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 如饮甘醇------听王宗华、李丽慧老师《“一个都不能少”-----倾听与交流》探究课有感

仰望星空

<h3>  昨天,有幸聆听了我校两位名师的学习共同体探究课,使我对学习共同体以及学习共同体下的学生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h3><h3> 思考一:个体差异是学共体的重要资源。</h3><h3> 在传统差异观视野下,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消极因素,他不利于教师的统一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学生差异的存在,增加了教学的不可控因素,教师的工作无非是通过种种努力,如课堂讲授,集体辅导,使学生的差异接近或达到均衡的状态。老师们希望每个孩子模式化,标准化,简单化。而这种观念与意识严重阻碍了教育潜能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的生成与多元发展。</h3><h3> 在共同体的视野中,差异不再成为教师教学的负担,而是一种教学资源,挖掘每个孩子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人格的完善,学习共同体,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进步,并在共同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h3><h3>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根据年级特点,性格特点,进行了分组,分组是班级学共体的基本形式。小组成员有难题共同商量,同起、同坐、共同板书!从形式上说已经是一个个小小的学习共同体。</h3> <h3>一起站起来回答问题</h3> <h3>有问题共同商量</h3> <h3>交换意见,达成共识。</h3> <h3>共同板书</h3> <h3>  .思考二:真实任务是学习共同体维系的驱动力量。</h3><h3> 学习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协作互助共进的学习组织,是在共同的学习愿景之下,维持特定的学习任务,展开系列学习活动的特殊组织。</h3><h3> 而简单的学习任务没有合作的必要,也难以换取学生探究的兴趣热情。真实而又复杂的任务,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及以及感受学习的快乐。</h3><h3> 王宗华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诵读之旅”、“思维小热身”“美景留念小超市”版块目标清晰分明,在基础上拔高,满足了不同的学习需求,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h3> <h3>学习单的设计,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h3> <h3>李丽慧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h3> <h3>我身边的这个小女孩,在体会青头和红头的心理活动的时,青头与红头着急和害怕这样的心理活动,她知道如何批注相关句子和词语,但是,在体会青头的沉着与镇定,红头的绝望与感激时,她很忙然。这时她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小组成员,一个小男孩说:咱们再仔细读读吧!于是在这个小男孩的精心组织下,再一次用心读文,经过轮流发言与补充,这一小组对这一学习任务基本完成,这时,我身边的小女孩儿说:咱们举手吧!于是,四个人齐唰唰地举起了小手!当时,真为他们的和谐而惊叹!这就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小小学习共同体。</h3> <h3>  思考三:互动交往是学习共同体运行的机制。</h3><h3> 在共同体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展示自己的经验与思考,特长与技艺。课堂已经不再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舞台。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探索、对话、展示自己特长与技艺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h3> <h3>图片中间的小男孩儿不知道怎么继续往下批注了,旁边的小女孩儿耐心给他讲解!</h3> <h3>小女孩讲得很认真!</h3> <h3> 思考四:共同进步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目标追求。</h3><h3> 共同体建构既注重个人的发展,更追求群体的发展,共同体建设强调通过群体发展而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进步与共同进步的统一。</h3><h3> 班级教学的整体成绩不是取决于优秀学生,而是往往受制于后进生的成绩,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解决班级中的短板问题,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提升学业的成绩,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h3> <h3>  学习共同体建设追求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共同进步的价值取向,有助于鼓励团队合作交往,活动促进每个成员在共同体中获得最佳进步。</h3><h3> 我们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与尝试,刚刚开始。但是,一句话说地好:只要开始,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