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荷兰的植物工厂,亩产黄瓜9万公斤!

艾维农夫徐箴言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继今天(2019年10月15日)上午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联合农场参观完上百个实验室之后,我和王总下午又随团前往离瓦赫宁根约一小时车程的马斯布雷一家大型温室种植工厂开始了一次令我们至今仍难以忘怀的参观考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尽管旅游巴士一路都在迷蒙细雨中行进,但透过车窗仍可看到沿途有很多这样连绵成片的大规模联动温室,或矗立在公路边或矗立在田野中……可以看得出,里面灯火通明——暖暖的灯光从里面透射出来,犹如水晶宫一般迷人和充满想象。</h3><h3><br></h3> <h3>  车子转了一个弯,我们远远地就能看到这家名叫“荷特斯集团”的标识了,这就是马斯布雷——我们今天下午参观的目的地了。</h3><h3><br></h3> <h3>  门口立着这样一块小牌子,全是荷兰文。我也不晓得上面写着写什么。</h3><h3><br></h3> <h3>  因为实行的是全封闭管理,进入之前,要经过一个非常严格消毒的流程。</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不了解的人咋一看,还会以为来了一支防化部队呢!</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转眼大家都按要求从头包到了脚。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在进入温室前,还免不了要经过更严格的消毒措施——尽管已经戴上了塑胶手套并套上了鞋套,却依然还要再经过一遍消毒液的浸泡……</h3><h3><br></h3> <h3>  呵呵,这场面确实震撼。所幸厂方允许我们拍照,结果这群“防化部队”如入无人之境般狂拍不停!</h3><h3><br></h3> <h3>  就连一向不怎么习惯拍照的王总,这时也禁不住连连按下快门。王总是我的哥们,也是我的合伙人,同时还是艾维农业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为优化艾维植物工厂的设计,这次我俩一起飞来荷兰,在瓦赫宁根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立体农业研讨会。</h3><h3><br></h3> <h3>  看咱这身行头!</h3><h3><br></h3> <h3>  站在温室不到1/4的距离看过去的,根本就望不到头。</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接待我们的是集团公司的负责人Paul·van lipzig,用中文叫就是保罗。保罗甚是热情和认真,对于我们来访者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他告诉我们,荷特斯集团是个具有50年历史的家族式种植企业,目前经营和管理着总面积为22万㎡的三个基地,分别种植有黄瓜、草莓和蓝莓,其中有10万平米的黄瓜种植基地10万㎡,还有5万㎡的草莓基地和7万㎡的蓝莓基地。他们是从2014年开始采用全封闭植物工厂的模式进行种植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保罗坦诚地告诉我们,这里是他们三个种植基地之一的黄瓜种植基地。温室面积为10万平米(约150亩),这里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诺大的规模,总共才只有60名员工。由于采取了全封闭的智能管理,其产量甚是惊人——年产黄瓜1400万公斤!换算下来,也就是亩产9万3千3百多公斤,注意,是“公斤”而不是“斤”啊,如果算“斤”的话就是18万6千7百68斤!哇塞,这是个什么概念?脑补幅度确实有点大!</h3><h3><br></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保罗告诉我们,他们一年种植和收获两茬黄瓜。每一茬开始栽种的是高度约40cm的成苗。栽种约四周后开始次第开花和挂果。临近成品采摘的前一周多的时间,这些黄瓜会以平均每天50g的速度快速生长和成熟。因此,对于采收的时间节点要求比较高。稍有延误,就有可能造成生长“过头”。</span></h3> <h3>  在这里,单根黄瓜出口的净重要求是400克,因此这也是他们采集的标准。如果太小就采摘下来,会影响产量,如果太大了又会影响销售,或者说就卖不出去了。</h3><h3><br></h3> <h3>  保罗又很无奈地告诉我们,由于荷兰年轻一代工人普遍不喜欢周末上班,因此需要在周末采收的黄瓜往往会因为无人采收而过度生长。仅此一项,厂方每年就会有约15%的产量因此而“报废处理”,损失巨大!