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r></h1><h1>今年三月和女儿的扬州之行,短短几天,除了领略名扬天下的瘦西湖之美,同时也初识了扬州古城的美丽和雅致,尤其对古城扬州秀美的私家园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1><h3><br></h3> <h1>古城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曾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千百年来,在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扬州古建园林更是享誉神州,久负盛名。清朝因盐业发达,盐商竞相豪华,大兴土木,整个古城园亭荟萃,楼阁叠起,廊道迂回,花木鲜秀,置身其中,宛若仙境。清人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而不是苏州园林。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先生对扬州古建园林的评价为“风格多雅健”,“健笔写柔情”。</h1><h3><br></h3> <h1>信步游走在扬州古城的街巷之中,你会邂逅那些历尽沧桑的旧门楼和粉墙黛瓦,看看门楼后面那些深藏着许多故事的庭院古宅,你会流连在古宅名园那些玲珑精巧、清幽雅致的山水楼台之间,相逢一场江南园林的盛宴。</h1><h3><br></h3> <h1>这是我们初到扬州租住的“方寸”小客栈,优雅的环境和古色古香的装饰与扬州古城十分契合交融。客栈离扬州的名园——何园很近,只需步行数分钟,因此我们到扬州的第一天首先参观游览了何园。</h1><h3><br></h3> <h1>有人说扬州城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历史上的扬州城曾数度繁华,尤以两汉、隋唐、清代康乾年间为盛。早在西汉就已构筑宫苑“钓台”,到清乾隆盛世被誉为“扬州园林甲天下”,保存至今并经修复的扬州名园,被园林界公认为“可视为江南园林代表作品”。</h1><h3><br></h3> <h1>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城东南徐凝门街,建造于1883年,是湖北道台何芷舠辞官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进行扩建,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米。建成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题名为“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h1><p><br></p> <h1>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的经典之作,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南北兼容、中西合璧,通过嶙峋的山石,盘山的磴阶,置建筑群于山麓陂泽,使人仿佛置身于山环水抱和山水奇石相望的城市山林之中,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p><br></p> <h1>何园整体上由园居住宅区、大花园(寄啸山庄)的东西花园以及小花园(片石山房)等几大部分组成,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建筑布局巧妙而又紧凑,亭阁台榭造型各异精巧别致,花木水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自如,错落有致,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层次分明。造园者以匠心独运、平中造奇的高超手法,组成了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h1><p><br></p> <h1>走进何园的东门,可见前方的月洞门上镌刻着园主人何芷舠亲笔题写的“寄啸山庄”门额。穿过这个月洞门,就是何家大花园的东花园。</h1><p><br></p> <h1>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h1><h1>1.“天下第一廊”——1500米长的复道回廊,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h1><h1>2. “天下第一窗”——开在复道回廊上的一排排花窗带,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窗”。</h1><h1>3.“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仅存的“人间孤本”。</h1><h1>4. “天下第一亭”——何园西花园中的水心亭是一座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被称为听戏“天下第一亭”。</h1><h3><br></h3> <h1>穿过“寄啸山庄”的月洞门来到东花园,园中心立有一块玲珑剔透的石屏风,东园的主要建筑有牡丹厅和船厅。迎面看到的即是牡丹厅,在牡丹厅东墙歇山尖上有《风吹牡丹》砖雕山花,故称牡丹厅。《风吹牡丹》砖雕山花也是何园一历史名景。</h1><p><br></p> <h1>牡丹厅北的一座厅堂,构造装饰比牡丹厅更精致华丽,它就是东园建筑群中最具创意的建筑—— 桴海轩,也叫船厅。这是站在牡丹厅的廊下看到的船厅。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h1><p><br></p> <h1>桴海轩窗开四面,正面柱上有对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当人们看了这幅楹联后,或许忘却了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置身湖畔,于水上荡舟。船厅西侧的廊壁间还镶嵌着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苏东坡手书《海市帖》刻石,每一个细节都和船有关,和水有关,造园艺术中的旱园水做法,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h1><p><br></p> <h1>更为壮观的是东园的东北墙下长达 60 多米的贴壁假山,沿着墙面堆叠延伸,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流水,山上两个小亭,一个叫“接风”,一个叫“近月”,为风月无边的佳胜仙境点题。沿盘山道石阶可登上翰林公子的读书楼并与园内的复道回廊相通,形成全园上下的立体交通。