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晨,又一轮太阳☀️升起来。</h3> <h3> 几十年后,我们又相聚在同一个群里!</h3><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有同学提议初中同学会到这一天来临,足足又过了两年之多,不少同学毕业后没见一次面。<br></h3><h3> 聚会地点在本乡镇芦稿村萍水相逢假日山庄。</h3> <h3><br></h3><h3> 七十九岁原初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正培应邀参加。</h3> <h3>,</h3> <h1><b><i><u><font color="#ed2308">相遇是一生缘分</font></u></i></b></h1> <h3>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我们相遇,今生有缘。1973年,公社刚办中学不久,我们第三届,学制二年。听说这届由三部分生源才凑够一个班(以光明和长安两个大队的春季小学毕业生为主体多复习半年等秋季招生,加上上一届初一留下一些和下一届小学未毕业的学生中选拔12人),据回忆统计全班共四十八人。同学出生年月从1955年到1960年期间,除5人城镇户口其余都是来自11个大队的农村。</h3> <h3>.</h3> <h1><i><u><b><font color="#ed2308">相聚是一种珍惜</font></b></u></i></h1> <h3> 珍惜同学情的形式之一就是相聚。去年以来,已经有好几次以同学名义的小聚会,大家也期待着有一次44年来的大聚会。</h3> <h5>城厢家珍公园</h5> <h5> 姚渡场镇</h5> <h5>青白江凤凰湖</h5> <h5>城厢家珍公园</h5> <h5>祥福百味轩</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缘分来之不易,</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所以倍加珍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h3><h3> 珍惜缘分,许多同学在百忙中前来。</h3><h3> 有的忙得在座谈会中电话不断,随时到室外处理工地的事务,</h3><h3> 有的忙得赶到时已是座谈会尾声,</h3><h3> 有的得赶到时已开始午餐,</h3><h3> … 她们宁愿迟到,也不缺席!</h3><h3> </h3> <h3> 有的积极主动为聚会提供服务或赞助。</h3><h3> 沈全欣为每位同学赠送了纪念徽章。</h3> <h3> 曾启蕴为午餐赠送酒品并联系会址及就餐事宜,中晚两餐每人六十元(AA制),价廉物美。</h3> <h3> 庄福萍、曾华英为聚会提供了横幅标语和水果瓜子糖费用。</h3> <h3> 筹备组同学为聚会都付出了辛苦。他们是李松良、曾华英、吴万锡、彭育礼、庄福萍、庄邦清。</h3> <h3> 钟云宽同学拄着拐杖来参加(他已多年靠拐杖行走),没等到午餐后合影留念就提早离开。电话问他,他说生产队有急事需要赶回去处理。原来他是还生产队队长。他说他和另一个已经去世的同学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其他班委也还比较清楚记得。</h3> <h3> 珍惜缘分,她们忙着拍照摄影。</h3> <h3> 珍惜缘分,远嫁的美女这一天为同学群发来时尚的美照。</h3> <h5> 她从深圳传来</h5> <h5> 她从云南传来</h5> <h3>.</h3> <h1><b><i><u><font color="#ed2308">相聚是一种回味</font></u></i></b></h1> <h3> 聚会前,来到曾经的校址,真是沧桑巨变。姚渡中学与小学合并已迁址改名为姚渡学校。原学校门前通道被堵成为街道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园地,主要场地上是一所幼儿园。我们初二的青瓦平房教室旧址上已是原中学被废弃的教学大楼。古老的礼堂,亲切的课堂,苍老的大树……一切都不复存在,印着当年足迹的街道青石板路也被水泥路面所代替,唯有教室旁沟渠里的淠河水还在静静流淌,似乎课堂上老师讲解《跳灯岭的灯亮了》课文那激情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回响!</h3><h3> 同学情仍铭记于心上!