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4年春天,我在温哥华学校局得到了全职工作的机会,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去温东的小学去上班,谁知赶上教师大罢工,上班的第一天竟是在马路边和同事们一起罢工度过的。其中有一位姓Ng(伍)的老师很友善,每天和我一起聊天。他是加国出生的华裔后代,爷爷来自广东,是早年来加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他说爷爷的工作非常艰苦,工资极低,加上政府征收华裔的人头税,使得伍爷爷终生只回去过一次广东,再也没有回去过,伍奶奶就一直无法来加团聚。伍老师说他相信爷爷后来和一位印第安妇女一起生活过……伍老师无意中提到他家里还收藏着他爷爷的缴纳“人头税”的证书。我就非常想亲眼看看,第二天伍老师就把伍爷爷的“人头税”证书带来了,任由我用手机拍照。那是一张发黄的印有绿色英文字样的纸,上面写着共计500加元,盖有加拿大移民局的印章和伍爷爷的签名,摸起来如纸币一样厚,颇有质感。可惜后来手机坏了,照片就这样封存在了手机里。那张“人头税”证书连同那段历史,在我的脑海里变的更加神秘,也更加沉重,令我想产生好奇心,很想知道当年的华工到底经历了什么……</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06年6月22日,华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在国会上代表联邦政府道歉,公开承认一百多年前向华人征收“人头税”和《排华法案》是错误的。已经106岁的铁路华工代表李龙基出席了道歉会,他的双手紧紧抱着一颗生锈的道钉,那是标志着太平洋铁路修建完成的最后一颗道钉,这颗锈迹斑斑的道钉,是加国华裔铁路劳工受尽屈辱和歧视的见证……</h3></h3><h3><br></h3><h3>1871年,在BC省加入加拿大成为第六个省之后,需要建一条横跨西部和东部的铁路,也就是太平洋铁路。1881年,政府为了完成铁路的修建,不顾各界舆论的反对,公开招募了大约17000个中国劳工,这些远渡重洋的劳工,大部分来自广东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邑(如今的台山、恩平、开平和新会)地区,他们</span>先乘船来到香港,之后再坐船跨越太平洋来到加拿大,怀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背井离乡,同时也把他们的家人留在了中国。<br></h3><h3><br></h3><h3>华人劳工人数占了整个铁路工人数量的四分之三。之所以招募大量的华工,是看重了他们能吃苦耐劳,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极其廉价,每天的工资只有1加币,除了付日常的开销,还要买劳动工具和寄给国内家人生活费。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劳作,饥饿,孤独和思乡伴随着他们,塌方和滑坡等灾难随时发生,特别是<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穿越卑诗省,由Port Moody(穆迪港)至Eagle Pass(老鹰隘口)之间的615公里的路段,是整条铁路最艰险的部分,华工们担任开山、挖隧道和放置炸药等最危险的工作。</span>大约有4000多位华工在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过程中牺牲生命,也就是说,每向前铺设一英里的铁轨,就有3位华工丧生。</h3><h3><br></h3><h3>1885年11月7日,太平洋铁路提前6年修建完工,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卑诗省的Craigellachie小镇举行了</span>完工仪式。仪式上,最后的一颗道钉被敲入了铁轨,象征着历史上第一条横跨西部和东部各省的铁路顺利完工,然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没有任何铁路华工的身影,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收到过政府的邀请。</h3><h3><br></h3><h3>太平洋铁路建成之后,加国政府就抛弃了铁路华工,认为华工如果留在加拿大,由于劳动力价格过低,会抢了白人的饭碗。为了阻止华工留在加拿大和其他华人的涌入,从1886年开始,出台了明显带有歧视色彩的只针对华人的税款-强制每个华人入境必须缴纳50加币的“人头税”,而其他族裔的移民在入境加拿大时,并没有这个税。为了在加拿大谋生,很多华工不惜找亲戚,朋友甚至村民借钱来支付“人头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人头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阻止中国人的到来,<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清朝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不安,民不聊生,</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百姓生存无望,大批的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来到加拿大谋生。人头税也不断的上涨,1900年增至100加币,1903年甚至增加到500加币,相当于一个华工10年的存款。华人James Pon回忆到:“1922年,为了我和妈妈各自500加币的人头税,我家只好借钱。我12岁就开始工作,我爸爸拼命工作,17年后才还上这1000加币!”