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下午刚上课,班主任到我身边告诉我,轮到第四组进行课后分享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恼火得很,一点准备都没准备,问了几位组员,都以各种理由推辞,都说组长不带头,谁来啊。</h3> <h3> 其实我更清楚的并不是因为我是组长,而是因为上台就感觉压力山大,这次培训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有把分享写成诗的,有把课澎湃成激情四射的,有把引言一气呵成的……不胜枚举。一首首的诗歌,一套套的理论,一句句的警句格言,直逼心底,真是胆战心惊。</h3> <h3>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此次培训,我是60个人里最尴尬的那个,大家都在初中高中呆着,而我却因为特殊原因,已经到了小学,上课的地理、政治、历史都已离我远去,以至于昨天所有地理老师与地理专家一起合影,我都没有挤进去的勇气。</h3> <h3> 想到这些,我就在朋友圈不禁发了句:我是个被时代早已淘汰的人,我想起了电视剧《沙漠飞鹰》里的一个视频,说燕双鹰一行来到沙漠某一城堡,却还发现有清朝时期马厩,马夫,士兵,囚犯,个个白发苍苍,骨瘦如柴,眼睛无神,在岁月的流逝中等待一道圣旨释放他们,可却不知道,再也没有圣旨了,清朝早已不存在。我也是不是一个这样善于等待,而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一个人,跟不上藏龙卧虎的节奏,只能硬挤着牙膏,套上没有理论的干瘪的语言,赶着鸭子上架——着急!</h3> <h3> 想了许久,也只有从自身的一些体验,谈谈教研教改在可行性方面的几点难点,说得不好,还望批评指正。</h3> <h3> 我认为,教研培训工作的难度之一在于教师工作的调动与专业的不稳定性。</h3><h3> 老师们大部分从事着的不是自己的专业,甚至很多学校出现“语文是体育教师教的”现象。以自己为例,工作20来年,换了五所学校,教过语文、地理、化学、物理、历史、英语等科目,是不是若干年后,我们的“英语是地理老师教的”也会成为名言呢?更有趣的是今年我还进了小学,教起了小学语文。很多的专业培训都已经发挥不了最大的热,甚至都已经疏忽了,至少失去了一份拉起来干大事的热情。</h3> <h3> 培训完全落实到位还有第二个难点,各种各样的教程改革,课堂改革,教法改革层出不穷,令教师目不暇接,更有甚者,刚好培训一段时间,偃旗息鼓,为什么,说这种模式弄虚作假,遭遇某些专家的否定,急忙调转方向,从另外找突破口。最近网上又说这次的教材尤其是语文,又哪些方面不行,得改啊。</h3><h3> 想想,进步是需要改革与创新的,但方向得准确啊,不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用“游击战”来迷惑敌人还行,但不能迷惑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啊,尤其是学生,小小年纪,经不起折腾,一误就是一生啊。</h3> <h3> 第三,教研培训的落实难点就是条件的限制,有些真是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你所看见的山珍海味,仅仅是过过瘾,需要资金的到位,有时大城市有的东西,要想普及到乡镇,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一些当普及时,就开始淘汰了,这种伤痛是永远存在的。</h3> <h3> 第四,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安全压力、教学压力、扶贫压力、各级各类检查等压力,有些来自家长,有些来自领导,有些来自社会,有些来自家庭,有些来自自己的思想心理斗争……,加上师资力量的严重缺少,教师工作量的增大,教研培训的落实到位就更加难上加难了,像朱真老师说的,为了一堂课,磨课37次,真的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为了一个课件,准备两个月,甚至两年时光,是何等的艰辛与难能可贵。</h3> <h3> 其实,艰难的因素还有很多,因为时间的问题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总之,我就是佩服与羡慕你们这些仍然在教研培训路上艰辛默默付出的专家们,仍然保存“世界虐我千百遍,我待教研培训如初恋”的那份纯情与热爱。</h3><h3> 我自嘲是一个被时代淘汰的人,只会自怨自艾,但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也是想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哪怕如萤火虫那般渺小,面对浩瀚无际的星空,也能发着光。</h3><h3> 最后,借用一下我最喜欢的诗人顾城一首《门前》来结束我的分享:“草在结他的种子,风在摇他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让大家用平常的心态,百般的热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投入教育,静待花开!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