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啥要批评孩子?</h3><h3>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下次不再出现类似的状况。</h3><h3>一句话:批评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好。</h3><h3>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把握这个原则,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话,讲;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话,咬碎牙齿,也要咽下去。</h3><h3>很多父母在开始的时候,还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是,批评一开始,如果孩子没有自己想象当中的虚心接受,父母那一颗傲娇的玻璃心呀,就受不了了;如果孩子不但不虚心接受,再梗起脖子顶上你几句,父母简直就火冒三丈,气得头晕目眩了。</h3><h3>于是,瞬间,教育的目的忘了,打压的本能上来了。</h3><h3>怀揣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阶级斗争思路,开始对孩子进行政治上的洗劫,目的无非就是一个:</h3><h3>谁是家中的老大?!</h3><h3>我今天非要让你搞搞明白!</h3><h3>其实,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就无所谓道理,无所谓对错了,而是讲究谁势力大,谁地位高,从道理之辩,成了力量对比之较量。</h3><h3>无怪很多孩子,在受到父母批评之后,非但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一肚子委屈,因为他们感觉到的不是父母的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h3><h3>你强,你有理!</h3><h3>你是爸爸,你有理!</h3><h3>你老,你有理!</h3><h3>你生下我,你有理!</h3><h3>这样的强盗逻辑碾轧下,哪个小孩会心服口服?</h3><h3>要知道,孩子是最讲究“公平”二字的。在他们单纯的世界中,还不允许或者说不理解迫于势力、地位而屈从的社会法则。</h3><h3>如果一件事情的方式,给他的感觉是不公平的,那么,你哪怕再有理,他都不认。</h3><h3>孩子这种对公平的执拗,类似于西方司法中的程序公正原则,程序如果不合法,那么结果再正确,抱歉,不行。</h3><h3>所以,跟小孩子,一定要讲理,甚至比对大人都要讲理。</h3><h3>这样他才会接受你,甚至信服你。</h3><h3>其次,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失控了,从讲道理,变成对孩子的打压了,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你情绪的失控。</h3><h3>觉得“我是父母,你就要尊重我!哪怕我错了,你也要听,你也不能违抗我!”</h3><h3>所谓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嘛。</h3><h3>可是,如果你把你的面子看得比道理的里子,比事实还要重要,还要要紧的时候,抱歉,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h3><h3>这是事实。</h3><h3>为什么我们同外人讲道理,批评人家的时候,我们不会崩溃或疯狂?</h3><h3>因为你把对方当人看。</h3><h3>你批评孩子的时候情绪会失控,因为你把他当你儿子看,当你的附属品看,所以,你把你的面子看得比他的尊严大。</h3><h3>“我养了你这么多年,说你几句,你居然不听?!”</h3><h3>“我白养你了,我跟你说这么多,你居然一下都不睬我,你还把我这个爸爸放不放在眼里?!”</h3><h3>你看,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只要讲事实就可以搞清爽了,但你上纲上线,上升到父子情面上了,然后很多父母又开始纠缠过往十几年的恩怨对错,越扯越多,反倒把本来很清晰的事情给搞混了。</h3><h3>然后你的儿子抽身起来,回敬你:“不跟你说了,你从来就不讲道理!”</h3><h3>撂你在一边,愤然走了,你抓狂了。</h3><h3>是谁犯规了?</h3><h3>是你犯规了。</h3><h3>记住赵老师这句话:就事论事,不咎既往,控制情绪。</h3><h3>当你跟孩子良药苦口3分钟,看到的不是一张悔过脸,而是一张木雕脸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情绪一崩盘,事情就没法谈了。</h3><h3>尤其我们很多父母搞得搞着就开始人身攻击了。</h3><h3>曾经有一个孩子哭着跟我讲,每次他妈妈骂了他之后,他都想死!</h3><h3>因为他妈妈总找他的痛处下手,比如,“你跟你爹一样,就是个白眼狼,我辛辛苦苦十几年,就是喂了两条狼!”</h3><h3>“我供你吃供你喝,你就这样对我,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h3><h3>“我怎么生了个你,你去死吧!”</h3><h3>每次他妈妈骂他的时候,他都能觉得自己如此不堪;他妈妈骂完之后,他觉得自己体无完肤。</h3><h3>他妈妈拥有十级的杀伤力,以至于以后每当有人要批评他的时候,他都会本能上变成一只被激怒的狼,看上去样子凶悍,实际上只不过想要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伤害。</h3><h3>这样的父母,赵老师要讲一句,你这就不是本着教育的目的在批评了,你是在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和人生的挫败感,这样的批评,是假公济私,孩子只是个替罪羊,这样的批评,也毫无价值可言,你每批评一次,就是在毁一次孩子。