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为落实东海镇教育会议精神,增强全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夯实课堂教育质量,打造原生态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h3> <h3> 在金秋十月里,东海镇中心小学电教室召开了镇教研工作会议,迎来全镇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听评课”活动。</h3> <h3> 目的是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总结推广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真正把“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h3> <h3> 数学第二组教研组长陈朝阳副校长带领,跟踪听课、评课,当天的课当天评。</h3> <h3>活动的具体安排:</h3> <h3> 深埔学校林少场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h3><h3><br></h3> <h3> 这节课,林老师能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定位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层层精讲,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h3> <h3> 林老师能站在学生立场上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在教学中林老师先由线段引出什么是射线,再过度到什么叫直线。通过课件出示生活物品让学生观察,找出线段的特点,讲解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记住什么叫做线段、射线、直线,这样抓住概念本质,构建清晰概念,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后让学生尝试着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h3> <h3> 头肖小学蔡应银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课标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是在学了“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会画指定度数角”的。</h3> <h3> 蔡老师一开始创设了问题情境、探究情境、操作情境,确定标准什么叫做射线?什么叫做角?1周角=( )平角=( )直角;把圆形片对折三次后,得到的角是几角?(用量器量)使得学生的探究有了载体,并在操作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h3> <h3> 课堂上注重操作,让学生都行起来。蔡老师能有序地引导、演示,学生在参与观察、操作实践中,发展了学生和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课堂中学生体会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清晰、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了独立思考,对数学问题能进行分析和反思。</h3> <h3>同时还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h3> <h3> 春源学校凌秋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课标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本册“角的度量”、“垂直和行”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线段、角,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节课则是对图形的特征及意义的抽象概括。</h3> <h3> 凌秋老师教学环环相扣,自然展开,学生不仅产生了认知冲突,又自己化解了认知矛盾,不仅对直线、射线无限长的特点印象深刻,又让三种线的联系和区别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仅在新知的自然生成中学角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h3> <h3> 教学设计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力求做到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趣导入,层层相扣,注重课堂动学生的体验,同时课堂上通过适时的引导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运用,组织开展各种有序的活动和有效的合作,使学生在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发展思维,提升能力。</h3> <h3> 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后,又让学生比较三者的异同点。在学生基本上弄清楚了直线、射线的概念后,又让学生认识角以及角的书写方法。</h3><h3> 教学的思路非常清晰,且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用有始有终、有始无终以及无始无终这样的猜谜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待学习"有始无终"的精神,人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教育。</h3> <h3> 龙辉学校蔡晓丹老师执教《画角》这节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内容是学习了“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会画指定度数角”的内容的。</h3> <h3> 蔡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起什么角?角如何分类及角的各部名称。</h3> <h3> 在这一节课中,蔡老师以用什么方法画60°演示画角及精讲的方法,再让学生画45°、80°角的的认知冲突作为目标,并在画角时提供各种材料,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体验的信息,在关于画角的方法的对话交流中整合目标的差异。</h3> <h3> 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来自主建构对画角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时的工具是可选择性的,操作的方法也是多元性和立体性的。</h3> <h3> 在评课活动中,参评的教研组老师都会对课堂教学相应环节进行点评,而且对整节课给出了综合评语,科学精准、归纳准确,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既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长处,又找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