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行(五)苏州虎丘园林之行

长安布衣

<h3>二零一九年十月十六日,也是我们到无锡之后的第四天,这几天,我们已适应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吃完早饭后赶早出发,按计划我们无锡行的同学们今天将去虎丘园林去观光。</h3> <h3>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h3> <h3>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千人石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h3> <h3>登虎丘,必得从此处上山,说是山,其实也不高,约二三十米的样子。</h3><h3>在山门有一牌坊,上书《吴分楚胜》四字,吴分楚胜坊始建年代不详,从式样、材质推断为明代所立。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青石砌筑, 柱方形,柱端雕卷云纹,横额正反镌“吴分楚胜”四字,意为吴地分享楚的景致。</h3> <h3>·此处为响师虎泉 位于虎丘后山上山路上。相传在梁天监年间(503~519),梁武帝师事的高僧惠粤,常常居住在虎丘,但苦于得不到甘泉,于是他俯地侧听,在这里凿石为井,泉水涌出高达3丈,正应了虎丘原名“海涌山”,故于此建亭,名之为“涌泉”,又名“响师虎泉”。</h3> <h3>向虎丘塔行进途中,有亭阁数处,甚是别致,与半坡石阶、花木相映成趣,但不知何故亭阁廊柱所书楹联皆为白底黑字,这在北方古建中是沒有的,大约是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罢了。</h3> <h3>登石阶,过亭阁,至高处,一座高塔出现在眼前,这便是闻名于世的虎丘塔了。</h3> <h3>这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古老苏州的象征——“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说它是斜塔,它到底倾斜多少呢?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这座塔却是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由于在全国仅存此例,因此该塔无论在建筑科学,造型艺术、历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h3> <h3>由于我们一行来时尚早,近塔处阳光初照,与塔合影留念总有阴影,只好转到塔后,拍照留念。</h3> <h3>站在塔基向下望去,绿荫丛丛,下边游人如蚁,或赏景,或锻炼身体,悠然自得。</h3> <h3>游完虎丘塔,我们一干人等,向下一目标进发。</h3> <h3>致爽阁</h3><h3>致爽阁,又名“虎伏阁”,在虎丘塔西南面,位于山的最高点,旧为“小五台”,取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命名。清朝康熙八年间圈入行宫,咸丰十年毁于火,现存建筑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这里陈设的一套明式家具非常精湛。在这里远望可看到狮子山,这头狮子正伏着在地上回首望虎丘,这就是著名的“狮子回首望虎丘”景观。此外高阁幽雅,平台旷朗,俯瞰平畴远野,令人神清气爽。</h3> <h3>这里便是陆羽泉了,相传茶圣陆羽就是在这里汲水煮茶的。</h3> <h3>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h3><h3>关于“别有洞天”旁红色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另有一说,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据导游讲,这里有一个“假虎丘真剑池”的传说:据说当年颜真卿写这四个大字之后,经过很多年“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到了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补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h3><h3>这里也就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圣地,凡到虎丘来的游客,大都在此驻足留影。</h3> <h3>进了别有洞天圆门,这里便是剑池了。</h3> <h3><br></h3><h3>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二大景点,一是虎丘塔,另一个就是剑池了。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一是如果您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另一原因是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由于现正值丰水期,剑池部分原本裸露的石头被水淹没,剑状水池便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h3> <h3><br></h3><h3>这红色“剑池”二大字为元代周伯琦所书。但民间相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传说虎丘寺僧人以两只鹅跟王羲之的“剑池”二字做交换,王羲之写完之后,到手的两只鹅化作龙虎回到虎丘山头。这就是“神鹅易字”的传说。</h3> <h3>四个蓝色的字体是“风壑云泉”,这是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的,这四字将这里的景色完全概括于其中,意思是您站在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观赏岩石,抬头可观云彩,低头可看流泉。</h3> <h3>这里便是二仙亭:</h3><h3> 虎丘二仙亭坐落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神话传说。石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庆年间重建,全用花岗岩石材。石亭雕刻精细,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仙”的神像,亭上石刻双龙戏珠等浮雕精品。</h3><h3>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h3> <h3>此处有篆书"千人坐"三字,在网上曾流传有人误读为“坐月子"一时间传为笑谈。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现石上刻有“千人坐”三个篆字,是胡缵宗所书。</h3> <h3>生公讲台,因生公讲法得名。相传晋高僧竺道生在此讲经说法,有一千人坐在石上听讲。为了纪念这一盛况,遂取名“千人石”。</h3> <h3>这里便是千人石了,千人石是苏州虎丘著名的石景之一,位于剑池旁,每当雨天,千人石便幽幽地渗出淡淡的血色,渗血之迷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光 。据说当年夫差为保守其父吴王阖闾墓穴的秘密而杀死了当时筑墓的工匠千人,这些工匠的鲜血把石头染成了红色,所以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红,雨水一冲刷,仿佛血在往下流,以告诉我们这段悲惨的故事。而实际并非如此而是石中氧化铁被雨冲刷出来所致。</h3> <h3>生公是中国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磐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是为旧学所不容,遭到排挤,将他贬出京城,于是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池中的点头石,当时正直严冬,但池中的白莲花却竞相开放了,池水也盈满了,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h3> <h3>生公讲台附近有白莲池,池中央有顽石一方,池南岸有石经幢一座,都与"生公讲经,顽石点头"的典故有关。 池中方石便是点头顽石了。</h3> <h3>由于虎丘园林历史久远,历代文人墨客,都以能在此勒石刻文为荣,纵观剑池、千人石周边,留有刻字甚多,其中不乏精品,成为后世书法爱好者临摹的样本。</h3> <h3>从千人石拾级而上,有一凉亭,在此处有演出,大约名叫《虎阜传奇》,演出免费,供应有茶水,但茶水是收费的。</h3> <h3>看完演出,顺石阶而下。</h3> <h3>过山门后有一园林,陈列着各色盆景,我们一行边赏盆景,稍作休息。</h3> <h3><br></h3><h3>这便是万景山庄了,在万景山庄里集中了苏派盆景精品600多盆,占地25亩,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主要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苏派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苏派盆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近代又有较大的发展。</h3> <h3>在园林内,有御碑亭一座,陈列着清乾隆皇帝的亲书御碑,遗憾的是近期未加修缮,字迹有些难以辨识。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h3> <h3><br></h3><h3>此处是虎丘云岩禅寺现存唯一的一座佛殿,原先这里是宣扬禅宗的场所,这里现在是以小乘教的陈列方式排列的。大家一起往下走,一共要走五十三个台阶,有这么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这位菩萨。据说善才童子一心想成佛,他向每一位师傅跪头求教,但是拜了五十二个都未能成功,后经文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师,终于成佛,这正好是第五十三个师父。</h3> <h3>按行程安排,下午还要到苏州拙政园及寒山寺一游,在虎丘,尽管地方不大,但因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诸如孙子亭、断梁殿、真娘墓、试剑石等各处名胜古迹都未涉足,加之本人生性愚陋,拙笔记叙起来,难免挂一漏万,望见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