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并快乐着 研并成长着——文安县第二小学新教师讲评课联展

喜鹊登梅

<h1><font color="#01010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font></h1> <h3>  2019年金秋。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加入到文安二小这个大家庭中来。成为了二小人。她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有梦想,有追求!二小这片沃土也将会为她们提供成长的平台,让她们在三尺讲台上熠熠生辉!</h3> <h3>  9月24日吴丽丽老师执教《树之歌》🌴。</h3> <h3>  在俏皮的谜语猜测中,吴老师开始了她的新课初授。吴老师有节奏的范读,清晰地吐音。把学生带入了文中那树的世界。紧接着吴老师一连串的有效提问,并且各个问题的抛出都给学生提出了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规范了课堂常规!低年级的课堂学生所呈现的状态就是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在吴老师的课堂我见到了学生们明确接受指令,完成任务的雀跃。</h3><h3> 吴老师整节课节奏平缓,教态沉稳,不失一节不错的家常课。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细节上吴老师还需打磨。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的范写一定要在田字格中。(这学校已经购买了田字格贴)而且范写要规范。识字教学识字方法的运用与巩固也应该在识字教学中呈现。学生自己的识字方法都可巧妙的穿插在识字教学中,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因为走进学生的生活而变得有趣、易记!学生的仿写如果能够也呈现在课堂中,那么按吴老师这一节课流程的安排,一节低年级的读写记就完美呈现了。</h3><h3> 吴老师,新调入二小的新生力量,见到这朝气蓬勃的课堂,倍感欣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信你们终将是二小的中坚力量!</h3> <h3>  9月26日绍亚楠老师执教《A Let’s learn Let’s do》</h3> <h3>  乘着九月清晨的气爽,我早早地来到了英语组,见到的是老师们在积极的准备听课记录,并且催促我早早从一楼来到二楼教室。让人倍感温暖的是三四班两位班主任(张周燕、高娟)已为听课教师摆好了凳子。整洁的教室内已有听课教师在等待。这节课共有18位听课教师。没有1人铃响后到达。在这里为各位听课教师对作课教师的尊重表示感谢!同时也欣慰教研组长李娜老师的负责,上课前李老师要求所有教师手机静音。</h3><h3></h3><h3></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英语课堂作为外行的我,同几位语数教师交流,英语这门语言也许我们不擅长,我们可以看课堂师生互动、看教师上课流程、看课堂生成、看教师上课流程、感受课堂氛围。已达到我们的学科整合,博采众长。</span><br></h3><h3> 邵老师这一节课自然流畅,所有新授都在潜移默化中呈现,学生在无负担无意识中接受新知。整节课听下来让人倍感轻松舒服。</h3><h3> 让我们听一听我校教师专业评论:</h3><h3> 陈文婷老师:指出邵老师的书写要规范,并且也对这节课给予了肯定,说是一节很实在,实惠,有实效性的课。</h3><h3> 杨晓燕老师:杨老师说邵老师教态沉稳,整节课“稳”字贯穿,同时也指出低年级的课堂应更适合孩子们的特点,活泼一些更好。</h3><h3>张建丽老师:张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英语课程同语文课程一样是一门语言课,要多给学生们读的机会,多种形式的读,让课堂上呈现朗朗的读书声。</h3><h3> 张娜老师:对邵老师的课给予了全面评价,从发音到语调(给予了肯定:发音准确,语调好听。)并提出课堂教师的肢体语言要配合教学,再有就是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把更多说的时间留给学生。,同时提出对新知要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h3><h3> 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肯定了邵老师的教学设计,欣赏她课件的使用恰到好处。并提出希望邵老师全程英语口语指令,让学生形成课堂习惯,达到师生默契。</h3> <h3>  10月8日付薇老师执教《0的认识》。</h3> <h3>  在校园里叽叽喳喳地欢叫声中一(4)班的孩子们已经正襟端坐等待听课老师们的到来了。从走进办公室老师们无意的夸赞中(看人家他们班的孩子坐得多好,到时候我们班也那样就好了。)感受到两位班主任(宫素芳 付薇)带班的用心。小小的教室并没有因为挤满了听课教师而杂乱,在这里首先对没挤进门坐在门口听课的老师道一声辛苦了!(下次早到呦!)</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声铃响,拉开了今天作课的序幕,带着故事情境,付老师单刀直入导入新课,从“0”表示的意义到生活中的“0”,再到数字描红。付老师讲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表达爽脆。虽然一年级的孩子才入学一个月,但我已感受到了这班孩子回答问题随她——甩脆!</span><br></h3><h3>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听课教师所感。</h3><h3> 刘国知老师:刘老师可以说是主讲数学课非常优秀的教师,她首先感受到的是付老师自身气质的魅力,课堂形象美。随后他又就数学课需要严谨,问题的抛出要准确举例,如:这节课最后讨论,生活中在哪看到过“0”?学生回答都从外形上回答,如:鸡蛋、轮胎、脑袋等。刘老师指出:如果这样问,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0”,别看只是一字之差。</h3><h3> 李建平老师:李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予了付老师这节课微调的建议,如:抛出“0”的表示意义以后,加一个给数字排排队的活动,加深对“0”的认识。排序时活动再多些,让枯燥的数学课也勃勃生机。</h3><h3> 王建阁老师:王老师感觉最后的讨论生活中“0”这个环节在这里无需讨论,在前面学习新知识“0”的表示意义时穿插更好,在这里可以不做复杂处理,王老师问题抛出后,大家七嘴八舌,感觉到付老师可能是看离下课还有剩余时间,临时做的上课调整,虽然不完美,但付老师已经有意识的课堂调整,还是受到了大家的肯定。