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像摄影是整个摄影艺术的基石,是最能体现摄影师艺术境界的摄影领域之一。</h3><h3> 纵览摄影史,不少摄影名家都把毕生的精力投注于这一工作中,他们丰富和发展着人像摄影的理论。19世纪法国著名摄影家图尔纳松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于画面之上。”</h3><h3> 我之所以选择人像摄影作为自己摄影实践的三大目标(风光、人像和花卉)之一,正是由于人像摄影在摄影艺术领域所占的地位和它带给人们的无限魅力。曾经我在广西南宁的三年里,偶尔接触过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像摄影大师陈田,而且两次参加过由他带队的人像摄影实践活动,确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h3><h3> 随着自己年龄的不断增大,体力的逐渐下降,我必须对摄影艺术的追求须有一个合适的调整。如减少对风光照的拍摄,而把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花在对人像和花卉的拍摄实践上。因为人像和花卉的拍摄不需要跑得很远也可以让你办到。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h3> <h3> 虽然我真正从事人像摄影时间并不长,但通过书本的学习和自己大量的实践拍摄,感觉在人像摄影中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h3><h3>一、拍摄出的人像作品尽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h3><h3> 赏心悦目是一般大众也包括一般摄影师对人像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商业人像、家庭留念照、新闻人像乃至任何一个摄影领域中涉及的人像,无论是被摄者、摄影者和观看者,只要无特殊目的,无不希望看到赏心悦目的人像,当然它的基础就是清晰、逼真。</h3><h3>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要达到赏心悦目这一境界,除了对摄影师本身的素质提出要求之外,还依赖于一些客观因素,如:优秀的化装师、美丽的服饰、精致的道具,高档的摄影器材、高级的灯光、设备先进的摄影棚,高级的照片后期加工系统、精美的装裱和精心的编辑策划等等。</h3><h3> 但作为我们这些老年摄影爱好者而言,不具备也不需要这些高档得令人咋舌的条件,以我看只要能利用自然光或者室内灯光尽可能地把你需要拍摄的对象拍得清晰、逼真,就是你的成功。</h3><h3>二、人像的表情尽量地惟妙惟肖。</h3><h3> 摄影术的出现使得人像再现的“相象”问题变的轻而易举,当代人像摄影的发展又似乎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尤其是流行的当代商业人像越来越不象本人,而离惟妙惟肖的距离也显得更为遥远。这里的惟妙惟肖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象”,而是在赏心悦目基础上的神形兼似。</h3><h3> 我个人认为神态的捕捉应该是摄影师永恒的主体,也是一幅人像摄影作品能否做到惟妙惟肖的关键。拍摄时,如果你从不用道具或背景干扰,不论哪种情况,你都要认真地引导被摄者,抓住被摄者的面部表情,从而尽可能地拍出传神之作。</h3><h3> 读者通过照片上的人物神情可以看出被摄者之间无声的交流。当然通过光线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眼神也是人像作品中的关键。尽管我的人像摄影作品与这一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愿意与摄友们共勉,努力能达到这一要求。</h3> <h3><h3>三、人像摄影应该突出需要表达个性。</h3><h3> 英国著名摄影家克里斯.利斯说过,如果你拍摄的是供大量翻印的人像照片,那就不大可能拍摄出人物的性格。但如果你给朋友拍摄人像,那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大多数成功的人像照片是因为你熟悉你的被摄者,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被摄者看后一定会说:“对,这完全像我。”</h3><h3> 从被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拍摄人像的目的无非是留念、欣赏及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从这一点上说,摄影师就是要帮助被摄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而从摄影者的角度出发,他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要通过摄影手段、借助于模特的表现能力来表现自己的摄影创意,来体现自己的摄影风格乃至通过摄影语言来诉说自己对生活的正确理解。 </h3><h3> 摄影者个性的张扬要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摄影本体语言来展现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对被摄人物的理解、对人像摄影的理解,甚至对生活的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作品就是摄影者无声的自白。 </h3><h3>四、人像摄影也要尽可能地反映出一个时代背景。</h3><h3> 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刻画了人物的灵魂,是因为它讴歌了生命的伟大,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h3><h3> 我们可以翻看一些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它们都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肖像的意义。