自1885年至1923年近40年的时间里,在加拿大的8万多华人共交了2300多万加币的人头税,超过了修建整条太平洋铁路的费用!</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然而对华人的歧视并不是仅有“人头税”而已,1923年出台的巜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境加拿大, 对<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华人进行了不仅仅是种族歧视,而是种族灭绝式的摧残。留下的华人大都是男性,他们孑然一身,独自面对没有家人陪伴的寂寥。他们被当作二等公民,被禁止参加政治选举,禁止出现在游泳池,剧院,餐馆等公共场所。同时,他们被限制在远离白人的拥挤的“唐人街”居住,还会遭到殴打,抢劫,扔石头……他们每次出国的时间限制在两年之内,超过两年不可入境。华人Albert Lee的父亲在1926年18岁的时候,回到中国和早已就订婚的未曾谋面的未婚妻结婚。由于《排华法案》,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加国,把新婚妻子留在中国,一别就是15年。Albert Lee说:“人头税只是关于付钱的问题,华裔靠拼命工作就能偿还;而排华法案则完全不同,它让我父母分离了15年!”</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23年到1947年期间,被认为是加拿大历史上最黑暗,种族主义最严重的时期。华人们长期忍受着排挤和歧视,非常渴望能够平等地融入社会和为加国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服军役的只有白种人,华人被完全排除在外。到了1944年,由于加拿大和中国是对日宣战的同盟国,加国海陆空军队里开始出现了华裔军人参战的身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纳粹分子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屠杀和迫害的行径,使得加拿大政府反思他们的种族歧视政策,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最终在1947年废除了《排华法案》,使得饱受分离痛苦的华裔劳工和他们的妻儿得以团聚。Albert Lee的爸爸在分离15年后,第一次见到了15岁的女儿,他的妈妈在抵达加拿大之后,不顾近40岁的高龄,接连生了三个儿子,Albert是其中之一。</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人头税”</span>直到1967年才被废除。经过华人多年的奔走和抗争,终于在2006年6月22日,华人们迎来了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在国会上的公开道歉,承认一百多年前向华人征收“人头税”和《排华法案》是错误的,并公布平反方案,向每位人头税受害人和遗孀象征性地赔款2万加币。哈珀说:“我代表全体加拿大人和政府,我们向华裔加拿大人就人头税政策彻底道歉,并对随后发生的歧视华人行为表达最深切的歉意。这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我们负有道德责任去承认它。我们对过去的种族主义行为深感悲痛。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地为所有加拿大人建设更好。” 哈珀又肯定了华工对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作出的贡献:“这条横贯大陆的铁路是一条钢铁纽带,将初生的加拿大绑在了一起。它是一个工程壮举,解决了西部的问题并且促进了加拿大经济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华工的辛劳。然而在铁路建成的那一刻,我们却背弃了他们。”据统计,缴纳过“人头税”的华人大约有8.1万人,2006年接受赔偿的只有30多人。道歉虽然迟到了,但还是来了!</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为了防止有人撬走最后的那颗道钉作为纪念品,在1885年的通车仪式结束后这颗道钉被取走,用普通道钉取代。最后的道钉后来被加拿大著名作家Pierre Berton(皮埃尔.伯顿)收藏,他在去世前,把它捐赠给了华人社区。这颗道钉</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目前陈列在渥太华加拿大科学及科技博物馆之内,对加拿大来说,它象征着东西部的连接和统一;对华人社区来说,它</span>不仅见证了华人饱受歧视的百年历史,见证了华人为洗涮耻辱的长久抗争,也见证了他们为加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h3><h3><br></h3><h3>如今的华人享受同样的公民权利,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自由地参加选举,自由地进出加拿大的土地……当你在加拿大最著名的旅游胜地班夫国家公园欣赏美景的时候,当你听到或者看到在群山之间呼啸而过的列车时,不要忘了那条铁路是100多年以前中国劳工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天气,攀登陡峭的洛基山脉,忍受着与家人分离的痛苦,用生命和血泪铸成的。</h3> <h3>部分参考资料:“Righting Canada's Wrongs:The Chinese Head Tax”, by Arlene Chan, 2014</h3><h3> 电视纪录片:《寰宇视野-金山》</h3><h3> 故事片:《金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