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雕炉瓶图稿100幅

唐蓓麟

<h3>这里汇集的是上海玉石雕刻厂炉瓶车间1960至1980年代的部分产品图稿,这些图稿是当年炉瓶车间的老中青工艺设计师们传承着中华玉文化、青铜文化和前辈玉雕艺人的深厚积淀,顺应当代人对玉雕炉瓶器皿艺术的审美要求,满足海内外市场及收藏界的需求,以为国家创造财富多做贡献为己任,发挥了聪明才智创作的具有传统海派玉雕艺术风格的产品造型。</h3><h3>那个火红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玉石资源玉料价格也不再支持投入大批量的玉雕炉瓶产品的生产了,创作这些产品的大师级的玉雕艺人们也年老了,有的已经过世了,不会再有当年炉瓶产品创作鼎盛时期那样的辉煌了。</h3><h3>这些玉雕炉瓶产品图稿用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依然是造型完美、结构严谨、稳重大气、浑厚圆满、比例匀称、纹饰清晰、艺术价值极高,所以这些产品图稿弥足珍贵,因为它是从事炉瓶艺术的玉雕艺术家毕生的心血结晶,是工艺美术领域和玉雕界了不起的艺术成就。</h3><h3>从古至今的玉雕炉瓶器皿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年上海的玉雕炉瓶器皿产品造型是发展至上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以孙天仪、孙长文、刘纪松、花长龙、周寿海等老一辈工艺设计大师为代表领衔创作的。在他们的身后有一批以王玉、秦成林、陈思仁、朱云发、夏三和、林谊、郁昆丽、陆志勇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工艺设计师,他们起着研究总结玉雕炉瓶器皿造型工艺技术承先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创作设计过程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起之秀,在厂级车间领导鼓励下,他们和炉瓶车间众多的雕刻师们齐心协力共同创作的这些产品标志着全国玉雕炉瓶器皿艺术的最高水准。</h3><h3><br></h3><h3>1960年代产品图稿</h3> <h3>仿古簋(gui)</h3><h3>设计 孙天仪</h3><h3>海派玉雕及炉瓶艺术发展到今天,孙天仪老艺人功不可没,他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玉雕技艺人才,组织了上海玉石雕刻厂的前身玉雕工艺生产合作社,后人把孙天仪老先生尊称为海派玉雕及炉瓶艺术的祖师爷。</h3> <h3>蕉叶瓶</h3> <h3>天鸡</h3> <h3>提梁鸡壶</h3><h3>设计 花长龙</h3> <h3>熏炉</h3> <h3>虎头觥</h3><h3>设计 孙天仪</h3> <h3>鲤鱼盒</h3> <h3>1960年代及之前上海玉雕的炉瓶造型比明清时期素雅的炉瓶造型已经繁博一点了,但与产业自身以后的炉瓶产品在造型变化上进行比较,相对要简朴一些。</h3> <h3>羊首瓶</h3> <h3>双鱼瓶</h3> <h3><br></h3><h3>1970年代产品图稿</h3> <h3>白玉 四喜炉</h3><h3>设计 孙天仪</h3> <h3>古币盒</h3> <p>螭龙双联瓶</p> <p>青白玉 牛彝</p><p>设计 孙天仪</p> <h3>青玉 落地龙灯</h3><h3>设计 王 玉 </h3><h3>制作 韩广斌</h3> <h3>墨玉 蚌壳瓶</h3><h3>设计 孙长文</h3> <h3>青玉 双凤瓶</h3><h3>设计 王 玉 </h3><h3>制作 韩广斌</h3> <h3>双兽瓶</h3> <h3>龙龟瓶</h3> <h3>青玉 仿古提梁罍(lei)</h3><h3>设计 周寿海</h3> <h3>翡翠 链条宫灯</h3><h3>设计 花长龙</h3> <h3>青玉 提梁卣</h3><h3>设计 王 玉</h3> <h3>链条花灯</h3> <h3>链条宫灯</h3> <p>青白玉 麒麟祥瑞瓶</p><p>设计 刘纪松</p><p>制作 胡明珠</p> <h3>和田灰墨玉 猪卣</h3><h3>设计 王玉</h3><h3>制作 蔡宁</h3> <h3>加拿大碧玉 双年尊</h3> <h3>东陵玉 羊彝</h3><h3>设计 花长龙</h3><h3>制作 唐蓓麟</h3> <h3>白玉 犀牛尊</h3><h3>设计 花长龙</h3><h3>制作 顾建平</h3> <h3>白玉 提梁卣</h3><h3>设计 花长龙</h3><h3>制作 戴永才</h3> <h3>白玉 牛头四足炉</h3><h3>设计 王 玉 </h3><h3>制作 刘忠荣</h3> <h3>八角炉</h3> <h3>白玉 四喜炉</h3><h3>设计 朱云发 </h3><h3>制作 袁 杰</h3> <h3>翡翠 龙龟如意盒</h3> <h3>翡翠 三鹤炉</h3><h3>设计 刘纪松</h3> <h3>三足炉(五环炉)是上海玉雕炉瓶器皿艺术的代表性产品,其产品整体造型端庄稳重,内在组合规律协调,工艺结构复杂完整,局部装饰包罗万象。