它是社会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象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像摄影的意义远不止被摄者的留念和摄影者的个性张扬。</h3><h3> 比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中的《大眼睛的小姑娘》,由于它拍摄出了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承载了无数失学儿童的希冀,所以她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这幅看似普通的人像摄影作品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h3><h3> 当然,我们这些仅把摄像当作“寻求快乐”的退休人,一般是不可能拍出所谓“伟大的人像作品”的(至少我本人不可能),我在这里只是想阐明一个观点,即人像摄影尽可能的反映一个时代背景。</h3></h3><h3></h3> <h3> 下面我还想说说初学摄影者在接触人像摄影需要克服的三个“误区”:</h3><h3> 误区之一:拍的好是相机好,镜头牛。</h3><h3> 我知道我们会员手头的相机有佳能的,也有尼康的;有半画幅的,也有全画幅的;有标准镜,也有长焦镜等等,你羡慕我的,我羡慕他的。其实只要用心去拍,小痰盂、卡片机和手机都能拍出好片来。何况是比较高档的尼康、佳能全画幅机。所以一言以蔽之,根据你的现有条件、现有水平尽量拍好就可以了。</h3><h3> 我的人像片大部分是用佳能6D机+70—200小小白镜头(F4)拍摄的。我也正在试图用定焦镜头(50mm1.4)拍摄人像的实践,但还只是开个头,而且镜头是暂时借用的,所以还谈不出用定焦镜拍摄人像的体会。 </h3><h3> 误区之二: 图片美是因为后期好。</h3><h3> 有的摄友对器材释怀了又开始纠结后期。看到别人尝试各种PS制作,顿时感到羡慕不已。我今天向各位展示的有关人像摄影大师拍摄的人像照片,实在是起到了经典示范作用,真的好美。他们是经过了一定的后期处理,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譬如,许健有许健的特点,贝蓝品有贝蓝品的特点,陈田有陈田的特点,他们的后期都形成他们各自的独特风格。然而个人以为前期毕竟是基础,是前提,是本质。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没有拍得一张经得起锤打的原片,那么再怎么后期处理也一定成不了经典之作。</h3><h3> 我曾听到过有个摄影者这样说过:原片差一点不要紧,后期肯定会做得好的。我认为这是一种谬论。凡是经过适当后期处理的非常好看的片子,毕定它本身就是一张好片子,后期不过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是强调气氛。而前期很烂的片子再怎么后期它也是一张颜色好看的烂片而已。所以看一张照片真的可以看出摄影师的功底和修养。</h3><h3></h3> <h3> 误区之三:模特的颜值起到决定性因素。<br></h3><h3> 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h3><h3> 经常看到人像摄影师在行摄过程中到处逮(物色)人,可以这样说,人像摄影师都喜欢颜值高的小伙和女孩,特别是女孩。他们常常因为没有拍到理想的模特而感到懊丧。</h3><h3> 我在人像摄影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人像好片不一定非出自花季年龄段不可,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值得一拍的人物形象。事实也是如此,我的人像照片中各个年龄段都有,包括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有女也有男。谁说男模特没啥拍头?譬如我在几年前抓拍到的那张《云南小伙》和在广西龙胜抓拍到的那张《梯田轿工》就是两个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例子。</h3><h3> 在人像摄影实践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被摄者的气质。我之所以很喜欢在泰北旅游途中抓拍的那张《青春永葆》,就是充分注意到了叶惠章老师的那种老年女性的母爱气质。我也特别喜欢今年七月在桂林旅途中抓拍到的那张《淡淡的感伤》,那是一个刚满九岁的极有个性的福建小女孩,两条可爱的发辫,两只炯炯有神的眸子……人见人爱,我一路上抓拍几次都没有成功,而这张却意外地成功了(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h3><h3> 各位会员,各位摄友,在人像摄影的实践中我还只是一个起步,由于年龄的关系,已经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何况我的行摄只是为了求得一种人生的快乐而已。感谢金山卫社区学校提供这么一个良好的平台,感谢金色浪花摄影沙龙创造了这么一个良好的氛围。</h3><h3> 下面请大家继续浏览我近年来的人像摄影实践作品:</h3> <h3> 我的人像摄影实践作品到此为止。下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我多年来收藏的名家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我的作品与他们的作品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差别。这些名家中包括广西的陈田,广东的贝蓝品和浙江天台的后起之秀许健等等。但愿大家能从他们这50张代表作中得到理论上和拍摄技巧上的些许收获。</h3> <h3> 各位摄友,浏览了大师们的作品,相信你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吧?他们那巧妙的构思,精确的用光,独到的视角以及画龙点睛的起题,都是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的,学到一点也好,两点也好,都是一种成功的快乐!</h3><h3>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