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杯《扶贫好故事9》有奖征文作品选登

清水芙蓉

从音乐总监到第一书记作者张洁 <h3>在刚刚过去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有这样一位年轻的音乐人,他的嗓音和唱“好汉歌”的刘欢相似,体型也相似,因而大家都叫他“小刘欢”。大家猜猜他是谁呢?<br></h3><h3>他毕业于“郭兰英艺术学院”,学习声乐,后又到山西省武警部队文工团进修,学习作曲。再后来转为寿阳县的一名文化干部,他还是我们寿阳多年来大型晚会的音乐制作人和音乐总监。</h3><h3>但是,这两年多来,我们在舞台上很难看到他,很难再听到他的动人歌喉了,他去哪里了呢?他没有去也无暇照顾连续三次骨折的母亲,一年几次住院的父亲,还有患有癌症的老岳父,他是挑起了党和组织交给他的一副重担。</h3><h3>他就是西洛镇刘家庄村的第一书记——郭凯宇。两年前经过组织部的选拔,他就被派遣到了西洛镇最落后的贫困村刘家庄。在组织部上任培训时,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被他反复翻阅,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是真心想当一个普通农民,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些话语总会时不时划过他的脑海,经常感动得难以入睡。</h3><h3>他当了刘家庄的第一书记后, 才知道寿阳竟有这样贫穷落后的地方,尤其是村委班子散、人心散,工作根本无法开展。</h3><h3>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竟是被小郭说的不远,却开得很快。其实它离县城最远,与榆次长凝打交界,属于天高皇帝远的“三不管”地带。也是西洛最乱的村子。由于历史的原因,村民积怨很深,同宗同性断绝关系,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小郭进村的第一项工作,就赶上换届选举,一个选举选了三次才选成,第一次村干没选成,却被捣乱的村民反锁在村委办公室。乡镇干部前往解围,却又被村民用唾沫唾了出来。</h3><h3>但郭凯宇毕竟是军人出身,于是他坐下来、住下来,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打起了“持久战”。一户一户摸情况,一家一家找根源。</h3><h3>刘家庄的红薯远近闻名,自己地里孕育的红薯苗,生长的红皮黄心红薯,口感极好,但是愁的是红薯打不开销路。于是他亲自跑单位,找同学,拉关系,硬是帮村民卖了1万多斤。甚至小郭还翻阅康熙大词典,为红薯注册商标为“恰星垚”。什么意思呢?就是本土特产,原汁原味,绵沙香甜,没有筋,味道恰到好处,红薯产业如星星之火,但一定会像漫山遍野火红的枣红遍天下。</h3><h3>村里有个上访的村民最喜欢敲鼓,为了缓和上访村民积怨,聚人气,结人缘,小郭从文化局申请了3000元,给大家购置了锣鼓家伙,建立了锣鼓队,舞蹈队,并且亲手把锣鼓队交给了这位曾经上访的村民,他说:“要上访先找我,我帮你想办法,让你把心里话道个痛快”。这位村民说,“哎呀,郭书记,你快别揭俺的短了,谁还能老是榆木疙瘩不开窍呢!以后,你就看我的吧!”自打有了鼓乐团,怨气消了,疙瘩解了,眉舒展了,兴头高了,一个锣鼓队被村民们办得红红火火。</h3><h3>小郭呢,一有空闲,就舞起鼓槌,跟大家挠一番鼓!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铿锵的鼓声融进了大小铙钹的合拍节奏里,融进了广大村民的心窝里。</h3><h3>如今,千百年担水吃的村民,150多万打了两眼深井,吃上了自来水。960多万铺上了4米宽的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h3><h3>其实在与老百姓的相处中,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过程中,他真正找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片瓜园、一箱红薯,一句老百姓的嘱托,都刻下了他两年来当第一书记的美好记忆。当我问起他两年期满的去处,他说想继续留下来,当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想他是真的深深爱上西洛这片热土。</h3><h3>这时,我仿佛又听到了他那浑厚圆润的男高音,“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h3> <h3>为贫困户送医买药</h3> <h3>一车的红薯</h3> <h3>清理泥泞垃圾</h3> <h3>走访老百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