</h3><h3>上海玉石雕刻厂的厂标就是以三足炉造型为形象来设计的。</h3> <h3>翡翠 三狮戏球炉</h3><h3>设计 周寿海</h3><h3>制作 沈建平</h3> <h3>独角麒麟</h3> <h3>白玉 猪卣</h3><h3>设计 陆志勇</h3><h3>制作 唐蓓麟</h3> <h3>链条提梁鸭壶</h3> <h3>甪端(lu duan)</h3><h3>这产品兽头与兽身可分离,兽肚里放盘香,点燃后烟雾从兽口飘出,这样的功能起到了薰炉的作用。</h3> <h3>白玉 双管佛瓶</h3><h3>设计 陈思仁</h3> <h3>1970年代的玉雕炉瓶产品借鉴青铜器造型艺术的多了,运用链条工艺组合产品造型的多了,突出动物造型、把动物造型演变为器皿造型达到产品造型的主体多了。</h3><h3>1960年代炉瓶产品造型上动物造型只起点缀作用。1970年代炉瓶产品造型上动物造型的比例在扩大,把动物造型和器皿造型结合为了一体。</h3> <h3>黄玉 天鸡瓶</h3><h3>设计 刘纪松</h3> <h3>青玉 提梁卣</h3><h3>设计 周寿海</h3> <h3>翡翠 双龙盒 设计制作 冯根龙</h3><h3>白玉 瓶 设计 郁昆丽 制作奚素雯</h3> <h3>翡翠象球炉</h3> <h3>绿松石 羊盒</h3><h3>设计 夏三和</h3><h3>制作 韩广斌</h3> <h3>虎石 鹌鹑盒</h3><h3>设计 夏三和</h3><h3>制作 陈 伟</h3> <h3>加拿大碧玉 双兽瓶</h3><h3>设计 林 谊</h3><h3>制作 朗力军</h3> <h3><br></h3><h3>1980年代产品图稿</h3> <h3>虎头觥(gong)</h3> <h3>白玉 双龙海棠瓶</h3><h3>设计 刘纪松</h3><h3>制作 宋鸣放</h3> <p class="ql-block">百佛钵</p><p class="ql-block">设计 刘纪松 </p><p class="ql-block">花长龙 刘忠荣 参与设计</p><p class="ql-block">制作 刘忠荣</p> <h3>白玉 牺尊</h3><h3>设计 陈思仁</h3><h3>制作 宋鸣放</h3> <h3>翡翠 貔貅鼎炉</h3><h3>设计 陈思仁</h3><h3>制作 宋鸣放</h3> <h3>绿松石 圆佛瓶</h3><h3>设计 朱云发</h3> <h3>狮子炉</h3><h3>设计 刘纪松</h3> <h3>加拿大碧玉 双驼尊</h3><h3>设计制作 唐蓓麟</h3> <h3>1980年代的炉瓶产品造型明显繁博大气的多了,这是以刘纪松为代表的老艺人和中青年工艺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老艺人们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挖掘脑海里早年留存的炉瓶传统造型雏形,再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造型艺术经验将其设计完善,在年轻工艺设计师的协助下,创作设计出了一批耳目一新、空前绝后、气势磅礴的海派玉雕炉瓶造型。</h3><h3>1980年代是上海玉石雕刻厂炉瓶车间最辉煌的年代。</h3> <h3>链条提梁卣</h3> <h3>设计 刘纪松</h3><h3>制作 李荣川 冯根龙</h3> <h3>黄玉 双羊尊</h3><h3>设计 花长龙</h3><h3>制作 蒋灿林 沈建平 等</h3> <h3>白玉 宝塔炉</h3><h3>设计 周寿海 王玉</h3> <h3><br></h3><h3>限于篇幅,编者选集了上海玉石雕刻厂炉瓶车间的100幅产品图稿,但这些图稿并不能代表炉瓶车间工艺设计师们几十年来创作的所有产品品种,许多优秀的炉瓶产品因为只有产品照片而收集不到产品图稿就没有列入本集篇幅。<br></h3><h3>这些图稿的产生是历代玉雕艺人把炉瓶器皿艺术传承至今的经验总结,是历代工艺设计师们坚持产品创新、重视工艺技术的丰硕成果,其中还有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汪邦彦老校长和上海玉石雕刻厂叶道明老厂长自1960年共同推动的校企合作、美术教师和玉雕艺人共同培养的青年学生成长为工艺设计师后创造的教学成果。这些产品的造型结构艺术价值对当今的玉雕产业院校教学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的。</h3><h3>为了中华玉文化中炉瓶器皿艺术的世代传承,我们要重视玉雕产品图稿、玉雕作品照片的收集整理工作,炉瓶造型品种、炉瓶造型规律的学术研究工作,促进玉文化产业炉瓶器皿产品的传承保留、经验总结、工艺指导和创新发展。</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