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晴空鹤鸣,丹桂飘香。神俊秀丽的蒙山脚下,山东省新课堂语文教学研讨会如期而至,莒县一行12人在教研室王学军主任带领下来到临沂外国语学校,聆听专家报告,观摩名师课堂,收获犹如秋之谷,饱满,余味无穷,是以记之。<br></h3> <h3> 十月十七日,专家报告环节,各位名家提纲挈领,诠释了语文教学的高度、深度、厚度,听后醍醐灌顶,深受启发。</h3> <h3> 正如张伟忠博士所说:“一堂好课,不管是生本、文本,重要的还是根本,那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杨存昌教授就给与会的教师生动诠释了一位“文人”的深厚功底。两个小时的报告,没有讲话稿,虽自称漫谈,却有道可循。杨教授殷殷嘱托老师们要努力拓展专业素养,从“人类学”到“哲学”,从“艺术学”到“深入了解各种文体知识”。引经据典,令人神往。</h3> <h3> 随后,张伟忠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基于学生感受、质疑和发现新课堂的构建”课题。构建基于学情的新课堂,作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真正走到了课堂中心。无疑,这将引发一场彻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及行为的课改风暴,在新部编版教材登上舞台之际,为语文教育者指明方向。</h3> <h3> 十七日下午,四名来自各地教研室和各地骨干教师做了分别主题报告。 来自青岛市教科院的邹欣老师,做了《从教师设问到学生提问》的报告,向老师们介绍了“基于学情的新课堂”面临的三大挑战及探索实践。基于学情,就要挑战“教师惰性”“教师掌控欲”“学生提问能力”三座大山,邹老师把理论与教学案例融合,深刻却不枯燥,生动又不浅薄,引得深思。 寿光教研室胡立业老师《把握学情,推动深阅读——用好学生问题的课堂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讲述了自己身先士卒,探索语文课堂新模式的路程,胡老师借助案例,向老师提出基于学情的新课堂该如何实践,如何操作。<br></h3> <h3> 平阴实验学校的邢珍老师在《基于学生疑问感受发现的课堂多维观察与评价》中,向老师们介绍了“课堂多维量表”的实施方法,“学生独学提出问题”,“小组助学、教师引领,研读”“学生归纳”三个步骤都借助具体量表科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h3> <h3> 部编版教材引入了活动探究单元,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活动实践提出了要求。来自淄川实验中学的李静老师《“活动-探究”探究活动》的报告中,就以新闻“活动探究”单元为例,具体细致的为大家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带动学生探究实践、采编新闻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起来、课程真正活起来。</h3> <h3> 在当下教师们争先恐后增加课堂难度,在课堂设计中堆积容量时,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张彬福教授则最简单的课例《荷叶圆圆》《小石潭记》告诉老师们,什么叫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真的不繁琐。学生素养的核心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要牢牢握紧“熟读”“动笔”两大法宝。</h3> <h3> 十月十八日上午,四位老师展示了不同文体的示范课。 <br> 来自济宁任城第一教研中心的强海燕老师执教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基于学生学情,每一个环节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h3> <h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先生的答案铿锵有力,直抵人心。但是,如何将作为议论文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呈现给学生是并不容易的。但是,来自临沂第三十五中的贾伟老师却用一堂课告诉老师们,这堂课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更可以将爱国热情时代脉搏跳动到学生心中。</h3> <h3> 一名女教师却有诗仙之浪漫,带领一批素昧平生的学生,唱出了李白的苦闷,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曲折一生都在高青县第五中学的段岩霞的这堂《行路难》中被完美呈现,李白的苦闷,茫然,豪情,浪漫在一遍又一遍的品读中被挖掘的淋漓尽致,融进每个孩子的血肉里,行路难,知易行难,酣畅淋漓。</h3> <h3> 一节没有PPT的课堂,会出现省研讨会吗?老师能否驾驭一节没有PPT的课堂?济南市莱芜区莲河中学于立国老师执教的《老王》,给我们以最好的答案,于老师不但胸有丘壑,完美驾驭,而且意蕴无穷。时隔二日,仍余韵无穷。围绕杨绛先生的“愧怍”说,于老师带着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意蕴”,为我所神往。</h3> <h3> 张伟忠博士与四位执教老师一起评课,见解独到,鞭辟入里。本来听完已觉惊叹,听完张博士的评课,心中满是“愧怍”,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高度。妙!妙!妙!</h3> <h3> 每位同伴皆是满载而归,不虚此行。学习最大收获,除了接受新思想,新课堂,更知道了,还有人在做着你想不到的事情,做着你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故而鞭策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语文更高处漫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