课堂调控能力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h3><h3> 王双老师:王老师一位年轻教师,她从她的角度谈了听课感受,感觉付老师这节课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对学生的引导到位,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规范性的强调,她说自己很受益。我们对她讲这就是听课有助成长!</h3><h3> 专业引领:</h3><h3> 韩大军老师:韩老师对这节课做了专业引领,指出“0”的范写一定要作为这节课的重点,不能省略,再有就是讲课过程中几+0的问题出示后,5-0的问题一定要抛出,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韩老师贯穿整个教研,从细节到时间把控到专业知识的教授,事无巨细的给付老师做了引领。</h3> <h3>  10月9日崔楠楠老师执教《gkh》。</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部编教材把识字教学放在了第一单元,今天崔老师讲的“gkh”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深深感受到了有了识字的基础,学起拼音来孩子们的词汇丰富了许多。</span><br></h3><h3> 崔老师用闯关的形式开始了她和孩子们的学习。同时又把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请到了课堂,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讲授这节课的重点三拼音节时,崔老师的处理很是用心,谜语、西瓜卡片、ppt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比较。孩子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反而更兴奋。试想孩子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接受新知,能不记忆快速,认知牢固吗?所以在接下来的三拼音节联系生活事物环节,孩子们的词汇量让课堂生成精彩不断。</h3><h3> 崔老师整节课设计充满童真童趣,学生们学习轻松。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在注意低年级课堂调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更好了。注意低年级的课堂知识浅显,养成习惯是课堂的重点呦!</h3><h3> 分享一下:</h3><h3> 很欣赏宫素芳老师评课时的直言不讳,宫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崔老师这节课主次要分明,复习所占时间不要太多,5、6分钟就好。同时要回归课本。</h3><h3> 董芳华老师很是欣赏崔老师的课堂,感慨年轻教师的活力同时也指出了一些知识性的错误,“k”第二笔时左斜右斜。“h”第二笔是第二笔是右弯竖。</h3><h3> 总体感觉今天的教研大家都很诚恳,畅所欲言。不仅发表了对这节课的看法,还就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进行了沟通。</h3><h3> 连续几天听年轻教师的课,倍感欣慰。相信二小的课堂明天会更精彩!</h3> <h3>  10月10日苏雪老师执教《gkh》。</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今</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天,伴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听取了苏雪老师的一节拼音教学课,苏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给我较深刻的印象,她理解、把握教材准确,课堂情境有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苏老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创新.用知识迁移精心设计了好多有创意的问题,为大家呈现了常态下的求真、求实、求效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span><br></h3><h3>课堂亮点:</h3><h3> 1.注重新旧知识衔接。</h3><h3>教学的第一部分是复习导入。教师首先鼓励孩子复习声母并排队,再看情境图,让孩子对新课产生学习兴趣。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强调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h3><h3>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实践机会比较多。</h3><h3>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如,教师引导学生用编儿歌、说顺口溜的办法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已有知识识记字母,生动有趣。</h3><h3> 3.指导书写层次清楚,有助于学生识记。</h3><h3>老师指导一看笔顺二看位置,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再范写,再自己在书上描红仿写。层次清楚,学生也学会了写拼音的方法。</h3><h3> 分享一下:</h3><h3> 董芳华老师很欣赏苏老师的课,充满活力。结尾?的设置点睛之笔。</h3><h3>宫素芳老师说年轻教师很值得我们老教师学习,组织能力,课堂掌控方法值得借鉴。</h3><h3>经艳红老师评价,直接——很好。但也指出不足拼音教学中声调问题的处理。</h3><h3> 值得商榷:</h3><h3> 教学节奏个别把握不够好,教学声母gkh音、形的环节用的时间过多,而拼读和写字时间用时不够,这是本课难点,所以建议通过个人、同桌、全班等不同形式反复拼读,起到巩固的作用,书写时教师加强巡视。展示时孩子写错的地方要加强指导。</h3><h3> 发音规则:k注意送气,教师用纸师范,学生用手感知。(此篇评课执笔贾国香老师)</h3> <h3>  10月11日王双老师执教《5以内的减法》。</h3> <h3>  连续2周的听评课,好像在老师们中间已形成了一种研讨氛围。今天去到一教组,一进门老师们就七嘴八舌的谈起了昨天的课和前天的课,还问我昨天为什么没参加(外出听评课)。说崔老师的课和苏老师的课迥然不同,两位老师为大家呈现了同课异构。听着大家津津乐道地评论着听过的课。感觉我们的教研氛围真好!边评论着课边往外走的一(8)班两位班主任(董芳华 王双)带领着她们班的小豆豆为大家搬来听课用凳子,好贴心!