,色散比老款改善很多,对焦并没有变快多少,但更安静了。</h3></br><h3> 优点<h3>几乎所有方面都很优秀,</h3></br><h3>即使对比贵几倍的竞品。</h3></br>缺点<h3>重量,来自Distagon结构的约束。</h3></br> <h3>这只头之所以也配上”Addict”这个词,因为它呈现出了与35ART不同的快乐,执着的匠人,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能把对“美”的理解,通过器物,表达到什么程度?我觉得50ART在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标杆,一个充满适马气质的标杆。带着它拍摄,很有自信,很快乐,很酷。</h3></br><h3> <br></br></h3></br><h3>Sigma 150mm F2.8 OS 1:1 macro</h3></br><h3>        如同配图的“Unique”,它的规格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原厂都在玩90、100、105的时候,适马用72mm口径的150 F2.8证明了自己的设计实力,在焦距长度变长的同时,维持2.8大光圈。</h3></br><h3>        在收到好评后再接再厉重新设计了带OS防抖的150mm F2.8微距头,口径依旧是72mm,但镜组结构完全改变,解析度继续提高。<br></br></h3></br><h3>        很有幸我能在实体店找到这个冷门镜头,当时在环龙器材城转悠了一圈都说没有,直到某个角落看到它的身影,被告知是博物馆翻拍大量采购后的余货,当即尝试后买单。</h3></br><h3>        最后说说颜值,这款镜头颜值也不错,在适马中期新涂层版镜头里算是帅哥了。</h3></br><h3> 优点<h3>画质超棒,尤其是消色差设计,简直杰出;类似焦段的单反微距头里只有被爆炒高价的福伦达125mmSL神头能够略微胜出一丝丝,其他的小弟弟们不是渣就是设计用心度还未够班;对焦快速安静(配合对焦限制器),防抖效能出色。</h3></br>缺点<h3>比原厂贵不少;也比原厂100、105弟弟们也重了很多很多。</h3></br> <h3>对于这个镜头我不会吝惜任何赞美的话,类似Bravo,Excellent,great什么的,因为它就是那么出色,150的焦距基本上摆脱了让我外出拍花卉、昆虫时的采光尴尬以及惊扰尴尬。</h3><br><h3>户外微距就是一寸长一寸强!贴心的三段式对焦限制器能让我在不同场合都设置好舒心的距离,当然还有重要的OS!我本来就懒,外拍从不带脚架,所以拍花卉昆虫的成功率就看老天赏脸(风),以及自己的腰和手。如今有OS加成,让拍片成功率提升了不少。</h3><br><h3>至于画质方面,解析度就不说了,全开就很棒,收光圈就是为了景深。最可怕的是这个镜头的消色差设计太牛逼了,一般横向色差,通过超低色散玻璃能够大量消除,但纵向色差只能够靠光学设计实力+一些设计上的运气来消除,这点耐克厂的105VR就很不体面。</h3><br><h3>而这款150mm F2.8 OS macro不仅横向色差抑制得很出色,连纵向色差也消除得很漂亮,凭这点我就甘心再多花一千多买适马而不买渣耐克(不管made in Japan版还是made in China版)。</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klw1dfekl-1ipc-6BU-h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