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余洮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10月,工作室的愿景与追求是: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 借鉴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工作室成员的基本追求;切磋和提高,探索和总结,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是工作室成员的核心价值;团结和激励更多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层次发展,是工作室活动的关键;加强教材、教法、学法研究,把教科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是工作室活动的总体目标。</h3> <h3> 工作室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坚守初心,始终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学、教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努力使工作室成为学区小学数学教师成长的乐园。</h3> <h3> 领衔名师水车园小学余洮,高级教师,省教学能手,兰州市骨干教师。</h3> <h3> 工作室成员简介</h3><h3> 张娜 ,水车园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兰州市教学新秀新秀称号,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曾获得兰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廖敏菊,水车园小学教师,二级教师,城关区教学新秀,获2018“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苗玲玲,水车园小学教师,二级教师,城关区教学新秀。魏霞,水车园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城关区教学新秀;任芳,水车园小学教师,二级教师,城关区教学新秀;杨娇:水车园小学教师,二级教师是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心理学的数学教师。蒋萍,水车园小学民勤街分校教师,二级教师,兰州市教学新秀新秀称号;魏彩虹,水车园小学民勤街分校教师,一级教师,城关区优秀教师;梁妍芳,金塔路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城关区骨干教师;丁莎莎:金塔路小学教师,二级教师;俞婧雯,水车园小学教师,李熙香、张会霞金塔路小学教师、刘璐、周鹏,白道坪小学教师,金塔路小学教师,张尕娟,上沟小学教师,在近两年的工作中不懈的积累经验,促使自我更好的成长。</h3><h3> </h3> <h3> 教师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h3><h3> 名师工作室把一群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汇集在一起,大家对教学改革充满了无限热忱和期望,但大家平时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紧迫感,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基本素养。我们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h3> <h3> 1.指导制订个人读书计划。</h3><h3> 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每年年初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工作室为大家精选了一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科专业知识书籍,引导学员有计划、有选择、有实效地阅读,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夯实理论基础。每年年终对每个人的读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评比验收。通过理论学习以及自我反思,逐步更新了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h3> 工作室为每一位成员订了两份数学教育杂志《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上学期,工作室共同学习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琳.洛特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通过分享阅读,大家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教学中不能将关注点仅放在数学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借助数学知识这个载体促进学生对数学方法、策略、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思考,增长智慧。通过学习、反思、交流,老师们的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老师们的展示课中,大家正在尝试用文化润泽自己的课堂,逐步从知识本位走向多元渗透,提高了课堂的文化品位。</h3><h3><br></h3> <h3> 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h3><h3> 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经常发起、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和线上读书交流活动,让老师们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引导老师们在互动与碰撞中聚焦观点,深刻思想,共同提升。</h3> <h3> 3.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活动</h3><h3> 工作室经常开展主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引领工作室成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理念,熟悉新课标,认识本学科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与提高青年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h3> <h3> 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智慧课堂观摩会</h3> <h3>工作室成员余洮、任芳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h3> <h3> 工作室成员进行三字一画一话比赛</h3> <h3> 4.组建工作室QQ群,快速研讨、解决疑难问题。</h3><h3> 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分布于学区的四所学校,聚在一起进行活动的时间有限。为了及时交流和解决大家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工作室专门组建了工作室QQ群,大家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其他成员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能通过研讨达成共识。</h3> <h3> 因为有缘,我们相遇</h3><h3> 工作室成员来自学区四所学校共计15人,所以我们特别珍惜相处中的每个人,每件事;我们的心里盛满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h3> <h3> 有一次,两位工作室成员杨娇、张娜要在校内教学一节研讨课,试教几次,均不理想。后天就要上课了,教案一直没有定下来,她们十分着急。她们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试教时遇到的问题挂在群里,大家连夜共同帮他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确定了最终的教学方案。第二天再次试教,教学效果比较好,研讨课当天,两位老师信心满满走上讲台。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各成员互相启迪了彼此的思维与想法,使每位成员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h3> <h3> 工作室成员杨娇老师在上研究课</h3> <h3> 工作室成员张娜老师在上研究课</h3> <h3>工作室成员俞婧雯老师在给学生上理财课</h3> <h3> “明天上午想再把你参加第50届创新杯说课比赛的内容过一下,你几点有空?在你们班行吗?”工作室余洮老师发来信息。</h3><h3> “明天上午我课满满的,下午第一节课不行!”廖敏菊老师回复到。</h3><h3> “那明天下午第一节课,五四教室,行不”?</h3><h3> “行,2:30五四班教室见”</h3><h3> “好,我在群里发信息,全体成员都来”</h3><h3> 领衔名师余洮老师在核心群里发通知,所有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来不及闲聊,一见面就开始埋头工作。</h3><h3> 两个多小时后,从面对评委说课方式的注意事项,到课件制作展的形式和服装,再到说课的理论、事例,工作室的成员们用行动演绎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而此时此刻的廖敏菊老师激情满满,斗志昂扬!</h3> <h3>工作室成员廖敏菊老师参加第50届“创新杯”全国艺术大赛说课比赛,获一等奖</h3> <h3>工作室成员廖敏菊老师参加第50届“创新杯”全国艺术大赛说课比赛后答辩</h3> <h3> 每一次确定时间,地点后,所有人都准时到达;每一次集合研讨,犹如百家争鸣。余洮老师高屋建瓴,王仁江老师研精毕智,魏霞老师精雕细琢,段磊老师一针见血,她们的见解、指导、解读、分享让工作室成员受益匪浅。既有观念的洗礼,也有理论的提升,既有知识的增长,也有教学技艺的提高。在热烈的讨论中,感受到思维火花的碰撞;在激烈的争辩中,感受到思辨的清澈澄明;</h3> <h3> 在这浓浓的学习氛围中,更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温暖奋进。</h3><h3><br></h3> <h3> 今后工作室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教学质量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取向,以构建多元高效课堂教学改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