贴壁假山是扬州园林叠石中的一项拿手杰作,粉壁为纸,湖石为绘,叠砌出千峰万壑之势,构筑出“墙是一幅画,画是一面墙”,“人在园中走,身在画中游”的人间仙境,让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h1><h1>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常用平地叠石的手法来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不得不赞叹造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营造出“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的高超技艺。</h1><p><br></p> <h1>多年以来,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h1><p><br></p> <h1>进入东花园的过院,迎面的月洞门上同样镌刻着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寄啸山庄”门额,“寄啸”两字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诗句:“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何园主人与陶渊明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寓意不言自明。</h1><h3><br></h3> <h1>穿过月洞门顺廊道向西便是西花园。东园只不过是序曲,西园才是高潮。呈现的山水空间,层楼幽谷,廊道迂回,山环水绕,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置身其中,仿佛误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h1><p><br></p> <h1>贯穿全园长1500米的复道回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构成园中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穿行于廊道之中,可以看到不同方向的景致,使花园与住宅之间相互呼应,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的曲折变化,让园林更有层次感。</h1><p><br></p> <h1>西园欣赏复道回廊是极好的,腾挪、缠绕于园中建筑之间,回廊曲折,高低错落,貌似四通八达却又回环盘旋, 成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h1><p><br></p> <h1>楼廊里的上下廊壁间都开有一排排的什锦花窗,花窗形状各不相同,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等等,在廊道间形成优雅别致的花窗带,南面的花窗与墙后何家住宅区的玉绣楼一一对景。透过花窗,可欣赏到一幅幅流动的框画。不同的花窗有不同的景致,移步换景,迷离多变,实在妙不可言!不愧为“天下第一窗”。</h1><p><br></p> <h1>漏窗在园林中起到“泄景”与“引景”的作用,可尽显园林的含蓄之美。游人行至花窗前都会驻足观赏窗前景致。女儿大学学的就是园林专业,且一直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对园林的各个元素,有一定的专业敏感性,在女儿的镜头中常会出现一些我注意不到的元素。游走玩味于廊道花窗间,女儿不由的赞叹道:“这里一个窗户都可以让人玩上半天!”</h1><p><br></p> <h1>西园一方池水中心的水心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其四面临水,南面有曲桥相通,此亭具有观景与戏台之功能,在亭中演戏奏曲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及廊道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其特色被园林专家称为国内现存不多的戏亭范例。这种水心方亭,也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当年的人们倚栏眺望壶上春秋,观戏听曲,纳凉赏月,在这里留下了多少旧时光。</h1><h3><br></h3> <h1>沿着这条石板曲桥可登上水心亭。</h1><p><br></p> <h1>在水池北面是汇胜楼。楼上用来收藏古今典籍、名家字画,楼下蝴蝶厅是主人的宴客场所。</h1><p><br></p> <h1>水池西面是桂花厅,桂花厅坐落在山石桂树丛中。厅上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手书“桂花飘香”匾额。</h1><p><br></p> <h1>水池四周,全部以湖石假山相围,在水池南面构筑为制高点,远远望去,奇峰飞谷,错落有致,丘壑幽僻,别有洞天。</h1><h3><br></h3> <h1>穿过园中假山,来到了住宅区,这里有扬州市面积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楠木厅,大厅名为“煦春堂”,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莫教春秋佳日过”,下联是:“最难风雨故人来”。</h1><p><br></p> <h1>住宅区的玉绣楼是主人阖家居住的处所,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它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私家住宅建筑中新潮与传统两种观念、东西方两种文化交流、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标本。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的广玉兰树和绣球树。院中的广玉兰树已经有120年的树龄。</h1><p><br></p> <h1>“片石山房”是何园的一个小花园,位于何园东南侧,因水池北面的假山而闻名,那是清代石涛和尚(1642~约1707年)的叠石作品。石涛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还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晚年定居扬州留下片石山房叠石的“人间孤本”。</h1><h3><br></h3> <h1>花园内移步换景,变幻无穷,曲径通幽,妙趣横生。</h1><h3><br></h3> <h1>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于曲折;峰岭之胜,在于深秀。