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赴同煤二中新授课课例研究——记大同市李占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线下活动

一路芬芳

<h3><br></h3><h3>【工作室理念】求真务实,博学善教</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交流互助,携手同行</h3><h3>  在吴江林校长的总体部署下,根据初中道法李占霞工作室的年度计划,为了探索初中道法自学探究巩固“三案教学法”的应用,本次研修活动聚焦初中道法新授课课例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次课例研究的主讲教师是大同市煤矿第二中学校曹小丽老师和银海琴老师。</h3><h3>  </h3> <h3> 2019年10月17日,大同市李占霞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李占霞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大同市煤矿第二中学校进行线下新授课教研活动。</h3> <h3> 授课前,李老师精心组织,下发学习了“三案”资料,做了观课要求、课堂观察量表、学案成果,并就课堂观察的细节做了详细说明。</h3> <h3> 授课过程中银海琴老师和曹小丽老师本着“自学、合作、探究”三案教学的模式有序开展教学,认真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高效解答学生自学、合作中的疑惑。</h3> <h3>  在重难点突破上两位老师用了微课,让人耳目一新,真正感受到了微课与课堂有效结合。</h3> <h3>  学生在轻松有序的课堂中积极完成学案、分工合作,突显了学生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h3> <h3>  工作室的老师们认真听课,认真观察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和老师的行为,同时对观察量表中每一细节仔细斟酌,完成了一份份高质量的课堂观察量表。</h3> <h3>  课后,老师们继续在会议室深度研究“三案教学模式”下新授课课例,并对银海琴老师和曹小丽老师的课具体详细进行了分析,在给出高度评价和认可的同时,也研讨了需要继续打磨的细节,使两位授课老师也对下一步改进教学有了新的目标。</h3> <h3>  李占霞老师既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也进一步规划了以后工作室的工作:</h3><h3> 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自学、探究、巩固为核心内容的学案起了教学的导向作用。而课堂实施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展示、巩固提升,实现了教学的落地。</h3><h3> 大同市李占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三案”课例研究中,对工作室两位成员————同煤二中的银海琴、曹小丽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教学进行了观摩。两位讲课老师反复打磨,精心设计。她们的课堂教学环节合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热度,微课插入解惑答疑,学生探究、质疑、展示充分,知识巩固切中重难考点,堪称初中道德与法治自学、探究、巩固三案教学的范例。</h3><h3> 课后李占霞老师组织了有效的听评课,撰写课后反思、课例研究。工作室工作稳步推进。</h3> <h3>  杨蓉老师听课有感:<br></h3><h3> 10月17日,来到美丽的同煤二中,参加了李占霞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的线下活动,聆听了银海琴、曹小丽两位老师的课,收获颇多。</h3><h3> 银老师的课堂犹如她的人清晰明媚,娓娓道来,她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交友经验融入课堂,在教材基础上适当提升,润物细无声,最终实现教育价值,整个授课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我完善;同时她的微课成为本堂课的一大亮点,上下衔接流畅自然,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专业能力。</h3><h3> 曹老师的课堂驾驭游刃有余,足以看出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每一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深度思考。如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曹老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她选取的材料如《高山流水》《八拜之交》,都能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主动愉悦的参与其中,通过恰当的点拨、引导来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h3><h3>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很幸运,在前行的路上有工作室各位成员的相伴,红尘深处,陌上花开,感恩我们生命中每一份唯美的遇见!</h3><h3>&nbsp;</h3><h3> 陈霁洋老师精准点评:</h3><h3> 关于今天公开课的一点粗浅认识:</h3><h3> 首先非常感谢李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领略到两位如此优秀的老师的风采。</h3><h3> 本次的两节课,我有三点感悟:1.用心:银老师的课“润物细无声”,大胆处理教材,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和图片,最终让所学的知识点有落脚点,让孩子学会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2.用情:曹老师讲课高站位,有深度。用教师自身的修养、丰富的经验,引导学生提升解题能力。紧紧抓住生成性资源,充分挖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素养。3.用法:两位老师教法得当,学法设计精巧,环节流畅,步步紧扣,加之运用微课等新颖的教学手段,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总之,这次我收获颇多,希望今后多向两位老师学习,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h3><h3><br></h3><h3> 严海雷老师的专业评析:</h3><h3> 10月17日有幸参与李占霞名师工作室的活动,聆听了银老师、曹老师的两节课,受益良多。</h3><h3> 银老师在认真梳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呵护友谊?并分别以两大核心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活动和案例。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所设计的活动及案例,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学以致用,真正体现了道法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理念。学生班级、教师交友照片、找朋友、友谊地久天长等音乐、微课的运用无不体现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友好的课堂氛围,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h3><h3> 曹老师则按照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课程教学。在自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并就自学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及困惑,彰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理念。在合作环节,引导学生七嘴八舌话友谊,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归纳,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环节,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交友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进行多种选择,并以微课的形式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突破。