</h3><h3><br></h3> <h5>教室旧址上废弃的教学楼与旁边依旧的沟渠</h5> <h5><font color="#39b54a"> </font>原校门前通道</h5> <h5> 校址上新建的幼儿园</h5> <h5> 1968年修建,装修后的姚渡大桥</h5> <h3> 依旧的街道</h3> <h3> 回到那个年代,大家共同的记忆便是当年社会的落后和人们的贫穷。不少同学午餐菜就只是家里带的一点辣椒酱或咸菜。毕业时全班连一张合影也没有。我很好奇自己初中时是什么样子,专门问了一个毕业后从没见过面的同学才有了答案。</h3><h3> 这里仅仅有一张曾华英同学保存的毕业时老照片,是部分女生邀约走路到十里之外的照相馆合影的。</h3><h3><br></h3><h3><br></h3> <h5>再看看几位稚嫩变资深的今昔对比。</h5> <h3> 那时的贫穷也伴随着教育的落后及教育制度的落后(当年学校高中升学名额只有11人)。1975年,当年升学不是考试选拔制,而是按十六字程序产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核审。在这种制度下,一些成绩好但家庭成份不好的过不了政审关而不能升学,一些成绩优异的也未必有条件升学。</h3><h3> 校长的子女升学同样受到困惑。 他的女儿和儿子与我们同班上初一,姐弟两都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学生。无论凭学习还是按程序,姐弟都应能继续升入高中学习。但初二弟弟转学走了,姐姐升了学。而弟弟第二年又转回本校读下一届,也顺利升学并于1978年高中毕业时考上大学。假如当时升学是现在的考试选拔制度,姐弟俩一定会凭实力一起升学,我们的校长就不会担忧由于名额有限两姊妹同时升不了学的问题,也不必顾及什么其他影响,也用不着为了升学让优秀的儿子绕行十万零八千里。</h3><h3><br></h3><h3><br></h3> <h3> 假如当年是现在的升学制度,班上一定有更多的同学升入高中,用知识改变命运。</h3> <h3> 那时没有学习动力,读书动机是有一群同龄人好玩,或者满足一些求知的好奇心理。当年学习的知识似乎都忘了,但有一堂课还记得。一位年青的物理教师叫杨挺,一天上午最后一节课,他推导阿基米德定律公式(浮力计算),我没听懂请他重讲一次,他很生气。随后他讲了一个故事: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去了一所小学参观,总统先生给小学生出了一道题(三个5一个1,可用加减乘除和括号进行运算,使结果等于24),很快就有小学生就回答了总统先生的问题。故事真假我不知道,但当时班上没有同学能及时给出答案,他说我们连小学生也不如,鞭策我们要热爱学习。那天中午放学回家路上我一路想着那道题,百思不得其解,但回家煮中午饭淘了米倒进锅里的一刹那突然有了答案,后来似乎悟出了一种思路(逆向思维)。虽已久远,但仍记忆犹新。</h3> <h3> 真佩服曾启蕴同学的记忆,还记得我用三字经形式批林批孔,他还能背诵好几句。说起来也是那个年代读书的苦恼,刚进初一不久就要求写批判文章,林彪和孔夫子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太远,作为学生真不知道该怎么批,怎么写,多数都是抄报纸,说口水话。原文照抄觉得也不合适,便换了种形式抄而已,这样不犯错,又简单。虽然全忘记写的什么,还是感谢同学帮我找回了点有趣而幼稚的时代记忆。</h3><h3> </h3> <p class="ql-block"> 毕业那天也难忘,用现在的话说那是我的第一次旅游(一日游)。早上一到校,突然好多男生都抽烟了,整个教室烟雾弥漫,这时钟万长同学过来拍我一下,他要用自行车搭我去新都宝光寺玩一天。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高兴,也意外,一是我和他不是经常一起玩的同学,二是我没钱。当年他的自行车不亚于现在几十万的豪车的富有程度,而我一年四季每顿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愿望。在初中时我家里父母身体不好,家缺劳动力,每年要向生产队交钱才能换回应该分得的粮食。很多时候上学我担一挑粪桶,放学去街上的知青家里非常吃力地挑一担粪水(100斤左右)回生产队,为的是帮家里多挣1分工分(工分是记账式,10工分算一个劳动日价值0.26元左右,担一挑粪相当于每次挣0.026元),星期天早中晚利用各户家里有人就代替父母去生产队每一家收柴火灰,一担一担地运到生产队粪房,粪房的泥泞难走、臭气熏天、灰尘笼罩使人气都快要断了,这样又脏又臭的活还是属于生产队照顾家庭没劳动力的轻松美差事,一天能挣5分工(0.13元)。穷得连自己都不愿意说出来。</p><p class="ql-block"> 那天钟同学有2元钱,一路费用都他买单。