花园水池边的山墙下一片奇峰异石、丘壑万千的太湖石山子即为石涛仅存的叠石孤品。</h1><h3><br></h3> <h1>在片石山房西边廊壁间嵌有一面大玻璃镜,镜子里将院中景色囊括进自己的怀抱。与镜子相对的东北湖山脚下的水潭中,则藏有一轮白日明月。</h1><p><br></p> <h1>原来在假山中开有一圆洞,光线透过圆洞便在水中形成了一轮明月,它会随着人行步移而转变,从满月到月牙,依次变幻出盈虚百态,别有一番风景。回廊墙上的镜子里映出又一个园林,这就是“镜中天,水中月”,堪称“镜花水月”。</h1><h3><br></h3> <h1>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此园东面也有一幢楠木厅,据说是整个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门楣上的“片石山房”匾额系移用石涛的墨迹。</h1><h3><br></h3> <h1>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尽之感。</h1><h3><br></h3> <h1>次日我们继续游览扬州的名园,在去往个园的途中,顺着古城区的街巷信步前行,偶遇“汪氏小苑”,之后又误打误撞的进了位于长乐客栈里面的“街南书屋”景区,游览了小玲珑山馆的园林景致,大饱眼福后经人指点才走出长乐客栈,穿过东关街,最后游览了个园。</h1><h3><br></h3> <h1>汪氏小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坐落在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因主人姓汪,故称汪氏小苑。</h1><h3><br></h3> <h1>进大门见一倚壁而砌的砖雕“福祠”,虽历经百年风雨,线条及图形仍然清晰生动。</h1><p><br></p> <h1>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汪氏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p><br></p> <h1>走出汪氏小苑,顺街巷北拐再前行,这里游人稀少,十分清静。</h1><h3><br></h3> <h1>不宽的街巷一律修整成青砖灰瓦马头墙,干净整洁而又古色古香。见路边指示牌上标有“街南书屋”,于是顺标牌指向寻找“街南书屋”,没想到此处竟然有个古色古香的小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好一个清静雅致的小天地。</h1><p><br></p> <h1>查询史料得知,街南书屋因坐落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这“街南书屋”四个字为郑板桥所书。过去曾为售票景点,现属长乐客栈。顺着小径走进园子,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花影绿丛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等十二景分布园中,布局紧凑,一步一景,景色秀丽迷人。因远离街市几乎见不到游人,非常清幽雅致,与东关街形成一动一静的反差效果。</h1><p><br></p> <h1>一进景区有一石舫,上有“翔凫”二字,两边柱上有前清进士张元济的对联: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h1><h3><br></h3> <h1>据史料记载,街南书屋的原主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是清朝扬州有名的盐商,二人对文学和园林艺术颇有研究,曾在园中建有十二景,其中的小玲珑山馆最为出名。马氏兄弟常在此招待文人墨客,煮酒论文,以致街南书屋为其所掩,许多人只知小玲珑山馆而不知街南书屋。</h1><p><br></p> <h1>小玲珑山馆,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两侧柱上的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为郑板桥所题。可惜真迹已不存,只有文字有幸留传下来。</h1><p><br></p> <h1>马氏兄弟以盐为业,家资丰厚,誉满江淮,是盐商中儒商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园林也成为当年古城扬州文人雅集的活动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宾客云集的街南书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名闻遐迩的十二景也只能从文人匠客的记载中去遥想了。 </h1><h1><br></h1> <h1>现在的十二景是依据原先的一些史料记载进行恢复建设的。分别为:丛书楼,看山楼,小玲珑山馆,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石屋,清响阁,藤花庵,觅句廊,浇药井,梅竂,七峰草亭。</h1><h3><br></h3> <h1>十二景之一“看山楼”,楼额为“看山”,有志在高山之意。</h1><p><br></p> <h1>园子东南背水而建的“透风透月两明轩”亦为十二景之一。此轩窗开四面,谓其轩不遮风雨,昼夜日光月色可透射轩内。据说是园主人为夏日纳凉与夜晚观月之所在。马曰璐在《街南书屋十二咏》中有关透风透月两明轩的诗句:“好风来无时,明月亦东上。延玩夜将阑,披襟坐闲敞。”形象地描绘了此轩的意境。</h1><h3><br></h3> <h1>小桥流水,廊亭回旋,嫩柳轻盈,草绿阶前。此园花木似乎久未修整,但仍显春意盎然。</h1> <h1>十二景之一“清响阁”:抚琴之所。立于山石之上,下有溪水,琴声悠悠可伴风声水声。上有对联:室有古今乐,人同天地春。</h1><h3><br></h3> <h1>十二景之一“觅句廊”为一长廊,诗人在此可踱步吟诗,搜寻佳句,为产生灵感之地。上有对联:明月出沧海,青天养片云。</h1><p><br></p> <h1>长廊边有一小亭,名“陶月亭”。</h1><p><br></p> <h1>“梅寮”~十二景之一。“竂”指体量不大的建筑,因房前栽有数株腊梅,故得名“梅寮”。据说当年常有鹤在梅林中来去。柱上对联:“好风穿户隔,明月入帘栊”。</h1><h3><br></h3> <h1>花丛中的“七峰草亭”也为十二景之一,因周围立有七尊太湖石,建此小亭,故称“七峰草亭”。</h1><p><br></p> <h1>登上看山楼,可沿楼上回廊俯瞰园中不同方向的景致。</h1><h3><br></h3> <h1>连接长乐客栈东西两边庭院的过街廊桥。</h1><h3><br></h3> <h1>长乐客栈西区的园林景观也很秀丽。</h1><p><br></p> <h1>走出长乐客栈的大门就是东关街,东关街是扬州城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东关街也是美食街,街面上各种美食、名小吃荟萃于此。