</h3><h3>所以,就事论事、控制情绪,不打击面过大,很重要,不但能帮助你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帮助你控制整个局面。</h3><h3>另外,批评孩子要找准时机。</h3><h3>很多父母批评孩子不看时机、不分场合,抄起家伙就开炮。</h3><h3>也经常见到,孩子杵在那里,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时候;父母也拧巴在那里,作出一副非要此时此地就把你给治过来的决心和斗志。</h3><h3>何必呢?</h3><h3>松弛下来,不是现在不批评以后就再也批评不上了,不要急于这一时,以后教育他的机会多的呢。</h3><h3>孩子在气头上的时候,不要短兵相接、硬碰硬,这样一定是两败俱伤。</h3><h3>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冲动易怒,还没有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h3><h3>作为父母一定要避其锋芒,等他冷静下来,有谈的可能性和余地的时候再谈,不要急躁。</h3><h3>孔子有一句话:不愤不启!</h3><h3>启发、教育人,要讲究时机,时机不到,教育了也白教育。</h3><h3>而且,双方都急躁的时刻,有一方能够冷静下来,这本身也是对孩子很好的一种榜样,以行动告诉他,什么叫对自己的节制。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从你身上学到平和、理性。</h3><h3>退一步海阔天空,关键时刻,让一步,其实非但无损你的面子,相反,这一举动,会让你的形象更伟岸。</h3><h3>批评孩子,还要讲究氛围和频率。</h3><h3>既然要谈孩子的问题,我们就要挑一个合适的时间,挑一个合适的空间,挑双方合适的情绪下,比如:晚饭后,孩子作业做完了,看上去心态也比较平和,双方关系也比较融洽,家里也没有外人,也没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把手机调到静音,只要两个人,然后,你就可以认真地开始了。</h3><h3>注意,批评这么大的事,当然要郑重,而郑重的氛围是你营造和把握的。</h3><h3>这个时候,因为你的庄重,孩子也不好嘻闹。</h3><h3>很多父母,孩子一急躁,自己就沉不住气了,就乱了阵脚了,要么,一下子底气不足了,要么一下子,火就上来了。</h3><h3>这都是不对的,要以不变应万变,要稳住阵脚,沉住气。</h3><h3>还有,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这件事,也只谈一遍就翻篇,不要不停地讲,闲得没事就翻出来,往孩子伤口上撒把盐。</h3><h3>其实,你每讲一遍,都无异于在洋洋得意地暗示孩子:</h3><h3>你改不掉的,我知道的嗷!</h3><h3>没有人能承受住动不动就让自己的不堪过往经历一次次公审,这样做久了,孩子不会反省,会恨你,恨你不尊重人,不体谅人,不信任人。</h3><h3>记住赵老师这句忠告:孩子反思改正错误的行动力与你说这件事的次数成反比。</h3><h3>你讲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他越不做。</h3><h3>沉默是金,话少是银,无休无止的废话,那简直连沙都不如。</h3><h3>有的父母,什么都不说,往往一个眼神,孩子就知耻而后勇了。</h3><h3>然后就是如何讲道理了。</h3><h3>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赵老师就不教大家了,这考验的是我们人生几十年的阅历和经验,考验的是面对一件事,我们的思想的深度。</h3><h3>总而言之,你道行越深,孩子越服你;如果你讲出来的是陈词烂调,孩子自然很难信服你。</h3><h3>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平时的学习和思考。</h3><h3>最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h3><h3>你、我、他、孩子,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h3><h3>面对错误,你一定要相信,最心痛的,绝对不是你,而是当事人---孩子!</h3><h3>这个道理做父母的一定要参透,只有参透了这个道理,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才能淡然视之,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把事情的本质看得更明白。</h3><h3>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父母,孩子就会具备最基本的反省能力;如果你引导得当,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会不断发展。</h3><h3>也就是在他做错事之后,根本不用你批评,他会自己反省,会思考,也会想办法避免下次再犯。</h3><h3>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批评的最高境界:激发出孩子内心真正的善与良知。</h3><h3>所以:</h3><h3>最好的批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h3><h3>最好的教育,就是激发一个孩子的自我教育;</h3><h3>最好的关系,就是互相成就!</h3><h3>这三句话送给大家,好了,我是赵老师,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咱们下周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