我简单算了一下,总产量的15%就是210万公斤!</h3><h3><br></h3> <h3>  尽管有非常完善的人工光照系统,但为了节省能源消耗,白天还是以自然光照为主。</h3><h3><br></h3> <h3>  他们在采用高压钠灯做人工照明的同时,也在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用LED光源作为补充照明的新尝试。</h3><h3><br></h3> <h3>  专业使然吧,显然,这些有关LED新光源的内容,更能引起与我们一起来访的这部分专家和学者们的兴趣。</h3><h3><br></h3> <h3>  这里要说到,1400万公斤的产量平均到日产量,每一天至少也要有3万8千斤的黄瓜要采收下架并运到分拣处进行分拣和包装处理。他们要靠什么工具才能完成这么大的量?</h3><h3><br></h3> <h3>  正说着,就有工人开着电瓶牵引和作业车过来了。</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电瓶采收车的底部装有两套轮轴,分别用于在平地和在轨道上行进,非常方便。这就是在种植纵深部分铺设的轨道。</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两条横轴两端的四个轨道轮正好卡在两侧轨道上,再由操作盘控制电瓶牵引和作业车驱动行进。</h3><h3><br></h3> <h3>  根据采收时所需的不同高度,操作盘还能控制车盘面的升降。</h3><h3><br></h3> <h3>  很小巧、灵活的操作盘令电瓶牵引和作业车进退自如。</h3><h3><br></h3> <h3>作业车在从事采收工作时,会在后面挂一个这样的装运车斗。采收到的黄瓜会放入这个车斗中。<br></h3><h3><br></h3> <h3>  这些装运车斗即可单独与电瓶牵引作业车挂靠,又可与其它装运车斗连接,一串串像火车头牵引的车厢一样。</h3><h3><br></h3> <h3>  全是疏下来的黄瓜花。</h3><h3><br></h3> <h3>  机会毕竟难得,我还是抓紧拍摄了一些细节,对此感兴趣朋友可以仔细看看、深入了解一下。要说明的是,毕竟这不是我感兴趣的部分,我也仅仅是在现场看了,在种植方面有啥专业问题,请别问我,我也不懂!</h3><h3><br></h3> <h3>  与种植现场同样令人震撼的还有他们的“后台支持”系统,因为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气雾栽培,其系统运行原理与其相比,大同小异。因此稍显内行。但限于篇幅,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我只管把照片发上来,看客们见智见仁、各取所需吧。</h3><h3><br></h3> <h3>  在回来的路上,路边经常会闪过一个个高耸的企业招牌和一片片望不到头的连栋温室。只要看招牌上面喷绘的图案就知道他们在种植着什么——要么是种植西红柿,要么是种植生菜……其规模一点也不逊于荷特斯的,可由此判断荷兰农业的发达程度已到了何种了得的地步。</h3><h3><br></h3> <h3>  艾维农夫写在后面的话:</h3><h3> 设施农业的前景如此诱人,无论此届在荷兰瓦赫宁根召开的国际立体农业研讨会,还是今年8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大会,参会人数动辄都在500人以上,这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设施农业和立体(垂直)种植技术发展到今天,对于未来有效避免土壤的污染与透支、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及以集约化稳定、高产的方式提供安全蔬菜必将是必由之路!</h3><h3> 说到这里,有必要剧透一下艾维农业科技公司在设施及立体农业方面的新动向:目前艾维研发产品的主要方向一是园艺化鱼菜共生——由于其生态特性及首创性与新颖性,日益受到业内的重视和客户的喜爱;二是将鱼菜共生和气雾栽培进行复合嫁接——一方面解决了鱼菜共生立体种植的问题,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含有鱼的粪便的水对于化学营养液的取代;三是新型植物工厂的研发设计——由于采用了气雾栽培立体种植及独特的、节省空间的双迴转设计,在提高单位面积与种植面积的比值(俗称“容积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艾维植物工厂的研发,现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产品迭代速度较快,目前已着手在自身所拥有的创新设计的基础上,整合国际上最先进的光照及环控技术,做更进一步的优化设计。</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