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他就邀请了我,每每想起非常感动,感动那天的幸运和快乐奢侈的远游。这次同学会,我开车专程去他家接他,份子钱我也代他给了。</p><p class="ql-block"> 也许不需要问为什么,这就是同学情的天然,纯净,美好!我相信,其他同学之间也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终生难忘的老故事、新故事!</p> <h3>.</h3> <h1><b><i><u><font color="#ed2308">相聚是一种分享</font></u></i></b></h1> <h3> 分享是一种快乐。大家畅谈几十年里从风雨走来,分享人生旅途的一路风景。虽有千辛万苦,但比起已经离世的5位同学,庆幸我们都走到了今天。</h3><h3> 我们这一代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限制,只有极少数有胆量的被罚款也生了二胎,多数同学都是一个儿女,也有一个同学因贫未婚,不少人已是或将成为空巢老人。但是,大家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靠国家的关心和社会的发展,基本开始了自己晚年快乐而幸福的生活。</h3> <h3>.</h3> <h1><b><i><u style=""><font color="#ed2308">相聚是一种对青春的怀念</font></u></i></b></h1> <h3> 虽然我们这一代成长在困难时期,但并不影响曾经有过美好的青春。对青春的怀念是同学聚会永恒的话题。除怀念同学情的纯真,还怀念那久远的青春萌动。当年男女界限分明,我们的青春同样处于那思想禁锢、人性压抑的年代,而今时代已变,思想解放,畅所欲言。谈起班花,有的曝光了暗恋之情,借此机会当面表白。有的也为幸福勇敢追寻,打听到喜欢的女生所在的地方就主动登门,虽然没找到,但讲述时那种愉快的心情也溢于颜表,大家分享着她们的快乐。</h3><h3> </h3> <h3> 还有更胆大的。直说想见”凉粉…”,今直言不讳,但读书时不敢付诸行动。重要的是,毕业后发扬敢说敢爱敢追的精神,追同样属于班花级别的城厢镇知青美女获得成功。</h3><h3> …</h3><h3> 一个个青春故事让大家笑得无比的开心,😁😁都沉浸在当年美好的青春回忆里。</h3> <h3>.</h3> <h1><b><i><u><font color="#ed2308">相聚是一种快乐</font></u></i></b></h1> <h3>.</h3> <h1><b style=""><i style=""><u style=""><font color="#b04fbb">相聚情愈浓</font></u></i></b></h1> <h3>.</h3> <h1><b><u><i><font color="#ed2308">相聚是新的开始</font></i></u></b></h1> <h3> 😔😔</h3><h3> 闹了一个乌龙。一致认为的班长刚到就对我说,没那么积极地组织这次聚会是因为他只是初一当了一段时间的班长,他是学校团支委的。哈哈😄谁是班长成谜团,我们真的老啦,记忆模糊不清,但愿忘掉烦恼,记住美好!</h3><h3> 也好,座谈会有人提议,过去班委成历史,群主代替班长组织以后活动,于是新群主诞生!</h3><h3> 真情不散场,欢乐无极限!</h3> <h5> 新群主发言:</h5> <h5>最后,用陈明清在一天清晨的微信问候祝福大家:</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太阳升起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希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夜晚降临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安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清晨问候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祝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真诚祝福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吉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