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乌兰乌德是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东西伯利亚第三大城市,约45万人口,面积35.13万平方公里,位于色楞格河谷地,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俄—蒙铁路交汇处,距贝加尔湖75公里。这座城市于1666年由哥萨克人建立,名为乌金斯克,曾是中国经由恰克图进入俄罗斯的茶叶贸易的主要站点,1934年正式更名为乌兰乌德。<br></h3><h3></h3><h3><br></h3> <h3><h3>乌兰乌德设有3个区,分别为铁路区、十月区、苏维埃区。多种宗教,多种文化的汇集使远离莫斯科5532公里的乌兰乌德成为声名远扬的文化旅游名城。</h3></h3><h3>由于建有一些秘密的军工厂,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乌兰乌德才对外开放,至今在城市地图上仍存有一些神秘的空白区域。航空制造厂便建在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直升飞机生产基地。</h3> <h3>我们入驻的是一位60多岁的中国东北人开设的旅馆,干净、整洁、温馨,最主要可为我们提供可口的中式饭菜。顾不上十几个小时草原夜袭的疲劳,早餐后,老板先带我们去列宁广场游览,同行的,还有一位来自东北的80多岁的老人。</h3> <h3>由于主要民族为布里亚特蒙古族和俄罗斯族,所以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着迷人的蒙古-佛教文化氛围和黄种人的笑脸。瞧!连被称为大地母亲的地标性雕塑和街头雕塑也是蒙族面孔和装束。</h3> <h3>列宁广场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的中央竖立着世界上最大的列宁头部铜像,高7.7米,1970年为纪念列宁100周年诞辰而建。据说,乌兰乌德的鸟儿似乎从来不会去玷污列宁的头像,或许是出于对这位伟人的功绩以及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尊重。</h3> <h3>列宁广场四周有许多建筑,其中包括外观豪华的芭蕾剧院(歌剧院)、戏剧院和政府都。</h3> <h3>美女和花卉在广场争艳。</h3> <h3>这是通往尼古拉二世凯旋门的列宁大街,一位俄罗斯金发美女正匆匆而过。</h3> <h3>街头矗立着这样一个奇特的雕塑,像只大黑蝎子,不知是什么寓意。</h3> <h3>我们来到步行街,没有熙熙攘攘,只有清清静静、干干净净,花比人多。</h3> <h3>穿过步行街,是善导圣母大教堂,该教堂是一座石头建筑,建于1741-1785年,是乌兰乌德最大的教堂。</h3> <h3>教堂外部是白色墙壁,蓝色屋顶,金色洋葱头,在蓝天下显得庄严而清新,内部装饰是简约的拜占庭风格。</h3> <h3>门口有三位教堂工作人员值守。</h3> <h3>午餐后我们休息了约2小时,行程取消了伊沃尔金斯基喇嘛庙和仁波齐佛教寺庙,调换为民族学博物馆。这座露天博物馆建在距离乌兰乌德市中心6公里的一片林间空地上,每周三~周日开放。</h3><h3><br></h3> <h3>门口的一侧建有儿童乐园,孩子们的手推车、滑板车、骑行车等好像有专人看管。</h3> <h3>博物馆分七个区,有匈奴时期的立石、岩画,有东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设施,包括鄂温克族的圆锥帐篷、埃文基人的兽皮、桦皮帐篷,布里亚特的圆顶帐篷。</h3> <h3>还有俄罗斯古布里亚特民族的木制小屋、草棚、粮仓、澡堂、鸡舍等,它们在此已保留了一个世纪。无论是窗棂上、大门上、护窗板上的彩绘或木雕,别具风情的民族服装、服饰,佩挂精美鞍具的骏马,还是身穿传统服装的居民的手工艺表演,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在大森林的衬托下,俨然一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h3><h3></h3> <h3>还有一个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区,让人大开眼界的是这匹蒙古马,别看它个头矮小,毛色也不是十分漂亮,但它曾在成吉思汗胯下开疆扩土,驰骋天下,助其创建帝国,成就大业,汗马功劳一词用在它身上再贴切不过。由于围墙较高,这匹难得一见的宝马是我举起相机盲拍的,看起来还不错。</h3> <h3>时间还早,我们又来到最具俄罗斯特色的白桦林中。</h3> <h3>各种姿势,各种组合狂拍,笑声荡漾在白桦林深处,一扫草原夜路的阴霾和疲劳。</h3> <h3>色楞格河的傍晚也很迷人,可惜没能等到日落。</h3> <h3>晚餐后收拾行装来到乌兰乌德火车站,利用等火车的闲暇,跟随铁路迷去车站天桥观景、拍照。穿梭的车流,老式火车头告诉我们,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行程即将从这里正式开启。</h3> <h3>乌兰乌德清新整洁的城市风貌,东方民族的别样风情以及热忱的中国老板,可口的中式饭菜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站台上的列宁雕像在和我们挥手告别,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赶往下一段行程—伊尔库茨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