</h1><p><br></p> <h1>东关街上的喧嚣热闹与街南书屋景区的清幽雅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古街古巷串起了名人、名居、名迹、名园,也串起了扬州的美食、茶道和各种工艺老店,古城的文化在这些古街古巷里得以延续发展。</h1><p><br></p> <h1>长乐客栈向北不远就是个园。个园,园名源于“竹”字——“月映竹成千个字”。园内竹石兰桂,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景色甚美。</h1><p><br></p> <h1>个园也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从南门进入个园,首先看到的是住宅区。从住宅向北即进入中部的花园,花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一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月洞门处是春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秋景在园林东北方向,冬景则在春景东边。</h1><h3><br></h3> <h1>个园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叠石艺术著名,融造园法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h1><h3><br></h3> <h1>个园内最富盛名者,是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倘徉美景间即遍历春夏秋冬,是中国园林的孤例。四季假山是以门景的笋石为春,以湖石山子为夏,以黄石山子为秋,以宣石山子为冬。园林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造园叠石时的原意,但游人用这种眼光去玩赏和遐想,也能产生无穷趣味。故此园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四季园”。此为黄石山子的秋景。</h1><h1><br></h1> <h1>“宜雨轩”位于四季园的中心,原先称为桂花厅,四周原用玻璃制成,所以有“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的说法,是赏景的佳处。</h1><p><br></p> <h1>宜雨轩北侧被许多太湖石和一湾碧水所环绕的清漪亭,秀丽挺拔,娇好端庄。登此亭中,全园风光尽收眼底。</h1><p><br></p> <h1>四季园北面为抱山楼,中间横匾“壶天自春”,是取《个园记》中“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一句。“壶天”意壶中天地,过去的私家园林大多是壶状结构,常由狭长的通道进入,里面却豁然开朗,此结构恰如壶形,故常用壶比喻私家园林。“自春”意为个园园林虽不如名山大川壮美,但其景却能与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相媲美。</h1><h1><br></h1> <h1>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横跨夏秋两山之间,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h1><h3><br></h3> <h1>于抱山楼长廊上俯瞰园景。</h1><p><br></p> <h1>抱山楼室内的陈设古朴典雅。</h1><h3><br></h3> <h1>抱山楼西侧的夏山上有一四角小亭,取“鹤鸣九皋”古句,名“鹤亭”。匾上“鹤亭”二字系郑板桥体,结构怪异,笔墨灵动,给人乘风欲去之感。小亭四柱立地,四角翘起,远远望去,此亭亦像一只张翅欲飞的仙鹤。相传这里曾是个园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当年鹤舞其间,真可谓是神仙福地人间仙境了。</h1><h3><br></h3> <h1>个园的北区是赏竹园区,也称万竹园。竹是个园的灵魂所在,因此游个园,不可不观竹。行走在悠长的竹林小径中,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清爽至极。</h1><h3><br></h3> <h1>园内现有竹种60余种。其中,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刚毅。</h1> <h1>这是位于万竹园西侧的兰园,内有多种精品兰花,兰花也是个园的园花。</h1><h3><br></h3> <h5><br></h5> <h1>万竹园中心的一池碧波畔是重檐六角的“步芳亭”,小巧别致,亭亭玉立。“步芳亭”与“西侧的“映碧水榭”以曲廊相连,整体建筑轻灵而又秀丽。</h1><p><br></p> <h5><br></h5> <h1>走到东门出口附近,见一处门额上题有“竹西佳处”,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自此扬州也被称为“竹西佳处”。</h1><h3><br></h3> <h1>走出个园来到东关街上,天色已晚。</h1><p><br></p> <h1>粗略游览了扬州古城的几个私家园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直觉上总会将几个园林进行比较。何园整体布局突出一个巧字,总能给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随便一个漏窗都能让人玩味许久。个园则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别有韵味。个园面积虽然大于何园,但布局上稍欠遮挡隐藏,不论是四季园还是赏竹区,都使人感到一眼能望到头,一览无余,少了些许情趣和含蓄之美。在这点上不仅输给了何园,连复建的小玲珑山馆都显得更胜一筹。以上只是走马观花的个人拙见。</h1><h3><br></h3> <h1>庭院深深遗旧事,山水楼台寄柔情。历史上享有“园林甲天下”的扬州古城,古老的门楼庭院中深藏着多少玲珑雅致的山水楼台和时光故事,令人魂牵梦萦。期盼着下次有机会再游扬州古城。</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1>摄影:月白风清、佳佳;</h1><h1>文字/编辑:月白风清。</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1>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浏览!喜欢中国古典园林的朋友们可以共同探讨。</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