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度学习遇上名师课堂

二实小魏瑞芳

<h3>2019年10月18日,作为濮阳县国培送教工作坊坊员,我有幸参加了十届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秋风瑟瑟,也阻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热情,会议8:00开始,7:00老师们就来到了郑州大学南校区体育馆,只为占一个好的位置,更清楚的欣赏名家风采。<br></h3> <h3>如何让孩子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持久地喜欢数学,钻研数学?这次,我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以“认识方程”为载体,思考数学,感悟着数学的无限魅力。 本节课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黄老师先通过直接板书课题,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有两个任务:1.什么是方程?2、怎么列方程?让学生听课有方向。接下来黄老师带着学生欣赏连环画,让学生一副一副的讲连环画的内容。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精彩的回答不断出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思维逐渐清晰,学生慢慢感悟着,感受着数学的无限魅力。 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有时带点台湾调调,有时又带点调侃的味道,还不时会说“OK”。课堂上不时传出笑声、掌声……学生感受着数学带来的思考和快乐!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做黄老师的学生真好!</h3> <h3>18日上午第二节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数学两环》,老师们深深为徐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幽默的教学语言、精湛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风趣盎然的启发与挑战以及抽象的数学思想不经意地融于课堂之中。在整个课堂之中,精彩不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生感受到的是数学的魅力,听课老师感受到的是徐老师教学艺术的完美。课堂中创设了一次次的冲突活动,让学生在冲突中自主探究新知。本课徐老师安排了以下4个环节:1.理发师的困惑。2、抢椅子游戏。3.呼啦圈的解释。4.社会小调查。整节课徐老师把握学生思维进程的节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每到结果快要揭示的时候,他总是戛然而止,使学生一步一步靠近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在这节课上,徐老师成了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成为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不能等同于发展。在这节课上,徐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使学生的求知心理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一种“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徐老师把学生引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徐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①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②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③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④尽量让学生自己读书⑤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发表见解⑥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⑦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把这些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h3><h3>本节课中,学生分小组在教师引导下,主动从事猜测、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创新,这样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必然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今后的终身学习与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h3> <h3>刘松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刘老师出示第一张PPT,上面显示3条信息。 </h3><h3>“认识几分之一 ” </h3><h3>“伊河路小学 三一班” </h3><h3> “参与老师 刘松” </h3><h3>通过展示这3条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认为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一举动,可以培养学生找重要信息的能力。但是刘老师的意图并非仅仅如此,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找哪个信息很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很重要。一方面,这个互动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有了认知,知道自己也很重要,给自己以警示,激励学生学习。</h3><h3>在讲新课之前,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凭借生活中的经验,动手写分数。找一学生上台展示写分数的情况。通过学生书写展示,老师配合着纠错。让学生知道分数不是随意写的,写分数是有讲究的,就这样自然而言地引出分数的书写方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在学生明确了规范的书写方法之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1/2。接着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接下来是动手操作,学生在一个正方体中找出它的1/4。并思考: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画一画,给其中的一个1/4涂上颜色(涂斜线就行)。最后,刘老师把分数墙也呈现给了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刘老师通过设计一个个的思考问题,一步步地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刘老师注重学生回答问题后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和评价。 在这节课中,刘老师的讲话风趣幽默,很吸引人去听,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一直做到了“老师是永远的配角”,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h3> <h3>   刘延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图形的面积》一课。刘老师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叫面积?求长方形面积的时候,长表示什么意思?宽表示什么意思? 两个简单的提问引出了整个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核心,带着学生从最简单的数方格算面积出发,透过教具的切割、拼组实验,拓展可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路从长方形、正方形转化到平行四边形,甚至连梯形、三角形和圆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求出他们的面积。徐长青老师对这节课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图形求积扣内涵,类比猜想思关联。底高行列互转化,革故鼎新展外延。</h3> <h3>施银燕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线段 射线 直线》。施老师先做了课前测试,根据孩子们的掌握情况施老师课上设计了三个活动:怎么就对了,高德地图,钉纸条。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钉纸条的问题简单明了的解决了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问题。施老师的课关注了孩子的知识起点,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情景中,孩子学的轻松,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h3> <h3>刘伟男老师的教学主张是数学好玩,她追求:让情境好玩,让环节好玩,让作业好玩。她认为,数学好玩不是目的,让学生好玩数学才是追求。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认识毫米》,这节课完全是本着数学好玩来设计的。刘老师从帮动物体检开始,到不犯猩猩妈妈的错误,说说你的收获。孩子们一直在玩数学,到下课了孩子们还不想离开。</h3> <h3>华应龙老师作为一代数学名师,他的《阅兵中的故事》从数学的视角展现了阅兵之美美在数学,阅兵之美美在数字,阅兵之美内在精确,阅兵之美美在速度!</h3> <h3>牛献礼老师讲的是《工程问题》。首先,从相应的整数问题引入,引出具体材料。为便于比较,促进抽象概括,对这些具体材料采用精细的呈现顺序,并让学生经历了“猜想一验证一一再想一一再验证”的思维过程。在组织比较这些材料时,引导学生在数量关系上求同,在工作总量、工作数率的表示形式上辨异,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既加深了学生对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又突出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与解题规律。</h3><h3>最后牛老师说:</h3><h3>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h3><h3>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h3> <h3>沈勇老师的《大魔术师之反序数3》,一开始就把学生震的目瞪口呆。随着学习得深入,孩子们大胆猜想、努力验证,终于明白了所有的两位反序数相减都会是9的倍数。沈老师做到了让学生更生动的成长,更快乐的回忆。</h3> <h3>仲广群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仲老师通过游戏告诉学生解决问题可以正推也可以倒推。然后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了练习。整节课孩子们一直在玩游戏,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h3> <h3>三天的研修学习已经结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领略了多位大师的风采,大师的课带给我很大的冲击,留给我太多的思考。感谢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这次学习,会成为我前行的动力,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