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来布拖中学支教一个多月以来,支教团队教师积极与学校领导,广大师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教育教学基本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不够扎实有效,目前主要依托国培方式,开展公开课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基于此,从10月份开始,我们确立新的工作思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感染,影响带动更多的老师,先从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开始,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等活动,经过近两周的工作,已初见成效,部分老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纷纷参与进来,热情高涨。二是落实集体备课的制度,固定时间、地点、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各类备课,说课,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比赛课等活动,并纳入考核评价,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三是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本地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帮扶,加大青年教师的帮扶力度。</h3> <h3> 以数学组为例,本周开展了两次数学活动:10月15日四川师范大学的张静老师上了校内公开课《有理数除法》,10月19日青海西宁二十一中的胡青波老师上了县级示范课《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两次活动都从小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写教学反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校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h3><h3></h3> <h3>张静老师:<br></h3><h3> (一)教学设计反思</h3><h3> 本堂课为有理数除法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有理数除法法则以及能够运用其进行计算,所以我将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和会运用其进行计算设计为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堂课主要由有理数的乘法引出除法的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我认为我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h3><h3> (1)例题和练习题没有相互对应,并且格式不够标准,不够具有层次性。</h3><h3> (2)板书设计方面缺乏一定的逻辑性。</h3><h3> (3)时间上把握不够,导致课堂最后未进行课堂小结。</h3><h3> (二)教学过程反思</h3><h3> 导入时复习旧知导入新知,通过师生互动复习倒数以及有理数的乘法来为引出除法做下铺垫,进一步通过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让学生观察出除法算式的结果。此刻再由我引导学生发现8÷(-4)=8×(-1/4),(-1)÷(-1/5)=(-1)×(-5)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通过两式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此时由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我认为我在这个部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h3><h3> (1)提问方面,语言不够规范且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如,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同学们能否求出下列各式的答案?学生对逆运算有所遗忘,所以在提问后大半部分学生不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h3><h3> (2)学生主动举手按照教材内容来回答问题时,我给出了负面的评价。这样做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回答问题可能会产生恐惧。</h3><h3> (三)其他问题反思</h3><h3> 第一方面是提问环节,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学生单独回答和全班集体回答,我认为由学生单独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什么时候适合集体回答,什么时候适合由学生单独回答,由于在提问方式上设计不当,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比较乱。</h3><h3> 第二方面是上课的语言及动作,语调方面没有什么起伏,导致重点不够突出,上课时也缺乏一定的情感。以及语言上表达错误时,未采取适当的方式化解。</h3><h3> (四)改进措施反思</h3><h3> (1)板书设计更规范,更有逻辑,并且重点要突出。</h3><h3> (2)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及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h3><h3> (3)语言方面培养一定的起伏能力,并且带有一定的感情。</h3><h3> 本次课我有了较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所进步。</h3> <h3>胡青波老师:</h3><h3> 上周接到学校通知,安排我上一节国培公开课,得知这一消息,我非常重视,立即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我先确定了授课内容《指数函数及其图象》,并主动邀请高中数学高级教师周开洪老师,青年教师黄晓,何正良老师一起围绕新课引入,概念剖析,图象绘制,性质探究等环节进行了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之后我开始设计教学文稿,课件,反复修改,业余时间,还一遍遍在脑海中演练上课场景,和一同来支教的上海支教教师梅志俊老师多次交流,自认为准备充分。10月19日下午,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来自布拖县中学以及各乡镇学校数十名教师前来听课时,心一下又紧张了起来,16点20分正式上课,我按照预先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归纳等方式,力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教学进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尤其是对图象与性质的探究时间较少,没有深入挖掘分析。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突然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一个教师要一生的时间去备课",竟是那样贴切!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完美的,无论你怎样用心设计,总会留下遗憾,但正是这种遗憾,才让我们时刻不敢懈怠,不敢自满,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少一些遗憾,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br></h3><h3> 帮教工作任重道远,要改变这里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又巨大,但我们将会全力以赴,真诚付出,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