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谈论无情对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是无情对?从道听途说,到尝试对句,再到深入分析,进而理论研究。一步一步走,一层一层看,均与欣赏的方向与角度相关。</h3> <h3> 我们可以先顺着历史长河,从远古到近代,来欣赏以下6比经典无情对。</h3><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鸡冠花未放</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狗尾草先生</b></div> 收录人:龚明之:1091—1182 宋代,苏州昆山人,字熙仲,一作希仲,号五休居士。龚况从子。年六十举乡贡,授高州文学。后敕监潭州南岳庙。年八十乞致仕,乡人又请于朝,超授宣教郎。有《中吴纪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庭前花未放</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阁下李先生</b></div> 作者:李东阳(1447-1516),明代诗人,书法家。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长期生活在北京。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细羽家禽砖后死</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粗毛野兽石先生</b></div> 作者: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门桃李争荣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法国荷兰比利时</b></div> 作者: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树己千寻休纵斧</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果然一点不相干</b></div></h3><h3> 作者: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星白兰地</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月黄梅天</b></div></h3><h3> 作者: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br></h3> <h3> 这6比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是我们学习和欣赏正宗无情对的真正参照。其本质特点是:单字上下对仗浅显易懂,上下句子结构、词性、语法,均不一致。用我们现在(2008年之后)的观念来看,叫上下句子失对。</h3><h3> 至于网络上书本上微群里,很多专家和联者,把无情对定义为上下句子语意不相关,则只是上下失对之后的部分表面现象。</h3> <h3> 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宋代龚明之,明代李东阳,清代纪晓岚,晚清曾国藩、张之洞,民国近代郭沫若,无一不是才高八斗,位高权重之人。学问、见识,在当时皆数一数二。</h3><h3> 反观其作品,对仗用字浅显易懂,不做作不牵强,老少皆宜。</h3><h3><font color="#167efb">鸡对狗、冠对尾、花对草</font>、<font color="#ff8a00">未对先、</font></h3><h3><font color="#ff8a00">放对生</font>。<font color="#167efb">庭对阁、前对下</font>、<font color="#ff8a00">花对李</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粗对细、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font>。<font color="#ed2308">公对法</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门对国、桃对荷、李对兰、争对比、</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荣对利、日对时</font>。<font color="#ff8a00">树对果</font>、<font color="#167efb">已对然、</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千对一、</font><font color="#ed2308">寻对点</font>、<font color="#167efb">休对不</font>、<font color="#ff8a00">纵对相</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斧对干</font>。<font color="#167efb">三对五、星对月、白对黄、</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兰对梅、地对天。</font></h3><h3> 在上列单字对仗中,采用作者当时年代的字义来对仗,现代已感觉对仗生僻的,不过三个(<font color="#ed2308">红色</font>)。不是字义严格对仗,被适当放宽的不过四五个(<font color="#ff8a00">橙色</font>)。其余26组单字对仗,(<font color="#167efb">蓝色</font>)无法挑剔,工到极致。</h3><h3> 进一步分析,工度最差的句子是:张之洞的。树对果、已对然、千对一、寻对点、休对不、纵对相、斧对干。因此,放宽单字对仗的工度,从果然一点不相干开始。这也是现代无情对玩家,放任自我,学坏不学精的唯一参照,张之洞,无意中成为了现代无情对大部分人的始祖。不知道他老人家从坟墓里爬出来,看到目前的无情对现状后,是笑还是哭。</h3> <h3>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借对)与(无情对)的关系。某些人,简单的把借对和无情对强扭在一起,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无知的无情对观念。这种观念误导并且歪曲了无情对的原理和本质。是一种没有参悟透无情对奥妙的、愚蠢的观点。</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欲吃新河鸭</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须交陈海鹏</b></h3><h3> 作者:不祥。清咸丰年间,名将陈海鹏卸甲归田,于老家新河,养鸭自食或待客,从不出售。由于名将,亲朋戚友多,常有人串门做客,于是客人中有人戏作此联。</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之洞</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陶然亭</b></h3><h3> 作者:李文田。清代张之洞某日与李文田在陶然亭对饮。张一时兴起,以“陶然亭”出句,向李索无情对。李文田冲张之洞笑道:“非阁下姓名(张之洞)莫属矣。”</h3><h3><br></h3> <h3> 在分析上列二比对联时,我们不妨也来了解一下借对。</h3><h3> 借对,分为借义和借音两大类。常用于格律诗词以及普通对联的对仗。仅仅是一种对仗技巧和手法。</h3><h3> 在正宗的无情对中,一般不采用借音手法,而借音手法常常运用在机巧对联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因何而得偶(因荷而得藕)</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幸不需谋(有杏不需梅)</b></h3><h3>因此,无情对就排除了50%的借对,仅采用借义。那么,是否采用了借义手法的对联,就一定会是无情对呢?回答是:否。</h3><h3> 新河鸭/陈海鹏,张之洞/陶然亭,就是使用了借对(借义)的普通对联。相对位置词性一致,句子语法一致,大体结构同步。完全符合现今普通对联的对仗(六相)要求。如果一定要说这两比是无情对,好,那也是最低档次的无情对。最低档次,最低档次。</h3><h3> 所以,某些以借对来捆绑无情对的专家,就是在误导大众。他的观点就有学劣不学精的倾向。我们在谈论和分析无情对时,应该果断抛弃借对一词,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h3> <h3> 正宗的无情对,在单字字义工对的基础上借义转义,我们可以直接定义成(转义)。不需要理会宽泛的无档次的借对。</h3><h3> 转义技巧,在产生无情对时,转义深度是可以大体衡量的。以造成上下句子失对的贡献和作用来分即可:</h3><h3>1级转义,上下相对位置变词性,以+15分来量化;</h3><h3>2级转义,使上下相对位置的词组结构发生改变,如偏正名词变成固定名词等,整词词性不变,以+10分来量化;</h3><h3>3级转义,仅改变名词的词类,作用甚微,可用于普通对联的对仗,不改变上下句的语法步调,以+5分来量化。</h3><h3> 优秀的无情对,必有一处相对位置词性不对称,也叫关健位置。其它位置可变词类和变结构来配合组成句子。</h3><h3><br></h3> <h3> 无情对看似简单幽默,其产生过程是需要灵感和复杂技巧的。仅仅靠字义的对仗来转义成词,是远远不够的。五言和五言以上的句子,无情对对句时,还有汉语语言技巧在内,并非粗糙的汉字字义多变这一项原理。</h3><h3> 学无止境,本文仅以个见共享而已。作者:犁梦,姓彭,湖南益阳人,现旅居衡阳。</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