最终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了所学知识,给人以理性之美。</h3><h3> 总之,两位教师都较好地践行了理想课堂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引发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h3> <h3>于智华老师点评:</h3><h3> 7月12日,同煤二中的银海琴老师和曹小丽两位老师为我们倾情献课,随后我们围绕“三案在课堂的运用和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进行了深入的议课评课。在大家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我们又一次得到了启发和提升。银海琴老师和曹小丽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各有千秋。银老师的课堂形式丰富,内容生动,既有丰富的视频,音频资源,又有微课的插入,引用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在积极参与中学会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情感也悄然发生变化。曹老师深度挖掘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权和参与权。坚持以学论教。问题设置精巧严谨,有效,极富探究价值。围绕三案设计,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组织教学。学生认真挖掘教材,积极整理自身经验以求解答问题,参与课堂。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的有效度都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通过高质量的课堂对友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升分析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也培养了思维。</h3><h3><br></h3><h3> 王利霞老师:</h3><h3> 10月17日,有幸去听了银海琴和曹小丽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例,受益颇多,觉得只有互相探讨互相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下面谈谈几点拙见。</h3><h3> 银海琴老师的课堂以情动人。从教学设计上,亮点较多,内容丰富多彩,细节处理细腻。开篇选用耳熟能详的歌曲《找朋友》,既能引入课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活动一选用新初一班集体和教师交友的亲身经历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活动二教材材料以电视剧方式演绎处理,非常绝妙,教学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课堂小结让学生建立班级档案,使学生在音乐和图片中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将知识最终升华到情感,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整节课堂气氛欢快和谐,知识讲解透彻,环环相扣。</h3><h3> 曹小丽老师的课堂严谨沉稳,导课采用《八拜之交》充满文学气息,跨学科渗透文学素养,学生在经典文学中去感受友谊。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质疑和解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给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找答案,也没有沦为问答式教学,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疑,立足课本但又不生搬硬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方法恰到好处,手段游刃有余,值得我学习。</h3><h3><br></h3><h3> 郭静老师说:</h3><h3> 10月17日在同煤二中聆听了银海琴和曹小丽老师的两节课,收获颇丰。</h3><h3> 银老师的课轻松、愉快、高效,实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银老师教师设计中问题情境的设置真实、有效、有意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问题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解决了交友过程中所遇到的真问题;其次,问题情境的设置水到渠成地构建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学过程的演进和知识目标的达成相得益彰;最后,问题情境的设置涵养价值,帮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的共鸣,助力学生内在生命的成长。</h3><h3> 曹老师的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很好。课上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细腻精巧,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h3> <h3>  尉明霞老师从共同点出发进行了评析:<br></h3><h3> 听完银老师和曹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共同点:能够落实“三案”要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思路条理清晰,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故事,能够触发学生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欲。微课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突破难点,让人耳目一新,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h3><h3> 其中,银老师的教学设计形式新颖,通过歌曲、图片、以及连贯性的情境创设等活动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让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曹老师在学生自主预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小组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质疑能力的培养。</h3><h3> 总体来说,两位老师的课做到了“有清晰度,有温度,有深度”。</h3><h3><br></h3><h3> 景元霞老师评析:</h3><h3>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银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高的课堂效率,同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改编整合,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交友问题用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曹老师的课教学环节完整紧凑,课堂节奏把控较好,教学设计方面不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而解决疑问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同时,曹老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这些都值得我学习。</h3> <h3>  让思想在这里碰撞,让热情在这里升温。在大家意犹未尽的讨论、研析中,大同市李占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线下活动成功举办。 我们潜心教学,静待花开。漫漫从教之路,且行且珍惜!</h3> <h3>策划:李占霞</h3><h3>审核:李占霞</h3><h3>编辑:曹小丽 银海琴 </h3><h3> 研修二组全体成员</h3><h3> </h3>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银海

李占霞

曹小丽

工作室

探究

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