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绽放一追寻,携手同访说学行———记中国好课堂观摩金凤三小“说学教育”

JS

<h3>碧云天,黄叶地,</h3><h3>萧瑟中不乏暖意,斑斓里有些清朗。<br></h3> <h3>2019年10月18日,"中国好课堂"项目学校——四川、贵州、内蒙观摩金凤三小"说学教育"研讨活动继续进行中。上午是分学科观摩课,数学组观摩活动在录播教室进行。</h3> <h3>第一节课是由王淑红老师和四(4)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带来的《田忌赛马——对策问题》。</h3><h3>本节课王老师通过三个环节带领孩子们游戏在知识和能力的海洋中。</h3><h3>第一“田忌赛马”。先解读故事,初步认识对策论,再列举策略,优化分析,然后讨论需要具备最佳策略的条件。</h3><h3>第二“取棋游戏”。在学习过“田忌赛马”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寻找最优策略,这是一个有目标限制的活动,体现在让学生有思想地应用策略,并明晰用策略的优势。</h3><h3>第三“收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对“对策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独到的认知。</h3><h3>整节课,王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孩子们的展示汇报有列举、归纳还有类比,以及在补充质疑中的策略方法都得以充分展示。</h3> <h3>第二节课是由闫娟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内容《比的意义》。</h3><h3>本节课,闫娟老师并没有将“比”作为概念一步到位,也没有过早符号化,而是通过抛给学生“寻找相像国旗”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做判断,从而得出国旗长与宽之间的和、差、积、商关系。最终探究出“比,是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学“比的意义”,从而认识“比”中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拓展延伸“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得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并释义生活中球类比赛中的“0”不是数学中的“比”</h3> <h3>最后一节展示课是由任洁老师和四(6)班同学带来的《条形统计图》。</h3><h3>孩子们通过预习交流,用之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发现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不能同时兼顾数据要求时,开始了课堂探究,合作创图。通过合作学习,展示汇报,质疑补充的自主学习 得出即能清楚看出数据多少又能直观比较数据大小的条形统计图,之后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的横轴、纵轴及坐标原点的名称和意义。</h3><h3><br></h3> <h3>下午,马德虎主任主持培训“说学课堂”及集体备课研讨,分两部分内容。</h3><h3>首先,马主任带领做课教师和所有观摩教师进行“互动教研”。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而友好。</h3><h3>然后,马主任做了“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的专题讲座。</h3><h3>马主任以“比的意义”为例,建议大家设计探究性概念时去给学生创设环境,把学生放在此次事件中,让学生成为事件的主人,清楚了解事件产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应用。并提倡大家将数学学习事件化,因为学生的能力是在事件解决中得到提升的,素养是解决能力的升级版。在“比的意义”这节课中,概念抽象,我们通过大量的活动让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是在双基中提倡的,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在活动的空间中不仅有思维的经验更有实践的收获。</h3><h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关键要看社会需要怎样的人。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作为教育人,我们应给课堂的视角更高更广。为什么要设置开放型课堂?马主任指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一定是在一个开放的课堂上展开的。如果我们课堂封闭,答案唯一,那么学生如何补充质疑,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创新???学校即社会,课堂即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真实的环境中去寻找发现,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生态圈。而学生如何在这个生态圈中生存呢?</h3><h3>第一,需要自主学习;</h3><h3>第二,需要合作学习</h3><h3>这是当前课堂变革的一个视角,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共同行动起来,从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入手。</h3><h3>整个培训有序而高效,每一位参与者或沉思或速记,相信通过“说学数学”,我们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学生。</h3> <h3>&nbsp;&nbsp;一叶绽放一追寻,一花盛开一世界。在最美的季节,让我们以“说学”的名义前进,不辜负这场秋的盛宴!</h3>

课堂

学生

说学

统计图

田忌赛马

学习

观摩

意义

思维

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