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兵八十二连

漫山霜叶

<p class="ql-block">学 兵 82 连 </p><p class="ql-block">作 者 刘 新 中</p><p class="ql-block">配 图 邓 宝 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今,你们仍然是我们心中的一缕温馨。</p><p class="ql-block"> 回忆陕南生活,我们的话题之一就是你们。。我们常常把三线生活和你们混在一起,这样,严酷冰冷的钢轨和岩石就有了几丝柔柔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和民工眼里,我们78连是一伙能干活也能捣蛋的嘎小子,不遵守纪律,不循规蹈矩,有时候近乎于无法无天。在一次全营大会上,营长历数我们的“劣行”之后,用煽动的口气问全营允许不允许我们那样做,全营部队民工千余口子异口同声不允许,唯有你们保持沉默。营长单独叫你们回答,你们还是沉默。当时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背后议论说你们够意思。多年以后我们对此才有深深的理解。我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那是一种血缘上的亲近。学兵本是同根生呵!</p><p class="ql-block"> 全襄渝线有一百多个学兵连队,我们连和你们连应该说是最近,两年半时间,从头到尾,始终发生联系。刚开始,跟5847部队三营,我们就工作在一起。后来,跟0247四营,其它学生连队都分出去了,仅仅保留下来两个连队,就是我们和你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和附近部队几乎都打过架,也几乎欺负遍了配属我们的民工连队,唯独对你们,我们从不敢也绝想不到伤害最过份的就是给你们起外号。什么“黄毛”、“娃娃鱼”、“贪大求洋”等等。再就是善意的恶作剧一下,我们经常也是最爱做的就是你们连某几个人在前面走的时候,我们故意在后面“哎”的招唤一声,等你们一回头,我们装作若无其事地把“哎”字延长,接着就是一句“谁不说俺家乡好”之类的歌曲,像是唱歌的样子。弄的回头看者很难为情,我们在后面开心地几乎笑弯了腰。一次,我们不知从哪里听到你们连有一个女孩子叫李明晖,我们连刚好有一个叫李明琪的,于是,瞅着李明晖在前面走时,几个人故意一起高喊:李——明——,声拖得很长很长,李明晖以为喊她,刚一回头要答应,“琪”字就出了口,李明晖弄了个大红脸,我们高兴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襄渝线的日子里,除了刚刚开始扛木料,修便道备料等杂活外,我们连以后就以打隧道为主了。而你们干的活要杂得多。常常看见你们一身泥一身水的样子,后背都湿透了,不知怎的,感慨之余,心里总不是滋味。我们很想帮帮你们,但那个时候,男女干活一般不在一起,想帮忙也没有条件。况且,大强度的劳动也使我们自顾不暇。隧道快贯通的时候,打边墙搞会战,营长把我们配属在一起,给搅拌机供料。上水泥的时候,一人一袋往上背。一是想让你们少背一点,二是小伙子们逞强心理,我们就一次背两袋。不服输的你们也一次背两袋。。我们有人一次背起了三袋,你们也有人一次背起了三袋。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眼前还时常晃动着你们背着水泥,沿着临时搭就的木板吭吭哧哧往上爬的身影。你们就像隧道排架上的填塞木,看似柔弱,其实,苦干实干,意志坚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挺直腰板,铁骨铮铮。</p><p class="ql-block"> 你们是个英雄的连队,我们为你们骄傲。襄渝线牺牲的114名学兵战友中就有你们连3个,她们分别是牺牲于1972年5月6日深夜罗向岩隧道塌方的肖梅英,1972年7月1日牺牲于汉江洪水中抢救国家财产的丁萍、马鸿雁。肖梅英牺牲在那天拂晓,五十岁的指导员向我们报告这一噩耗时,老泪纵横,我们全连都哭了。那一天,我们连的集合队伍第一次鸦雀无声,纪律出奇的好。丁萍、马鸿雁牺牲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连失去了欢笑声,心里都说堵得慌。很多人把发泄点瞄在了那个把丁萍、马鸿雁带下水抢救木料的营部材料员陈江身上,说要找机会揍他一顿。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全营集合时,马鸿雁指挥你们连唱歌时的豪爽模样;我们感动并且难受的,是丁萍给她母亲近似于预言的最后一封信——“妈妈,祖国建设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所以,我即便出了什么事,妈妈也不要难过,不要悲伤……”从此,7月1日这个日子就牢牢刻在了我们的心上;从此,提起学兵英雄,我们就会说起丁萍、马鸿雁和汉江滔滔的洪水。1997年,我们连部分战友重返陕南旧地,团部训练队上端的烈士陵园已经荒芜,丁萍、马鸿雁、肖梅英的遗骨已经迁走。对着曾经掩埋过她们的黄土,我们的战友代表78连全体深深地鞠了一躬,泪水禁不住再次长流。</p><p class="ql-block"> 绿色军营是亲清一色的男子汉,你们驻扎在陕南的青山绿水间,粗犷的军营就多了几分细腻和柔情。我们连驻在山顶,你们连驻在山腰,我们上下工都要从你们连队门前经过,对于女性的气息,似乎体味的更多一些,尽管是革命化的年代,但女孩子爱美的天性总是处处显露。你们整洁的营区,隐露的红红绿绿,总让我们这些半大小子胡猜乱想。学兵的分配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有一阵子,消息很多,其中说把全线学兵打乱统一分配的。一想到你们连一些人可能和我们连一些人分在一起,大家就莫名地有几分激动,那一会儿也手忙脚乱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和你们同时退场,我们回铜川,你们回宝鸡,我们比你们早走一天,除了部队团营连干部,唯一欢送我们的,就是你们。那天清晨,缕缕炊烟依旧在我们熟悉的山坡拂动,远处隐隐传来放炮的声音。汽车即将启动的一瞬,你们的副指导员轩晖带着你们全连从山坡上跑步下来了。你们向我们挥手道别,自诩为男子汉的我们,那一瞬间眼睛突然湿了。</p><p class="ql-block"> 分别已经二十五年了,你们依旧鲜明地活动在我们的记忆里。岁月流逝,我们的儿女都已经到了当学兵的年龄,想来你们已不年轻,但我们仍然一厢情愿地保留着你们青春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学兵之林中,曾经有两棵树,相距不过百米,彼此能感到对方强烈的呼吸,默默地相互支持,深深地相互理解,却咫尺天涯,终于没有对话,只保持一种纯真的美好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至今还能叫得出你们许多人的名字:轩晖、刘团、李珍、李彩丽、张玺······</p><p class="ql-block">  哦,82连,我们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永远吟唱的青春之歌。</p> <h3>1.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罗向岩隧道</h3> <h3>磨子沟隧道</h3> <h3>2.友谊地久天长</h3> <h3>3.永远的伤痛肖梅英烈士</h3> <h3>丁萍烈士</h3> <h3>马鸿燕烈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