</h3><h3></h3><h3></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看着萌萌的王老师,课堂口语表达干净,肢体语言运用到位,课堂常规自然穿插在授课中,从学生们的上课状态和表现中可以看到入学一个月,孩子们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span><br></h3><h3> 教研分享:</h3><h3> 李建平老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诚恳地指出王老师这节课在看图时应重点强调,哪一类图是加,哪一类图是减。走了、没有了、去掉了用减法再回到图中反复强调,对应练习。再有师生总结三种方法正着数、倒着数、分成后,老师应总结一句话:“三种方法都可以,你选择一种最简便的方法运用”。</h3><h3> 王玉梅老师:王老师感觉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如喜羊羊,游乐场等让学生感知减法的含义,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指出教学减法时,应强调指出数的分与合的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点。</h3><h3> 王卫华老师:王老师指出,在这节课中计算减法的方法时应突出运用分成法做减法,数的分成是一年级前期数学的重点,一定要突出的讲解,为以后计算减法做好铺垫打下基础。</h3><h3> 付薇老师:付老师一位年轻教师,她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她感觉王老师的课堂每个环节的情景导入用的非常好,图文并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生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情绪和对动画人物的喜爱以及乐于助人的本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有用多种方法计算树上还剩几只松鼠的环节,激发学生用多种思维思考问题,这一点值得她学习。</h3> <h3>  10月12日徐丽娟老师执教《图形认识(一)》</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开始上课了,学生们热情很高。可课件不给力,徐老师机制地控制了课堂。用孩子们的语言说:“看来他(指课件)藏得很深,我们把它找出来。”机制的调控很好地避免了由于课堂意外发生,课堂嘈乱现象。同时成功牵引了学生上课的热情。</span><br></h3><h3> 徐老师上课语言亲切,拟人化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特点,全程设计多处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悦中把知识传送给了学生。</h3><h3> 教研分享:</h3><h3> 王建阁老师:王老师认为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利用请老朋友的方式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去摸一摸,从直观上区分长方形和长方体。不足之处是知识挖得有点深,只需让孩子从直观上认识这四种图形就可以。</h3><h3> 王红阁老师:王老师说听了徐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尤其是对立体图形的分解展示,直观明了,孩子们接受起来很容易,对“新朋友”的认识很快。</h3><h3> 李建平老师:李老师指出我们的数学课堂语言要精准。徐老师讲:“圆柱有面、圆没有面?”是错误的,圆柱和球的主要区别在于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h3><h3> 张玲娟老师:张老师说徐老师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她感觉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或身边找出这些图形,找完以后孩子们掌握的情况就全出现了,然后老师再纠正,总结这些图形的相同和不同点,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再有就是圆和球的区分,让孩子们知道球在书上是有阴影的,圆就是一个简单的圈,好多孩子到了做题的时候分不清。</h3><h3> 韩黛伟老师:徐老师利用教具,通过让学生动手数一数,撕一撕,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图形的构成。通过图形比赛,解说图形特性。课堂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活泼生动,更利于理解。不足之处:课堂环节把握不足,以至于后面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h3><h3> 王双老师:王老师说徐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大胆的尝试,整节课堂通过显示魔方,积木,篮球,玻璃球等等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作为教具,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了解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图形,并通过游戏让学生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使其记忆更深刻,这一点值得她学习。</h3><h3> 专业引领:</h3><h3> 韩大军老师:韩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剖析了徐老师这一节课,从目标的确立到达成,以及过程中方法的运用。韩老师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图形,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说出他们的 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准确描述。同时希望再上这节课的老师要求学生们准备学具,联系生活。最后韩老师还要求所有的教师要认真揣摩教材,看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h3> <h3>  9月23日--10月16日四次试讲道德与法治《欢欢喜喜庆国庆》的孔兰老师。</h3> <h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和超越自己,才能担当起教育的重任,撑起未来教育的一片天空!愿每一个有梦想的教育人都能在二小这片沃土上成长为好大一棵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