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野人寨,顾名思义,野人之寨,肯定与野人有关。乍一听,这个地名,令人生畏,叫人咋舌。人们疑惑不定,往往不禁要问:“这里真的有野人吗?”</h3><h3> 细究这个地名的来由,有两个说法。</h3><h3> 其一,野人之说。</h3><h3> 相传昔时,此处常有野人出没,亦或伤击老百姓的孩子,亦或捕获百姓人家的牲口。一时引起老百姓的恐慌,鸡犬不宁,附近人家怕得要命,结伴而行,不到天黑就关门闭户。甚至许多人家再也不愿意居住此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县衙多次派人围捕,均不得要领,不是让野人走脱了,就是反被野人砸伤衙卒。为此成为县衙一个十分头疼的事情。</h3><h3> 后来,朝廷派倪知县走马上任,令其必须全力以赴剿灭野人,以期让黎民百姓能够重回家园,安居乐业。倪知县身为朝廷命官,临危受命,只得履行职责,担当职守。他轻装便服,深入此地暗察明访,决定不可力敌,采取智诱歼灭。</h3><h3> 一天,倪县令自己挑着美酒佳肴,那浓浓的酒香,诱惑着野人随即而来。于是,倪知县在野人居住的洞穴,陪着野人饮酒作乐。野人被灌得酩酊大醉,倪县令设法起身出逃。然而,野人却突然起身,一把抓回倪县令,还要倪知县陪其饮酒。倪县令自然知道自己已经难以脱逃。按知县事前的安排,洞口外面预先准备了熔化的铁水,把洞口一点点凝封起来。只是留一个小洞口,等待倪县令出来。倪县令对着洞口命令衙卒不要管他,赶快将洞口全部封死,他与野人同归于尽。从此,倪知县舍身为民的壮举,在民间流传至今。但此事,发生在什么朝代,野人的洞穴在什么位置,已经无从考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也就是难以确定,只能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h3><h3> 其二,刘源之说。</h3><h3> 刘源,是南宋末年是舒州同安郡(即今潜山市)土豪,自称“刘野人”。有的资料说刘源是“义兵长”。据说,刘源身高七尺,虎背熊腰,力大无比。脚长尺余,走起路来一步三尺。其时,元军大举南侵。刘源在此起兵,安营扎寨,抗元保宋。因此,人们称呼刘源这个安营扎寨的地方,叫做“野人寨”。</h3><h3> 刘源依靠此地背山面水的优势,春则耕种,冬则入山。此地旌驾桥以北的大块土地,都是刘源率兵练武之地。刘源在天柱山上,凭借天柱山的洞穴秘府,坚持抗元18年。后来,元军派大军搜山围剿。最后在天柱山总关寨被元军战死,割去首级,邀功行赏去了。</h3><h3> 刘源尽管死了,但此地遗留下野人寨的地名,流传了千百年。</h3><h3> 这就是有关野人寨地名的两个说法。</h3><h3> 我想,两个说法,一虚一实,均有来历。倪知县舍身救民的义举,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一点依据没有。现在七老八十岁的人,仍然能够绘声绘色的讲述着这个神奇的传说。传说,虽然是人们的口碑资料,但能够流传至今,也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一段口述历史。而刘源起兵抗元,作为正史的县志,历来均有记载。这是更为可信的历史渊源。</h3> <h3>据乌以风先生《天柱山志》记载,此地汉时名叫“谷口”。乌以风说:“此地因扼山谷门户,故曰谷口,后名野人寨,为刘源结寨抗元兵处,明改善士坊。天柱奇秀,山麓最佳。谷口其一处也。”(乌以风:《天柱山志》P61页)乌以风将自己的房子,命名为“谷口草堂”。如今,有一家王姓的饭店名为“谷口饭店”。</h3><h3>我今客居野人寨,闲暇无事,早晚散步于潜水河畔,察看地形,遥望地貌。得知,汉时此地名叫谷口,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潜河从岳西水吼白水湾一直流到此地,都是两边山峰夹击,一路呼啸奔腾。而到此地,崇山峻岭戛然而止,河床陡然开阔起来,河道两边是一望无垠的田园,河水犹如野蛮的猛士,顿时变得温顺起来,碧波微澜,匍匐向前,浩浩然流入滔滔的长江。此处其名谷口,则完全是地理的解说,叫法非常合理。</h3><h3>谷口,是自然因素之使然。野人寨,则是人文因素之使然。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文因素,都是情由可然,合情合理。至今,野人寨的名称普遍使用,而谷口之名也仍然还在沿用。只是,野人寨之名,随着人们口语化的逐渐演变,当初的“野人寨”三个字,已经简化为“野寨”二字。新中国之初,野寨又作为行政区划,名为“野寨公社”、“野寨乡”。原景忠中学亦改为“野寨中学”。这些,都是依照因地而名的命名规则。故而,野寨已经成为固定的地名,流传于世。殊不知,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否知晓,今天的野寨,是野人寨地名演变而来的根由,还有多少人知道野人寨的沧桑历史。</h3> <h3>而今,在昔日刘源演兵的数十亩田地上,招商开发,拓宽街道,建造高楼大厦,定名叫做“皖镇”。这个皖镇之名,意境不俗,高雅大气。因为安徽省的简称就是“皖”。皖镇,把皖与镇联系在一起,不就意味着这是“安徽省的省镇”嘛?随着皖镇的建设规模与形制,已逐渐的加大,其影响力也在扩大。皖镇的面积,已经是野寨的十余倍,而且还在不断地建设。野寨老街原有人口,野寨、新桥两个村民组大约300多人。而在皖镇购房居住的外来人口,租房陪读的流动人员,现在是野寨老街人口的十余倍。除老野寨街人外,现在常住在野人寨的人口(包含野寨中学3000名师生)已经达到5000人。这些新来的野寨人,往往口头上都是说“我住在皖镇”,或者说“我在皖镇的颐园”等等。而无形之中,野寨又常常被人们唤做“皖镇”。因此,有意无意之中,自觉不自觉之中,野寨好像又多了一个新的叫法。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所衍生出来的新的名称,也是野寨遇到新的发展机遇,而迎合的新变化。我想,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是时代的发展进步,这是社会进步的发展。</h3><h3>是的,我期待着。期待着野寨的变革,期待着野寨的发展,期待着野寨越来越好,越来越美。</h3><h3>谷口,野寨,皖镇……</h3><h3>我怀念你,我赞美你,我祝福你……</h3><h3> (2019.10.18)</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